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我在一所著名的学校当政教主任。刚开始,处理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比较棘手。因为学校里来自有钱有关系的家庭的孩子不少。这些家长往往把社会中的那一套也带到校园中来,认为孩子犯了错,家长有能力帮着减轻或免受学校处罚是有面子或有本事。  相似文献   

2.
林金玲 《考试周刊》2013,(34):169-169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是一种爱,应该讲究技巧。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始终怀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行为越来越嚣张,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礼貌,犯错误时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老师和父母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我班三年级下学期转来一个男生,他没来之前,班里没有骂人打架的现象,可他来了之后,受他的影响,班里的学生开始骂人,甚至和外班学生打架。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谈过很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和他的家长多次沟通,可是他却丝毫没有改变.甚至在四年级时还变本加厉,和外班的一个女生谈起了“恋爱”,他还经常在班里说谁和谁好了,谁喜欢谁了,弄得班里乌烟瘴气,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4.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自己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罚严重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当然,惩罚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任何惩罚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教育学生为根本,使学生在"受罚"中体会到教师的爱,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朱小燕 《中国教师》2008,(20):49-50
<正>教育学生,我向来以表扬鼓励为主,可有时候这些办法无效时,我也会迫不得已,对学生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我不管别人对我的惩罚如何非议,我心里始终认定:只要我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适当讲究些方式和方法来惩罚学生,终究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教育。班上的李俊经常不遵守纪律,特别是他几乎天天上学迟到,  相似文献   

6.
《家教指南》2008,(2):32-32
父母当年信奉“棒打出孝子”的育儿之道,经常对我拳脚相加;而今,也谆谆教导我:“孩子不能打,关键是要手臂高高举起而不落下,要的就是她对此的畏惧感。”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措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把它称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思想和行为两种类型,思想类的惩罚早在我国古代就实行了。例如家长对子女犯了错误后让其当着众人的面承认错误。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则实行对犯错误的学生扣思想品德分。在班会上作检查,或根据犯错误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行为类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激励就如冬日的一抹暖阳。会抚去孩子心灵的阴霾,促使孩子在自信、自尊、自强中成长。但是,激励不是万能的,就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样,没有惩罚同样没有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惩罚呢?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小学生,“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于是学校里就传出了一种声音,“教育要以表扬与鼓励为主”。在这种强大的声音中,中小学校园里就很少听到批评学生的声音,惩罚就更谈不上了。可是,学生在表扬与鼓励中一路走来,上大学、走上社会工作了,却发现生活中不只是有表扬与鼓励,还有更多的批评,甚至是惩罚。一旦受到社会的惩罚,那就悔之晚矣,这真是教育的过失。  相似文献   

10.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旧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多于奖励,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我们理应分析惩罚学生的负面影响,关注惩罚策略,讲究教学管理艺术,把惩罚变为一种动力,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下,素质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学会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但有的教师却藉此走向了极端: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总是和颜悦色、润物无声、循循善诱的。甚至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这样“语重心长”地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  相似文献   

12.
星期二下午,我刚刚走进教室,班长凌玲向我报告:“王老师,谢志强把我们班新装上的卷帘给拆坏了!”这个恼人的消息,激起了我心头的怒火。这可是全班57名同学一个学期拾废品的战利果,此时又恰逢骄阳似火的六月,而这个“破坏分子”居然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把班上好不容易装上的遮阳卷帘给拆坏了,真是吃了豹子胆。在众人的埋怨声中,这个“肇事者”被押上了讲台。讲台上放着“罪证”——被他拆坏了的卷帘。望着“残废”的卷帘,再看看他那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胸中的“火山”即将爆发。我真想用最难听的言语来侮辱他,然而理智告诉我:且慢,且慢,数过…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人平等的班集体,肯定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而过分关注学生往往会打破这种和谐。适度的忽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平等的爱,维持班集体成员的平衡。适度忽视是一种宽容,是一种挫折,也是一种关心。  相似文献   

14.
前几日,我在《做人与处世》杂志上看到二篇文章,内容大致是:作为校长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天在校园巡视时,看到一小女孩摘下一朵玫瑰花,随后拿着它就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疾言厉色地训斥她,而是轻轻地走近她,慢慢地俯下身来,和颜悦色地问她。当他得知小女孩是想把漂亮的玫瑰花送给病重的奶奶,让奶奶看一看,开心一下时,他牵着她的小手回到花房,又摘下了两朵鲜艳的玫瑰花。“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说完后亲自把她送出了校门口。  相似文献   

15.
案例 我刚走进教室的门,“老师,你看小元(化名)的作业。”小莹(化名)一脸愤恨的模样,把作业拿到我的讲桌上。这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小组长,每天课前她一定会把她们小组的作业情况和我做个汇报。今天,她显得特别生气!因为这一周时间,小元不是忘写作业就是只写一半,要不就是敷衍了事,以致于她们组在班级的“四评”(学习、纪律、卫生、出勤)中得了最后一名。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格构建的过程,是养成一个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情绪不稳定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犯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币应采取何种态度,让学生接受何种教育。罗曼·罗兰说过:一把犁刀可以割破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7.
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的首府格拉纳达,有个叫艾米利奥·卡拉塔尤德的人,自1988年以来,一直担任未成年人法庭的法官,  相似文献   

18.
刘媛 《教育文汇》2009,(11):15-16
大凡提到惩罚这个词,人们都会想到令人不愉快的表述,诸如身体的疼痛、积极性的丧失、尊严的剥离等,都离不开它所引发的躯体、情绪的消极体验。其实,惩罚并非如此可怕,也有不少善于妙用惩罚的教育者,把惩罚变得可爱起来。  相似文献   

19.
同事的儿子现在上小学4年级,他特别调皮捣蛋,在学校上课时总是说话,常常弄坏同学的文具,放学回家后特别贪玩,不按时做作业,有时候还和院里的小朋友打架。为这些,他没少教训他,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就是不顶事儿。为此他非常苦恼。"其实惩罚和表扬一样,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门艺术。那么怎样惩罚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纲要》从10个大方面、25个小方面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作了计划和部署。《纲要》指出"在管理中要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