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高温流变实验,揭示了合金凝固温区不同阶段的流变特性;提出准液相及准固相为五元件流变模型,而其过渡温区为六元件流变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微分型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
量纲分析的基础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婕  詹士昌 《科技通报》2004,20(1):51-54
量纲分析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方法之一.在研究有关量纲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量纲分析和应用的一些新见解、新方法,引入了量纲式的向量表示法,提出了量纲的幂级数定理和解系定理,有利于从量纲角度来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An important variable-coefficient nonlinear differential-equation model for combat between two homogeneous military forces is studied. Result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level trajectories are given as well as new important “simple-approximate” battle- outcome-prediction conditions. Such conditions are very significant in modern operations research for developing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of combat. Conditions are also investigated under which the nonlinear Helmbold-type differential-equation model may be transformed into a linear combat model. These results allow one to study inefficiences of scale in combat and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tradeoffs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eapon systems.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位变化方法对非线性耦合方程数据分类问题进行控制时,主要按照专家资料进行分析,导致数据分类出现明显的重叠和波动,具有较高的滞后性,不能确保数据分类方程的灵敏度。提出一种依据关键抽样马尔科夫链模拟的非线性耦合方程数学分类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非线性耦合方程的数学分类过程,按照运算非线性耦合方程分类滞后概率积分表达式,将非线性耦合方程分类滞后概率对基本变量分布参数的偏导数表征的灵敏度,转换成一个特征范数的条件数学期望,该数学期望基本变量在非线性耦合方程分类滞后域中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构建而成,采用关键抽样马尔可夫链模拟,将运算非线性耦合方程分类滞后概率的关键抽样样本转换成,基本变量处于非线性耦合方程分类滞后域中的条件样本,通过特征函数在这些条件样本点处的样本均值进行预测,实现非线性耦合方程的数学分类灵敏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非线性耦合方程的数学分类的灵敏度控制效率和精度都优于传统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分类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成层地基半透水边界一维固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凌华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3):321-326
本文在Terzaghi模型基础上,考虑了半透水边界条件和逐渐加荷条件,求解出一维固结解,并根据该解详细研究了成层土有别于单层土的一些固结特性以及半透水边界、土层性质、加荷速率等对超静孔压及地基固结度的影响,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解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庆武 《科教文汇》2012,(30):97-98
本文主要是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和各种方法。其中也包含高等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鞠晶 《中国科技信息》2007,(7):266-266,268
利用常数变易法求解具有实特征根的四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在无需求其特解及基本解组的情况下给出其通解公式,并举例验证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等特征使得服务企业、一线员工、顾客三者在服务品牌关系中密不可分,品牌人格化趋势和人际交往理论的应用让互动行为在其中变得日益重要,但有关互动与品牌关系的研究尚少有涉及.本文综合有关文献的成果构建了三维互动行为与服务品牌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企业和顾客共同参与的公益活动等互动行为对顾客品牌忠诚的作用最强;(2)企业与员工互动行为正向影响员工与顾客的互动,突出了员工在三维互动中的"使者"地位和企业引导的必要性;(3)服务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行为对顾客品牌情感的影响最大.本文还为服务企业应开展哪些互动行为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虑一个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它是作为卫星绕着椭圆轨道作周期运动的模型而提出的。我们用初等方法证明了奇周期解的存在性,并且扩大了过去文献中给出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常微分方程光滑性解的求取过程,提出一种拉普拉斯变换以及小波匹配的常微分方程光滑性解求取方法,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将常微分方程(组)转换成复变数的代数方程(组),通过一些代数运算和拉普拉斯变换表,获取常微分方程的初始光滑性解,将任意函数展开成小波基函数,通过快速离散小波转换技术,塑造常微分方程的近似光滑性解,在运算过程中,在小波展开层次以及自变量区间,使用多层自适应以及多区间自适应方法,对长时间问题进行分段求解,保证在每个时间段上达到所要求的数值精度,提高光滑性解求解的效率和精度。数值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光滑解的精度以及长时间性态都优于传统的时间推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维坐标仪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核心部分是软件的实现。因此本文主要从软件角度论述了二维坐标仪控制器具体实现方法。运用运动控制函数实现了单片机开发步进电机二维运动方法的具体控制;介绍了部分子程序的实现方法。该二维运动控制器的样品已经研制出来,经过严格实际测试,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亚莉 《科教文汇》2014,(36):172-173
本文讨论了整式一阶递推数列、整式二阶递推数列和分式型递推数列的通项求解问题,利用了特征方程求解法解决了递推数列的通项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艳 《科教文汇》2013,(24):144-144,152
本文以实际案例为依托,着重从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中折射出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五大步骤。通过这种定型化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用数学建模思想和方程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也是本文的价值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双曲方程的稳定解分析方法在现代数学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采用时齐马氏链进行双曲方程稳定解存在性分析具有模型匹配度高的优点。构建时齐马氏链的双曲波动方程,设计自组织非光滑时滞的双曲系统,结合时齐马氏链渐进性条件下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算法,对时齐马氏链渐进性条件临界阈值确定,以有效分析双曲方程的稳定解存在性,提高并行算法处理效率,在一阶非光滑时滞系统中得到方向性时齐马氏链函数的分解特征。研究证明,时齐马氏链渐进性条件下,双曲方程存在稳定性解,解向量在有限时间内收敛。  相似文献   

15.
运用Lie群变换方法探讨了一维大应变非线性固结方程的对称性,详细分析在该对称性的意义下求解不同条件下这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析解答的可能性,分别给出了各类情况下的偏微分方程系数的相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随机泛函微分方程模型对大规模海量数据集的处理和训练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解决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并进行收敛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半正定最小正特征带状稀疏条件下的稳定特性,对随机泛函的连续边值就行稳定误差逼近分析,采用共轭梯度法进行奇异分解,将边值收敛条件代入随机泛函椭圆函数,得到一个自回归线性最优解集,根据多目标优化理论,构建随机泛函微分方程扰动夹逼定理,根据复值函数凸组合优化定理,给定刚度矩阵小的半正定最小特征,求得该类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边值凸组合模型渐进收敛条件。研究理论将在位移逼近和稳定性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创先争优活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立体化、活力化的新契机和抓手。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来树立典型,形成标尺效应;立足岗位,分类并举连成线,形成推进效应;党群齐争联动变成面,形成整体效应,势必会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立体化。通过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风建设上的创先争优来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活力化。  相似文献   

18.
19.
三维地图的实现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三维空间技术将真实空间实物、影像、文字、数据等统一在计算机窗口管理系统下,使其具有虚拟、动态、交互和网络特征,是空间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个体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及维度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作学  王前 《情报杂志》2006,25(11):75-77
隐性知识在组织知识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识别、应用个体的隐性知识对于组织的自主创新,进而培育、更新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在界定个体隐性知识含义的基础上,区分了通用隐性知识和专用隐性知识,提出了个体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和维度模型,为评价个体隐性知识水平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