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伤逝》作为一个具有审美自足性的艺术品,在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中显示出强大的诱惑力。它不仅寓示着人类永恒的两性危机,映衬出人类两性情感在经历终极意义的憧憬期、现实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彻悟期、最后的抉择期等四个阶段时所面临的悖论,且涵盖了一种更为广阔的现代世界的悲哀。以小说深刻的境遇结构展示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性价值理念冲突矛盾的复杂多维内涵和两难的历史境遇意识。而且在展现这两重意蕴的同时,也以杰出的艺术手法设置了"忏悔的涓生"这一复杂的形象,肯定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理念的善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都能从该国或该民族所处的文明系统的最初神话作品中找到其各个要素的神话母题。《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童年相嬉,成人相离,死后相聚。这一故事情节,恰恰印证了《圣经》中关于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母题,单个文学作品无不是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结晶。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克莱恩一直被公认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对其短篇代表作品《海上扁舟》的解读也大多局限在对其中自然主义思想的挖掘与创作技巧的分析上。论文试图跳出自然主义视角的拘囿,联系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探讨《海上扁舟》中的神话原型与其潜在的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4.
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原型,暗示人物的命运发展。本文通过神话原型视角,对《还乡》进行重新解读,重新揭示和发现哈代作品中的深层次意义,使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熠熠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抽彩》是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神话原型框架,结论是:抽彩实质上是一种选择牺牲品的祭祀仪式,是一种牺牲一个生命延长其他生命的模式,小说利用这一原型折射出人性的异化和扭曲。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天边外》是一部包涵了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双重艺术主题的优秀剧作。从作品的人物展示和情节发展看,整个戏剧被一种阴郁的气氛所笼罩,其悲观主义精神是显性的;而从主人公的语言和剧末场景安排分析,悲观主义并非剧本最终意义。剧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更富诗性魅力的乐观主义精神才是剧作家所要表达的他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发表于 1 847年的《简·爱》给 1 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在我国 ,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本文试通过寻求从桑菲尔德府到芬丁庄园的神话原型、大火的意象原型与原型意象的某种契合 ,进而来揭示与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相通之处 ,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探讨并阐述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中的圣经文化原型。通过对小说的探析研究,发现小说的人物、主题及叙述模式都与圣经有着紧密联系,作者在文中构建出的“失乐园”与“耶酥牺牲救赎”的圣经原型能牵动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读者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江声浩荡。如汹涌澎湃的莱茵河之荡涤欧洲大陆,法国文豪罗曼·罗兰以他汪洋恣肆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冲击着欧洲社会。《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成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时期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高度集中,贫富悬殊加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程度,人民斗争此伏彼起,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企图瓜分世界,战争风云笼罩着整个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内部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社会腐朽,艺术颓败。  相似文献   

12.
13.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人们熟悉的神话原型、经典的意象来颂扬美国西部文明的创造者和开拓者。通过移植荒野与花园意象的原型,作者含而不露地揭示美国拓荒者的神圣使命,以及人应如何保持与自然的永恒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西方经典神话原型与中国民间故事,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有利的.本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出发,分析美籍华裔男作家赵健秀的代表小说《甘加丁之路》中的神话原型框架,探讨了华裔男性寻找本我文化属性、重塑阳刚形象的过程.展现了美籍华裔作家特殊的成长环境、创作背景与种族记忆交织作用下产生的文本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法国剧作家拉辛改编的悲剧《费得拉》源于希波吕托斯和费得拉的希腊神话故事。拉辛的改编使得原神话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更加激化,成功地唤起观众既同情又恐惧的情绪,而神话原型中欲望和复仇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在其小说<独角兽>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她是用原型说话的艺术家.她在其文本中构建出"失乐园"、"替罪羊"、"死亡--再生"、"情爱复仇"、"出埃及"、"启示录"等众多神话原型,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全人类的命运,从而牵动了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有意识地将《奥德修纪》作为小说的神话原型,使两者形成平行对应关系。神话史诗不仅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更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故事,并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  相似文献   

18.
寻找失落的自我──论《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有意识地将《奥德修纪》作为小说的神话原型,使两者形成平行对应关系。神话史诗不仅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更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故事,并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熊》是美国文学界公认的一部佳作,评论家丹尼尔·霍夫曼认为《熊》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地位可以和《比利·巴德》在梅尔维尔作品中的地位以及《老人与海》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地位媲美[1]。当我们重新  相似文献   

20.
在舍伍德·安德森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小镇畸人》中,每一篇中都有一些举止怪异的人,他们表面的平静隐藏着内心的汹涌澎湃。《纸团》是《小镇畸人》中的第二篇,描述着一个沉默的爱把写满思想的纸片放在口袋,然后变成纸团的医生,与一位富有但早逝的小姐短暂而真诚的爱情。该文旨在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纸团》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用不同的视角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