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发展变化是事物永恒的主题。比如,策划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新闻手段,二十年前,大多数新闻人对它的了解与运用还处于萌芽状态。新闻大家范敬宜在《总编辑手记》一书中多次提到新闻报道要善于筹划。他认为精心筹划是部门领导主要的业务,宣传报道需要加强筹划。什么叫筹划?范老也给出一答案,即是将中央的精神、编委会意图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步骤,并在版面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还认为,"这是一门大学问,愿这个问题在新的一年中(1996年)能  相似文献   

2.
图文秀     
“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蛙高兴地叫呢?”“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  相似文献   

3.
打电话过去,黄永厚先生已经搬了,在我的圈子里,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现在,我手里就只剩下一些他的照片。 认识黄永厚先生要追溯到十年前。那天下午,诗人梁小斌对我说他要出去一段时日,到北京去,看一个朋友。除了文学,梁小斌对其他事都是很马虎的,他常常去向不明,让许多朋友和兴冲冲前来拜谒的崇拜者在他的小棚屋面前铩羽而归,因此日日遭到谴责。这次破天荒地想到临行前通知我一声,可见谴责的力量是无穷的。 梁小斌要去看的那个朋友就是黄永厚。那时候黄永厚先生在画坛上已久负盛名,对万千慕名者而言,他站的是一个够都够不着的地方,可梁小斌却大言不惭地说跟黄先生是很要好的朋友,还可以中等地去“看”他,这让我心里很不平衡。我对梁小斌说,行啊,既然你跟黄老交情那么深,你帮我要张画吧。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将他一军了,可谁知没多久梁小斌回来时,居然还真把画给带回来了。梁小斌得意非凡,不停地说,你知道这画什么价吗?要挂在什么斋里去卖,那可是抵万金的。我捧着画早已乐不可支,对梁小斌的炫耀,已  相似文献   

4.
画家靠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表达创作意图,记者呢?他靠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下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叫新闻语言;新闻语言与新闻事实;新闻语言的社会功能;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弄清这些问题,不仅是研究新闻语言的需要,而且对我们认识和运用新闻语言也大有益处。什么叫新闻语言?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简要说明一下什么叫语言。大家知道,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  相似文献   

5.
今岁适值石煌远先生花甲,沅陵县政协以《我所认识的石煌远》为题在石先生的朋友中约稿,我便以《杯里能装洞庭水》凑了一个热闹。朋友们爱叫石煌远为老师,我则喜欢称他为先生。老师这个称谓太现代、太时尚,先生一词有经诗底蕴、藏游侠遗风,把石煌远叫先生可能更贴切。先生能喝酒,也爱喝酒,酒让我结识了先生。那一天(约摸是2003年的三四月份),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吩咐我晚餐时陪他去接待一个文化界的朋友。路上,用金同志告诉我这位朋友是石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已经拉开帷幕,去世博会我们看什么?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将带着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博会园区。  相似文献   

7.
听壶     
我有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某天,我将从宜兴为她买的紫砂壶,给她送去。她小心翼翼地拿捏起来,细细品玩,久久不放。我心里一片感动。朋友之间,凡有所赠,应投其所好。送他的,必将要成为他的心爱之物,才值得一送。这样做,才不至于唐突一件佳物,而是得其所哉。 良久,她说:我请你听壶吧。 壶也能听吗?要听什么呢?这些问号  相似文献   

8.
县电台王编辑告诉我:“写人物,要让别人知道学他的什么.”这话对我启发很深.每逢采写人物,我下笔前常用这话问自己:“叫别人学他的什么?”  相似文献   

9.
有同志问: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关系呢?不懂版权不是照样搞编辑工作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版权?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它与编辑工作有什么联系?编辑不懂版权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概略地说一下什么叫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简言之就是作者权的意思,也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而版权法或版权保护条例就是保护作者权利的法或条例。那么我们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设立经理部的依据一、设立经理部是出版社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的客观需要。什么叫生产型?什么叫生产经营型?长期以来,出版社出书只讲品种、印数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至于销路好不好是不管的,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这从企业管理的概念上来讲是一种生产型的  相似文献   

