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网络文化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介质的文化。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技术研发为动力、网络道德教育为重点、网络阵地建设为平台、网络文化管理为手段,多头并举,统筹协调,方能取得实效、提升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数字化文化、信息化文化和群体文化,它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实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价值,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内容为标志、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对青少年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中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在文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理解网络,研究网络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主性、创造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研究网络文化,可以提高全社会信息素养,使人们迅速转换角色,正确理解网络及各种现象,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虚拟社区、区域性文化和个性化文化研究,以及网络文化与教育的探索是当前网络文化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互联网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自由地实现全方位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把文化的“双刃剑”,既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破坏性的一面。所以,应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今科技世界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正在迅速崛起.当互联网也成为全球性文化时.由此衍生出新的网络文化--网络"客"文化.网络"客"文化是一种在后现代主义下催生出的模式,它具有独特的传播模式和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7.
宋元林 《中国德育》2008,(10):89-90
网络文化是以Intemet(因特网)为载体的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信息文化,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征和导向、传承、渗透、教育等功能。通过大力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可以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基本途径在于努力培育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精神文化和网络制度文化,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是人类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文化,它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校园空间是与网络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校园网络文化便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它是以信息化与数字化为本质,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质文化。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与网络有关。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文化活动,包括计算机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上网者的使用方式等。网络文化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多维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是一种娱乐消遣性文化、是一种媒介符号性文化、是一种价值解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柯秀经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4):26-29,33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新兴的文化,人、信息、文化有机互动的融会的产物,它呈现出自身的新特性:文化信息数字化、视觉形象性、虚拟性、互动性、高智能化、全球性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子集,可以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四个层面来理解。建设高品质的高校网络文化也应紧紧围绕这四个层面,以建设积极、健康、高品位的高校网络文化为目标,以网络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网络行为文化建设为必要支撑;以网络精神文化贯穿融会整个建设进程,不断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但若把网络文化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概念上的界定,则很难在一个简单的命题式的界定中说明网络文化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借鉴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法研究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认定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舍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14.
论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文化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浪潮正在全方位地重塑人类社会,以Internet为核心代表的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人们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信息空间,人类的知识、文化以及各种信息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上交流时代,网络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平台建设为窗口、以内容建设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阵地建设为保障,促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以期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目标,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为表征的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网络文化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设置正经历着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传统教育方式的魅力开始削减,网络给成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但各种问题表现也更突出,传统成人理论在经历着一个嬗变的过程,在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契合点,解决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文化困境,成为成人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与文化深向结合,在时空范围内已经引起文化传播范式和文化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存在样态——网络文化。新时代,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能够通过整合多种优势文化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思想、精神和智力的支持。由此,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网络文化载体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永泰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90-91,94
厘清网络文化的内涵是对网络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从技术的角度历史地考察网络文化的肇始,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网络文化概念的形成,是明确网络文化所在和所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网络文化不同界定的分析,发现其分歧的根本所在,从而将认识引向深入。由此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网络文化催生公民自治新平台,推动政府适度“限权”;网络文化搭建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推动政府建立有效的政策“输入”与“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体现着国家利益.在互联网愈益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的今天,网络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的关联.当前的全球网络传播呈现"西强中弱"的态势.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国家层面制定文化类网站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及反应机制,构建自律、他律、技术控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并重视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使之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