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被杀的原因,古往今来人们多归咎于刘邦等人的猜忌残忍,而很少从其自身上考察。韩信被杀,就其自身来讲,有政治理想的模糊、位置关系的混乱、性格心理的高傲、报复意念的强烈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  相似文献   

3.
气量     
汉代的两位名将韩信和李广,都统领过千军万马,战功显赫,但两人的气量却大相径庭。 韩信年轻时,曾遭到市井恶棍的当众羞辱,被逼着钻裤裆。胯下之辱,常人难忍,但韩信忍了。后来韩信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当年羞辱他的恶棍该吓得屁滚尿流了。但韩信并未秋后算账,而是“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以为楚中尉”。非但不杀,还封了小官。此举充分显示了韩信的雅量。  相似文献   

4.
韩信用兵如神,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斩于长乐钟室,令人千古叹惋.多数人认为这是封建统治者“兔死狗烹”的政治阴谋,笔者认为韩信之死固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本文试从其性格特征和人格缺陷来探讨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5.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196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被杀于长乐宫钟室,年仅33岁。从此,历代为韩信鸣冤惋惜之声不绝于耳。大部分人认为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功高震主,死得可惜。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首那段历史,是否能够更客观合理地去审视它呢?就让我们从韩信那一幕惊人之举开始说起。"胯下之辱"作为一个经典的成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韩信当初甘愿受胯下之辱,最后建立不世功勋,一直为人传诵,于是他便成了忍辱负重的典型。然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9,(1):76-81
元杂剧《赚蒯通》是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蒯通相关情节演绎而来,《赚蒯通》的作者继承了史籍中基本的历史情节和蒯通本身所具有机智、善辩的人物特点,并从多方面敷衍韩信被杀的情节,运用艺术手段附加给蒯通"忠义"的性格特点。作者同时又对相关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樊哙等人物进行了一定色彩化和脸谱化处理,突出了主要人物"蒯通",取得了戏剧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韩信死因析     
韩信以其赫赫战绩,为建立刘汉皇朝立下了殊勋,从而跻身于西汉皇朝开国元勋的行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韩信之功曾作过这样的概括:“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韩信的结局是悲惨的,以“谋反”之罪而被诛。 韩信之死,扑朔迷离,真相难辨,杀“叛徒”乎?杀功臣乎?历史真啻安在?要想  相似文献   

9.
胸襟     
对于落魄(pò)时侮辱自己的人,李广杀了他,韩安国一笑了之,韩信却将他留在手下任职,谁的境界更高呢?李广杀了那个霸陵尉,可见李广心胸狭窄;韩安国不计前嫌,足见他的心胸比较宽广;韩信的境界则更高,他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人为自己服务,不愧为汉初第一名将。  相似文献   

10.
韩信被杀     
“先生别来无恙,我乃淮阴侯韩信也。”韩信的鬼魂来到蒯通门前说。“将军,你怎么如此狼狈?”蒯通看到韩信惊讶地问道。“不瞒先生说,自吕后将我诱杀以后,我魂去地府,阎王问我因何被杀,我说不知,他又将我赶了出来。苦想多日,终不能明白,今特来请教先生。”韩信说道。“将军之死,通亦深感怜惜。”蒯通长叹一声接着说,“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事才能当世无双。可是……”蒯通沉默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谈的是笔者读《资治通鉴》的一点感受。其中凭借智果评智瑶;刘邦喝父汤;三家灭智,春申君之死;韩信受跨下只辱;曹操杀王垢这五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在用人、识势、为人、处世、眼光方面得到些利于自身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我看英雄杀     
<正>"英雄杀"是模仿"三国杀"的一款桌游,在网络上非常受人欢迎。我也是爱好者之一。虽然在学生阶段多上网是不益的,但适当放松对我们调节情绪也是有用的。而且,这款游戏涉及到许多历史知识,让我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英雄杀"所涉及的人物非常多,不单只有"三国杀"中的三国人物,而是涵盖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英雄人物,例如:刘邦、关羽、康熙,甚至还有文人英雄李白等。例如:刘邦,他在英雄杀中的技能是"驭人",他的游戏配音:知人善用,此乃王道。起先我并不认识"驭"这个字,还以为念"奴"音。后来有一次,英雄杀中一个角色"韩信"说:我是韩信,自然是刘邦的忠臣。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据2008年1月21日《重庆时报》载,因校务不公开等事情被老师举报,重庆江北区某聂姓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用"4个字,绝不手软,3个字,杀无赦……"这种极其霸道的语言公开对老师们进行"威胁",甚至还以"吕后杀韩信不用刀"自比。当这位兼黑社会老大与"土皇帝"于一身的尊敬的校长大人在台上指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位兴汉功臣被刘邦、吕后诬以谋反罪而杀害,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刘氏皇权安全的需要,也与韩信本人不懂政治,忽略皇权之下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16.
在楚汉争雄中有位“与汉汉重,为楚楚安”的关键人物,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这位身怀旷代奇才而又功盖天下的开国元勋,在公元前196年,厄运降临,终以“谋反”大罪被惨杀于长乐宫,留下了令人难解的千古之迷。对韩信的被诛,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当代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先生也持此说。在他的专著“秦汉史”中以“韩信谋反论”铺叙了这一段史实。  相似文献   

17.
韩信在项羽手下,久久不被重用,就投奔刘邦。谁想在刘邦手下又不得重用,他不甘沉沦。再次逃亡。幸亏萧何知道他的才华,星夜追赶,并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最终韩信大展雄才,成就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刘邦在争夺天下和取得全国政权后的一段时间内,曾先后封了几个异姓王,主要的是张耳、吴芮、彭越、黥布、卢绾与两韩信。其中长沙王吴芮传了五世,赵王张耳至其子而失国,其余诸王,都是在剖符就封后不久,就祸及于身,或被缚杀,或被征灭,其罪名都是“谋反”。  相似文献   

19.
从秘书学的角度再析杨修被杀的原因,杨修自身的责任有:一、缺乏秘书最基本的沟通信息的职能意识;二、不具备优化的秘书知识结构;三、缺乏成熟的秘书性格与心理 条件。  相似文献   

20.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因为韩信所言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他,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韩信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决定中途离去,萧何发现后将其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