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楼梦》的诗美体式,在承继中有创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确立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审美特质.对现当代作家诗化小说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小说对世界多元化小说审美格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全是七言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严谨。押韵严格,大多处对仗比较工整,个别对仗稍嫌欠工,平仄的使用也比较讲究。用普通话语音分析菊花诗,有90个字平仄不合。其中62个字属于"一三五不论",26个字是古代入声字,两个字在平水韵中有两读。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引领学生走上一条艰苦而充满乐趣的思维之旅。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多项状态,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高效目的。  相似文献   

5.
朱瓣香和他的《读红楼梦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其诞生之日起,历代文人的评点就层出不穷,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题红诗系列。《读红楼梦诗》即是一组创作于清中期的评红诗,作者朱瓣香吟咏了大观园中的六十多位人物,还别出心裁地对小说中暗含象征意味的名物进行品题和解读,并在诗中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而赋予了题红诗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情”是《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红楼梦》用独特的宇宙视角构建了“情”的境界体系,实现了“情”从“痴情”、“人情”、“情不情”、“情情”的嬗变和升华。“色空”、“空空”、“重玄”等观念非但没有驳倒“情”的立论,反而渗透并融通于其中,从而于根本上打通了儒释道之间的精神壁垒,成为中国文化富有时代意义的新开掘。基于独特人性观的“情”的发微,为我们探索《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9.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成就远远超出同期那些创作天地狭小或格调偏于绮靡的一般诗人,自成大家.他的诗传承了<诗经>赋、比、兴的优良传统,具有较强的艺术力量和含蕴婉转、寄托深远的特点,为后人所推崇.尤其是李商隐的<无题>诗,看似为情诗,其实包含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遭遇的诸多反思,排遣了诗人在晚唐时期仕途上屡遭打击的心中块垒.加之用典精切巧妙,语言"清词丽句"(鲁迅语),实为晚唐诗坛上难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作者把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怨恨和企盼都熔铸到了贾宝玉的形象里。在当时贾宝玉就成为“新人的萌芽”破土而出了,他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就《红楼梦》中“宝玉”名字的意蕴,作不同意前人作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宝”字含有“功用价值高”的含义,此字揭示了宝玉对于贾家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宝玉被利用、被牺牲的悲剧命运,而“玉”字则评价了宝玉的人品,“玉”在中国传统化中,多用来比喻君子的道德。“玉”永远无法成为世俗人眼中的“宝贝”,这就预示了宝玉最后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权力与话语——以贾宝玉和晴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好似一个巨大的权力之城,这里充斥着权力的话语,在权力的控制与反控制、突围与反突围之间展开的话语斗争时刻都在进行着。权力之眼时刻没有放松对城中的所有被言说者们、被表达者们的监视。权力之手随时都将伸向那些违反话语禁忌的人。权力与话语在这里反复纠缠,文本中的人物身份的塑造以及人物的命运无不蜷缩在其之下。  相似文献   

14.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5.
崔炳圭 《天中学刊》2013,28(1):78-82
《红楼梦》第2回中曹雪芹发表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在这段议论中他没把陶渊明看做“仁人君子”,而把他看成兼有正气与邪气的所谓“正邪两赋”的人物.曹雪芹超越了善恶正邪二元论的道德框架,从世俗认为的“邪”中找出其价值,把他视为正邪两赋之人,不但脱离了世人对陶渊明固定的评价,而且努力去理解作为诗人陶渊明复杂多样的个性特点.从曹雪芹的真情与痴情意识、脱俗与隐逸思想以及非功利的创作态度,同样可见《红楼梦》对陶渊明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诗歌渗透于小说,形成诗意化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的.诗意化小说的表现,诸如小说中大量诗词歌赋的存在,创造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以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红楼梦>诗意化最突出的表现,其他小说未能企及的地方却在于,一方面是<红楼梦>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另一方面,<红楼梦>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小说诸元素都诗意化了,诗意化的叙事和故事以及诗意化的人物塑造是<红楼梦>非常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红楼梦》是一部充斥着浓浓的口语味道的文学名著,其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流露出现代汉语口语的痕迹,词缀就是其中的一种。“家”作为词缀古代已有,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有些用法消亡,有些用法依然存在,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一生铸成一部小说,几经变改书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最后定名<石头记>.由于历史原因,书稿仅整理出八十回清本,就"问世传奇"了.七年后(1761),曹雪芹应已完成了他的<石头记>全部书稿,由于突如其来的灾祸,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末除夕,这颗文星陨落了.一个完全的<石头记>真本也没流传下来.30多年后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突然冒出了由宫廷武英殿活字印制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来,此即由程伟元、高鹗搜访多年,获得残稿,编缀成的"全璧",改<石头记>名为<红楼梦>,次年,程、高之流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文大肆阉割篡改达2万多字.至<石头记>神韵风貌,文采风流尽失.使这件真假合一,盗名欺世的假<红楼梦>冒充珍品,风靡天下200多年.周汝昌先生与家兄周祜昌二人满怀一腔义愤和热情,发愿终生校辑一部接近曹雪芹原来文字的<石头记>(<红楼梦>),这就是<石头记会真>的契机与发端.二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历尽难言的艰苦,宏愿欲尝,<石头记会真>即将梓印,周祜昌先生不幸抱恨阖然长逝.红学资深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其女儿周伦苓的协助下最后完成了<石头记会真>书稿的核订.本文作者侯廷臻同志应出版社特邀承担了<石头记会真>书稿全部审核校勘工作,经逐字反复审核,耗去了5年的心血,终于使第一部接近曹雪芹真本原貌的本子<石头记>,奉献给世人.全书共10卷,800多万字,8000余页,即将由海燕出版社推出,就教于普天下热爱<石头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