11.
要适可而止     
不少朋友见面都会相劝一句见好就收。我回而思之,总觉得别扭和不妥。何也?我搞不明白,见好的好字是什么含义。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人与人不同,事与事不同,时与时不同,好与好不同,那么见什么好而收呢?什么是好?说实在话,由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面对的现实不同,在人们的心目中好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做官,由于个别人出生在皇宫,长在宫院深处,沐浴着皇恩,那么,他当了亲王封了侯,甚至册封为太子,他还是不甚满足,认为不好,要一好好到底,当一品、当皇帝,梦寐以求地要坐上第一把椅子。而一位举人,中了进士,得…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不是有意与魏晋风同志唱对台戏,但是对他“摆短的胜利”的观点还是不敢苟同。我以为,过分重视“短线”就是短见。下面陈列个人观点。 一、什么叫“贴近”读者? 难道是题目取得越怪越好吗?在北京什么层次的人才逢人称“爷”呢?“操练”是什么意思?是否尊重急需规范化的中国股市呢?“英雄”难道仅指能在股市获得巨大利益的股民吗?“三线”肯定不是“三线建设”中的“三线”,那是什么意思呢?摆明了不让非股民的读者阅读。这不是“贴近”,而叫“媚俗”。 二、什么叫“各具特色”? 放放内幕消息,揭露庄家秘密,难道就算“特色”?这算不算违法呢?虽然中国股市发育还不健全,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但中国毕竟还是依法治国吧!我由衷地不愿看到咱们的出版人在监狱里统计书的实洋和该交的罚没款。  相似文献   

13.
认识老大苏秋萍已经20年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广告圈的前辈,华文广告界的领袖人物。我们都叫他Peter Soh.老板请他来给公司做创意顾问,领导我们做奥迪专案,那个时候,我倒觉得他更像很有点背景的黑道老大,气场极强。但是一说起奥迪创意要怎么做时,他是又准又狠又张扬。原来,他的黑道是在创意,同时把策略都一起霸走。我看到一种做创意的自信。他说什么,做什么,客户就会买单什么。当时是羡慕不妒忌也不恨,就觉得他赚钱很容易,就写几个标题,一点文案和最后的提案,  相似文献   

14.
《山西档案》1999,(3):44
三毛导语:有位年轻的朋友哭丧着脸来找我,问什么叫"实在".因为女朋友丢给他一句"你是个不实在的老实人"以后,飞走了.  相似文献   

15.
每逢过年,按照惯例,鲁迅在除夕整理一年的日记,把它包藏起来,把朋友赠送或自购的日历挂起来。随后,在躺椅上休息,吸着烟,口头统计起:“今年做了些什么呢?明年要做些什么呢?”几乎年年如此,如果哪一年的工作不多时,他万分不自在,将在新的一年更加不断努力地工作。 有一年,元旦即将来临的时候,著名女作家萧红写信给鲁迅,在信中问鲁迅是否挂念远在北京(当时叫北平)的妈妈?鲁迅回信道:“新年三天,译了六千字童话,想不用难字,话也比较容易懂,不料竟比做古文还难,每天弄到半夜,睡了还做乱梦,哪里会记得妈妈,跑到北平去呢?”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21日下午,《出版科学》在汉编委首次座谈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出席座谈会的嘉宾有:《出版科学》顾问蔡学俭先生,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先生,《出版科学》编委会主任范军社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江西日报社所属《江南都市报》世纪号的成功策划和出版,展示了这个年轻的集体的智慧和运作技巧。 早在去年11月,报社编委会便开始筹划这场“世纪新闻之战”。跨入2000年时,《江南都市报》曾成功出版过100版的“千年珍藏版”。一年后的“世纪珍藏版”该翻出什么花样?世纪版到底要珍藏什么? 报纸是新闻纸,看报首先看新闻,鲜活的新闻就是报纸最好的珍藏。总编辑王晖提出“世纪号”要“以新闻当家”,把  相似文献   

19.
某诗刊发表了一首叫《思》的诗。诗文只一行:“载着梦的竹篮掉进深井——”。载着梦的竹篮子是什么样儿? 掉进了深井又象征什么? 那个题目是相思、思念或是思考? 有的作者写文章,爱搬弄新名词,生怕人家读懂了似的。如,某报宣传一位先进人物,讲到感人之处时,来了这样一句:“他未曾把缺乏食物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他  相似文献   

20.
是独家报道 1998年12月21日中午,我接到深入、详细报道钱钟书先生的任务。 我即与钱先生生前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办联系。这个时间根本找不到人。我赶紧呼了平时联系较多的一位朋友,他不在,是一位叫孙海泉的同志回的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