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这两个政党的抗日战争出发点与目的是不一致的,因此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即:中国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它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与相应的敌后游击战场.这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我国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华南敌后战场是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及其特殊性,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与广东抗战实际相结合的游击战争,从而取得华南抗战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有特色的游击战争。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山奇重三郎在评述这场战争时曾经说过,在世界战争史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本文拟对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战略意义做一论述。一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客观上形成的两大战场间在抗战路线、战略以及各阶段所起的作用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 ,两大战场在客观上也形成了互为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共用作用 ,使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入手,高度评价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协同作战是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在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克服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消极抗日等困难,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于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最近不少同志进行研究,撰写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现将部分同志根据个人掌握的资料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情况简要概述如下,以供参考。国民党军队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界一般是从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评价的。战略防御阶段(1937月7月—1938年10月) 学者们对于这一阶段国民党所起的积极作用是给以充分肯定的。多数人认为:卢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的重点还是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担负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作用非常突出。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全面冷静地看待两个战场的作用和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39年2月国共两党在湖南南岳合作开办了南岳游干班,该班是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果,也是统一战线维系巩固的表现之一。在1939年2月到1940年3月的存在期间,该班培养了数千名抗日游击干部,对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抗战胜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两党的携手合作,研究其合作办班之因便显得很突出。两党基于抵御外侮维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需要、取长补短相互支持的需要、自树形象争取民众扩大影响的需要而合作办班,将对其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全面抗战的早期阶段(1937-1941),苏联援华物资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的疯狂军事进攻、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联接苏联的唯一一条国际陆路交通要道,西北公路在运送苏联援华物资、沟通中苏联系方面,有着其他国际交通运输线所不具备的政治、地理优势。西北公路将大量的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转运到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动脉,其历史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在中国西南的滇缅方向制造了一个新的战场,即滇缅战场。滇缅战场既是中国抗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跨国战场,即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对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局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重要组成部分的贵州,其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一直被“二战”史学家们所低估和忽视,重新评估贵州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滇缅战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贵州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黎世红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50-54,89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山西部署山地游击战,而对于平原地区能否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问题,并无确定的把握。当国共两党在河北平原积累了一定的游击战经验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成功地实现了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是党取得政权前出版时间最长的、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报纸。虽然新华日报在武汉仅仅发行了九个多月,但广大的“新华军”却克服了报纸初创时期的诸多困难,在武汉九个多月时间里,高举团结救国、持久抗战的旗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积极报道了我军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奋勇抗敌的光辉业绩,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抗日的号角,成为抗战初期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我国和我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先欧后亚”战略的结果是中国要在日本的长期围困、缺乏盟国直接有效的物资及军事配合支持的情况下 ,经受住日本最大的军事压力。因长期的超负荷承担战争压力 ,使中国正面战场的抵抗能力日趋下降 ,这是先欧后亚这一战略选择的必然代价 ,但也恰恰是中国为赢得这场战争 ,不惜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所作出的特殊而又带悲壮色彩的贡献形式。可以说在二战中是以中国的长期虚弱为代价支撑着盟军各条战线的辉煌 ,豫湘桂作战是这一全球战略与中国战场关系的缩影 ,是以牺牲中国为代价换取盟军全球战略实施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