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把普通教育改造成简易、实用的微格教室,并把教室的信号通过闭路电视网传送到监控室进行录像,再通过闭路电视网扩大全球接受技能培训的面,及开展各种教学交流活动等,使学校教育,教学实现动态管理,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琳 《教育导刊》2003,(8):69-72
近年出现了一种新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Internet,简称Web教室。本基于中小学Web教室教学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和共同学习原理为指导,揭示了Web教室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创新性在于将学习组织和学习资源纳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范畴、充分发挥Web教室的环境优势,把研究性学习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师生共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行动研究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坛是一个虚拟教室,它在与各项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情况下,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平台。从2001年开始,我创建小学生习作网站,编写整合教材,进行习作与计算机整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小学生不适合开展纯远程教学。教师要使用多样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不得不把虚拟教室与实体教室相连。师生在计算机教室(实体教室)里,利用板书、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教室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出现了一种新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Internet,简称Web教室。本文基于中小学Web教室教学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和共同学习原理为指导,揭示了Web教室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创新性在于将学习组织和学习资源纳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范畴、充分发挥Web教室的环境优势,把研究性学习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师生共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行动研究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氛围追求天然我们反对把美术和美术教学弄得一成不变或神秘兮兮的,弄得使人厌烦、让人看不懂,人为地制造学习、观赏、理解上的困难和问题,好的美术教学应该是贴近人、关爱人的。开始美术教学时,就要打破教室的概念,把教室变成一个人人动手、大家参与的大画室。美术教师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市职教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选择了“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进行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把建设专业教室与改革教学方法密切配合作为研究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思路。 一、建立多功能的专业教室 近年来我校建立了专业教室,把《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应用》课的教学场所从普通教室搬到了专业教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一种采用微电脑技术的自动控制设备。实践性强,学生要在充…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营销课程中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指出在营销教学中应加强讨论式案例教学,并指出案例教学中应注意选编案例的新、精、深等问题,最后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建议把教室中讨论式案例教学移到学生的实践应用中,教学的重心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把职业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安排的出发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教育》2001,(9):48-48
学校领导可以使用它,通过安装在各教室、办公室中的对讲、监听分机,随时同校园内的任何一名教师、任何一名学生进行联络、对讲。把它用于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管理不用步入教室便可掌握每一个班的授课、课间秩序等各种情况,使您能够更深入了解您的教师、您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出现了一种新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Internet,简称Web教室.本文基于中小学Web教室教学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和共同学习原理为指导,揭示了Web教室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其创新性在于将学习组织和学习资源纳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范畴、充分发挥Web教室的环境优势,把研究性学习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师生共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行动研究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时间里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我国发展的因素、地理环境、农村生活方式、人口  相似文献   

11.
程艳 《山东教育》2002,(16):43-44
一、放手教学,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突现一个“创”字,把教室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墙。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盖上书中的图,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学生根据“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这句话,在本上画了一个小村子,村子的前面画了一条小河。在学生画时,教师要求学生专心、认真…  相似文献   

12.
讲解演示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设计简单,教学过程易操作,使学生得到更多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其课堂容量大、生动鲜明、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般需要学校创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投入的费用是比较大的,所以一般的学校这类的教室数量是很有限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一般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室,且管理较严,有些学校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还要提前登记,这与教学实际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在普通教室中利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一直引起许多教师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做以下一曲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一个延续至今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安排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把“优等生”、有望升学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几排,“差生”则分布在“教室的边缘”。这种座位的编排无形中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坐在“黄金地段”的“优生”无疑是班上的“贵族”,坐在“教室边缘”的“差生”自然地沦为“贫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测量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仲洪 《职教论坛》2002,(16):41-41
在测量教学中,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得到知识,使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如何通过教学组织,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使学习具有探究性质。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走出教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室搬到实习场,实战工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上《建筑施工测量》的第一堂课时…  相似文献   

16.
小班化教学的试行,无疑为现有的教学空间改善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室空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即小班化教室环境如何布置,我们体会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媒体教室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产生这种状况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使用多媒体教室和电子板书进行教学时.放弃了传统的板书设计原则。要在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室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板书设计中汲取精华,按照板书设计的原则,运用板书设计的方法来指导电子板书的设计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超越时空的教学—网络教学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因互联网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网络世界。网络世界将构筑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也将构筑新的教育空间。当今教师已经直面生疏而又躲避不了的神奇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或教学模式,是把教室扩展到校园网上、互联网上,使资源在全校甚至全国、全球范围共享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教室为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教室为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法方法,会带来新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学组织形式也会随之更新.把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融入信息技术教室,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亦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相信,只要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定能“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用新课程理念去设计、组织、反馈教学,把有限的“教室课堂”教学活动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中.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室课堂”,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我们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应当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