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语比喻的文化解读及其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视角看 ,俄语比喻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 ,即喻体移植法 ,喻体替换法和喻体舍弃法。对此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对俄语比喻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与汉语一样,英语比喻辞格中喻体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正确把握其文化内涵是翻译的关键。我们应该准确掌握比喻辞格的意义,区分喻体的文化类型,并根据翻译的要求,探索各种类型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比分析维汉两族比喻喻体涵义的基础上,以两族比喻喻体为切入点探析了两族在文化渊源、宗教信仰、生产活动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以期对促进维汉两族文化差异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英汉比喻习语中的喻体给人以生动的联想,其丰富的联想效果赋予了习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等特点,同时也是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分析了英汉比喻习语的喻体和联想效果的对应关系:喻体和联想效果对等;喻体和联想效果的不对等,如喻体不同,联想效果相同或相似,或喻体相同,联想效果不同;英汉文化空缺导致的喻体和联想效果对应空缺。通过对比再现了习语喻体和联想意义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利于正确把握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比喻的演变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从比喻的演变所表现出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其一,从喻体的虚化看思维演进对语言的影响;其二,从喻体的主观化、个性化看主体意识的逐步觉醒对语言的影响;其三,从比喻中性爱描写的历史演变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其四,从比喻所反映的社会焦点问题的变化看制度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最后简略涉及物质文化对比喻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英文中以动物设喻的习语俯拾皆是。对中英文动物比喻进行了分类比较,其一,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其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其三,喻体不同但喻义相同;其四,汉英各自所特有的喻体。在比较中探讨两种语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的不同,并从生存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差异方面分析动物词意义上差异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比喻。  相似文献   

7.
成语中比喻的修辞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比喻修辞的文化选择:首先是寓言故事的丰富文化内涵;其次是喻体的选择带着鲜明的文化色彩;再是庄重、典雅的"四字格"形式符合汉文化的审美要求;二、比喻修辞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较喻、扩喻、倒喻等。三、善用动植物、自然现象作喻体。  相似文献   

8.
比喻四要素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二者相互依存为比喻之基础;相似点是联系本、喻体的纽带为比喻之灵魂;喻词是连结本喻体的词语。在比喻的表层结构这四者有隐、有现,在其深层结构中则缺一不可。因此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是比喻的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成语、谚语等习用性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是语言中具有民族个性的成分。其采用的比喻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共性 ,更富于民族个性。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性比喻的喻体和喻义进行了比较 ,并阐述了影响喻体和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比喻的异同对比,揭示出英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于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因素不同而在喻体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喻体所承裁的文化蕴涵也各有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喻体选择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语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加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喻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文章主要从地域环境(地域分布、种植农作物的差别、气候特征)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影响、宗教神话、生产劳作)两方面探究英汉比喻中喻体的选择,从而让人们准确地接受、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义可及性、原型性、语义突显三个方面对比喻浮现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比喻浮现结构中,本、喻体在语义的可及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语义可及性对比喻浮现结构中比喻要素的判定、比喻浮现结构的生成与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在比喻浮现结构中,一般而言,喻体的语义原型性要强于本体,如本、喻体的语义可及性、原型性差别不明显,则本、喻体一般可互换位置;而本、喻体的非对称性分布则充分体现了突显原则对比喻浮现结构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讽谕诗比喻修辞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修辞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从而帮助我们认识新事物。白居易讽谕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形成了通俗易懂的文风,这其中也反映出白诗运用比喻时的化抽象为具体、化具体为具体、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和时代性、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喻体的得体性、喻体的丰富等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但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英语言在比喻上承载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同一喻义选择使用了不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体表述了不同的喻义,从而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