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一张被称为“海盗家园”的古地图被发现。据推测,地图的绘制时间大约在公元800-1100年间。这是一张绘制得非常精确的地图,比以往发现的任何有关海盗涉足范围的其他地图都要完美。不过,很快有学者宣布,这张地图是伪造的,依据是:“地图把格陵兰绘制得太完美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有无土地两序列养老路径及养老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方式的重要补充.在人口流动和水土资源变化等情况下,农民分化成“有土地”和“无土地”两个序列.“无土地”农民比“有土地”农民少获得一道源自土地经营收益的养老安全网,并导致农民养老水平的差异化.为了解决农民养老两序列分化中出现的异质化问题,文章提出“以农民养老适度水平”为主线,构建两序列养老差异化组合模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民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实现“有土地”和“无土地”农民养老水平同质化发展的目标.同时为确保农民养老水平向适度区间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和土地流转租赁机制等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冷     
李晨 《金秋科苑》2013,(1):74-75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4.
第一链接     
离子液体能蒸馏吗?离子液体作为“绿色”化学的溶剂来使用,为的是避免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或产生危险物质,因此人们对它们感兴趣。离子液体是在室温下或接近室温时为液体的盐类,过去普遍假设(但未被证实)它们在沸腾之前会分解,因而通常被认为是不能蒸馏的,也是非常难以提纯的。现在却证实了该假设是错误的:在低压和普通温度下,某些类型的离子液体现在已经能够蒸馏而不分解。这一现象除具有本质的重要性外,还提醒人们,“被普遍接受的假设”不能构成证据,永远需要实验来证实。摘自《自然》2006年2月16日格陵兰冰原与海平面上升格陵兰冰原的冰…  相似文献   

5.
格陵兰岛     
《科技风》2007,(6)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的东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全岛面积为217.5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三万五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史书记载,约在公元982  相似文献   

6.
封面故事:格陵兰冰层在融化世界上大约十分之一的冰都在格陵兰,但这个地方的冰层也许在融化。来自GRACE项目(即"引力恢复实验和气候实验"项目,由两个空间探测器执行)的数据显示,在2002年和2006年间,这里的冰层每年损失约150到250立方公里。但其他指标一直存在矛盾,而且关于这种融化过程对全球海平面到底有什么效应的问题也难以回答。  相似文献   

7.
美国丹佛的国家冰岩芯实验室中存储着1.3万个冰岩芯。它们是气象学家用40多年的时间钻探格陵兰中部地区的大冰盖,辛苦采集的。这些冰岩芯是气象学家从大冰盖表层钻探取样,一直深入到大冰盖最底部,触到岩石床为止,足有两英里的深度。在格陵兰中部地区,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块黄色的土壤,极目远望,只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俄罗斯大火、亚洲水灾、欧洲暴雨、阿根廷寒流、格陵兰冰川崩裂等等…… 我们的地球多灾多难,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危机、土地和水资源危机、地球生物物种危机等等痛苦中呻吟。极寒、地震、沙尘暴等极端灾害和气候频繁出现,令现代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自然界的报复产生了集体恐惧。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登的封面论文说,地球上已知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是格陵兰鲨,它们的寿命可能达到400岁。格陵兰鲨又称小头睡鲨,广泛分布于格陵兰岛与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在成年时所达到的身长为4米至5米。但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有时1年只长约1厘米,这提示格陵兰鲨可能有着格外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政府以商业模式思维造福百姓。三圣乡就是这样。先利用“花乡”资源,低成本办花博会,引来成都市民,盈利模式主要靠“农家乐餐馆”和“卖花”。接着做土地资源文章:一是切分成小块菜地,租给城里人种,收取“租金和服务费”;二是建休闲度假酒店,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梅林整合起来,租给花卉企业巨头,农户获得的“土地租金”,比过去收入高一倍,还可以打工挣“工资”。形成气候之后,引入民俗文化、艺术家、画商等新资源,创造新盈利模式。未来则计划引入赛车、高尔夫赛等,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并整合周边县乡资源,变成更有扩张力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笑场     
《知识窗》2014,(19):33-33
妈妈问女儿:“宝贝,假如你一个人走丢了,找不到路回家,该怎么办呢?”女儿挠了挠头,说:“我有办法,”只见她拿了一根棍子,在地上戳了戳,然后喊道:“土地土地,你快给我出来。”  相似文献   

12.
据法媒"20minutes.fr"3月16日援引法新社报道,1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格陵兰最后一块稳定的冰盖边缘已经开始后退,这将增加格陵兰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小产权房”合法化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实践上也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二元土地制度的改良。学界对此有着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是主张集体土地国有化,二是主张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由于集体土地国有化存在理论障碍与实际困难,维持集体土地所有权更具现实性。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上市流通,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旁”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数的1/3,全国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警戒线。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再次表明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增设了“破坏耕地罪”、“土地非法交易罪”和违法批地造成严重后果的“渎职罪”等土地犯罪条款,从今年10月1日起,破坏土地的罪行将受到《刑法》的严惩。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了保护“生命线”,我们一定要遏止乱占耕地、浪费土地资源的不良风气。本刊“希望在原野”栏目转载了殷建强同志的文章,希望引起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的共鸣,共同为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作出贡献,使农民朋友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这是明朝皇帝祭祀土地、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坛上铺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人们把它叫做“五色土”。社稷坛象征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地和五谷的崇拜,也象征土地和粮食是构成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的基本思想内涵,论证了其辩证关系。提出“土地整理微观具体行为要蕴涵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公众利益等宏观效应”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历程进程,对全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战略,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和整理模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辛毅  宫伟文  赵雅斐 《资源科学》2020,42(5):894-906
近年来农地流转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中国农民群体离开村庄形成的城乡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离乡不离土”的不完全市民化进程对土地流转的发展形成阻碍。本文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不同状态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研究目的,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以“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的理论概念反映当前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认为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状态的结构性差异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农民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正向影响;②土地流转进程是一个与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相伴随的长期渐进过程;③提高城镇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土地流转租金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出土地。本文研究对于探索农民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魏格纳接连打出"组合拳",力图改变脚下大陆的历史,颠覆传统地质学的根基,但他还是败了,《海陆的起源》在魏格纳生前未能终结旧地质秩序的统治。"大陆漂移假说之父"再次没入格陵兰的漫天风雪—格陵兰的狂想《海陆的起源》发行于1915年。此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这本惊世  相似文献   

19.
解读巴文化     
四川,自古称巴蜀之地。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有渊源。其中,“蜀”指古蜀国,而“巴”就是指巴国。在巴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未利用地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未利用地”子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保护的新的分类子系统,希冀能对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方案中“未利用地”子系统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