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贸易政策的“新人文主义”倾向是作者对近一个时期国际贸易政策最新发展方向和趋势所作的理性认定和概括。文章认为这一政策倾向的产生是对片面强调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谋取贸易利益的传统人文主义贸易观的批判和发展;这一政策倾向的产生对各类国家的经济贸易政策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创新我国的贸易政策理念、贸易政策体系和产业引导政策实施机制是适应选一政策倾向的必要措施,也是加快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进程,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没有超国家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中的推行是大相径庭的。一些国家往往是口头上高喊自由主义,而暗中大搞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各时期各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和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这为我国科学地制定与我国市场结构相适应的贸易政策提供了启示.我国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并存、国内区际保护以及企业小规模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宜采取发挥比较优势与适度保护并重、加强国内区域及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等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4.
陈军 《培训与研究》2006,23(10):72-74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是今后国际贸易理论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主要包括:贸易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贸易格局将由公司间产业内贸易转向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贸易利益中动态利益地位日益突出;在全球化环境中,贸易政策将受到更多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曾作为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改善了我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在决定是否采取汇率贬值的贸易政策时,不仅委考虑马歇尔-勒纳条件,还要结合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经济状况,要考虑多重因素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贸易政策比较》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本科阶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修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各国政策的实时走向及其特点,其课程体系与实践接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分析《贸易政策比较》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更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战略并非对所有国家在任何国际经济环境下都普遍适用。有研究表明,WTO成员方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并不比非成员方高多少。因此,实行开放式保护政策成为我国人世后贸易政策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应致力于构建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新的贸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学科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之间存在矛盾;二是至今为止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分析无法有效对国际贸易实务给予指导。利益创造与利益分配的多元视角、政治经济分析、引入就业与利益分配因素等方法可为解决前一个问题提供思路;而通过纳入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并不断寻求实际贸易活动产生的根源,可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与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国内各个群体的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断弱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纷纷选择绿色壁垒作为其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它对国际贸易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已经对此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对于经济基础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的我国而言,此问题更具紧迫性。本文就绿色壁垒对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作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政策从总体上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型。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WTO是世界贸易历史演进中各国贸易政策重复博弈均衡的结果,是战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最终体现为一种有效的贸易制度安排,其机制上的上述优越性使贸易自由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思考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偏离传统的完全竞争假设,从而导致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诞生.文章通过对Brander和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深入分析和扩展研究,揭示各国政府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因,从而为推动进一步的多边谈判并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因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并不违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其行为主体——政府的“趋利”行为,且某些产业确实能带来净收益,所以它具有经济合理性。入世后我国制定贸易政策时应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业比较利益:中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工业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研究农业比较利益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从比较利益的角度考察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发展政策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本文国图从比较利益角度认识农业形势、考察农业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中,正统经济理论历来推崇比较优势,认为它是有利于贸易双方的理想概念。事实证明: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是相对于特定经济发展程度而言的,需要通过竞争优势加以体现。随着较落后国家在世界经济整体利益中所占比重的日益萎缩,比较优势战略在为我们带来巨大静态利益的同时,也陷入了理论陷阱的困境——国际经济发展与国内收入分配产生矛盾。在当前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下,竞争优势带来的动态利益更为重要。中国入世后贸易顺差将逐渐减少,这意味着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即由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国家出口战略”是美国政府于90年初制定的旨在扩大本国商品出口的一项重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战略措施,该战略的实施对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发展都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新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使贸易自由化面对更大的阻力。本文主要分析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形成、具体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以便进一步认识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及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指出国际贸易政策中出现的两种新的倾向──贸易自由化倾向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国际贸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与趋向:全球经济已逐步复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协调管理贸易正在成为各国外贸政策趋向;农业贸易方面各方难以达成协议,2004年依然是国际贸易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新型单边贸易垒终究会演化为必须遵守的多边贸易规则,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外贸易政策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无论推行何种贸易政策都与其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自由贸易的本质是“资本的自由”,是服务于垄断资本的幌子;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国家自身利益。中关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从未间歇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球经济环境背景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要求决定了其对华推行何种贸易政策。因此,中国应从改变对外贸易战略、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等多元途径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