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91年第4期发表了李庆之的《凤姐形象的思想底蕴新探》,黑龙江教育学院的郭树文先生撰文对李文提出不同意见,李庆之看了郭文以后又写了《关于凤姐研究的思想方法问题》与郭树文同志探讨。现将两文一并发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写得最精彩的人物之一。对于王熙凤,读者的感觉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用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的话说就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应该说是最牵动读者神经的人物之一。凤姐美、辣、泼、毒、贪、才,几乎样样占尽,其复杂的程度古往今来的小说中似不多见。《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也算是血肉丰满的人物之一,但与凤姐相比,还是显得单薄扁平得多。所以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要为其专门写一部著作《论凤姐》,大有创立“凤学”之势。  相似文献   

3.
寇树礼 《考试周刊》2011,(79):19-19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惹人喜爱,也遭人痛骂,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位教师形象的启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刘荣华中学课本里有三位典型的教师形象。他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这三位教师在鲁迅和魏巍的笔下各有特点。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  相似文献   

5.
从元春死亡年龄、两个妙玉形象、秦可卿上吊自杀、鼓吹学诗无用、暗示凤姐有两个女儿等五个例证中,可以得出《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有曹雪芹的手笔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茅盾先生的《春蚕》,小说中老通宝等的形象和蚕乡景象,至今仍在我脑海里浮现! 今天在春蚕时节重读了《春蚕》,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蜃楼志》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其中,施小霞的形象比较突出,她既有《红楼梦》中凤姐的泼辣精明,又有《金瓶梅》里吴月娘的大度让夫,她外表姣好,还深谙着装打扮之道;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有勇有谋,具有管理才能;才思敏捷,善于诗词评论。因此,施小霞是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徐金奎 《山东教育》2012,(32):60-61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南方周末》编辑蔡军剑先生赠阅的《跟蔡元培学当校长》一书,感受颇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的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过程、办学效果,了解到蔡元培先生在国家动荡的年代里追求教育理想的艰难。蔡元培先生的形象也立  相似文献   

9.
一 作者的态度《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如果离开作者的思想心境来阅读,那就很难达到真正的理解.如何评价凤姐这一形象,就是个突出的例子.一般读者之恨凤姐,主要是看见她“机关算尽”害死了尤二姐,更因为她施展诡计一手制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评论家之否定风姐,除了上述的直觉感受,更重要的,是运用阶级分析武器来透视她的反动本质,在她身上看到了专权、独裁、自私、贪婪、虚伪、阴险、残酷和灭亡时的虚弱等一切封建统治者的特征.然而,我现在所要阐明的问题是:曹雪芹通过风姐这一艺术典型,想告诉给人们的主要东西并不是上面那些.换言之,凤姐在作者的主观命意中并不是个反面入物.上面的那些认识是有根据的,但如果看不到另外一面,就是一种偏颇.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有顿失良师之痛。 圣陶先生(当时以绍钧名于世)是我从青年时代起就仰慕的人。我读过他写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位追求进步的小学教师的形象,感人至深。我教过他编著的  相似文献   

11.
《瀑布》的审美教学呼和浩特市新桥小学王磊《瀑布》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自由体诗歌。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有较强的抒情因素,极具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探求美。一、从语言角度探求形象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象,要引导学生扣住重点词...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13.
联系鲁迅先生生平,再次细读其"最喜欢"的《孔乙己》,我们竟至发现:酒店小伙计"我"和孔乙己都是先生影子一般的存在——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孔乙己》近乎先生的"夫子自道"。既如此,对于孔乙己的形象与性格也颇有重新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仅用了2600个字就塑造了一个传世形象:孔乙己。在教学这篇小说时,我认为本文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因为作者赋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相似文献   

17.
<正> 胡适先生曾说孙悟空的原型由印度进口,鲁迅先生则指出孙悟空形象源于唐人传奇《古岳渎经》,而笔者以为《柳毅传》的钱塘君与孙悟空有一种更深刻地渊源关系。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塑造了钱塘君等形象,神话长篇《西游记》则刻划了孙悟空等形象,若将钱塘君和孙悟空形象作一比较,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一目了然,特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姐是《红楼梦》中刻划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作者在这一人物的创造上所显示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极其充分的。她是作者在自己那特定的生活基础上,根据封建统治者的性格特征概括而成的一个典型。这一典型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她不只表现出大官僚、大地主家庭中当家人的面貌,而且也集中了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王朝里某些当权者的特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贵族妇女凤姐的“杀伐决断”主要是表现在荣、宁二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论“国民劣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乙己》《药》《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小说中,鲁迅先生以形象的描写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杂文中,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也有许多论述,了解这些论述,对我们解读上述小说会有很大帮助。现将鲁迅先生的相关论述分十五个方面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属王熙凤。王熙凤,是小说中的"圆形人物",拥有着多样的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外貌、口才、服饰等外在形象进行分析,展现出凤姐容貌的精致、口才的出众、出身的高贵背后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突出凤姐是一个雷厉风行、能控制大局的人,也是一名罕见的胭脂堆里的英雄,进而阐述她的悲剧命运,让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