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昆曲从苏州传入扬州并落了户。康乾盛世时期,扬州的昆曲家班主人、艺人等与外界交流频繁。近代扬州的昆曲以曲社为主要载体,在与各地绵延不绝的交流中继续发展。可以说,昆曲在扬州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交流,其在扬州的发展史是中国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2.
在扬州颇为流行的昆曲对扬州清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唱腔上来看,扬州清曲学习了昆曲的"依字行腔"、"连音变调"和"三部切音"法等;从曲牌上来看,扬州清曲吸收融合了昆曲的一些曲牌;从曲目上来看,扬州清曲借鉴了昆曲的代言体。  相似文献   

3.
扬州话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其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本将20世纪扬州方言的研究分为承古、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对三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简评。  相似文献   

4.
"扬州清曲"这一专有名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至早产生于1932年。而扬州清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元代,它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在嘉庆、道光年间,扬州清曲开始衰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扬州清曲就没有专业的组织和演员,面临衰落的困境。今天扬州清曲正走在复兴之路上。  相似文献   

5.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3,(35):166-168
本文对扬州方言中亲属称谓词语按照长辈、平辈、晚辈的分类方式进行了描写,分析了扬州方言中亲属称谓词语新派与老派差异,利用内部屈折、重叠等方式区别意义,受到从他称谓的影响,面称与背称不平衡且有亲属称谓泛化趋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扬州人王秀楚在《扬州十日记》中记载扬州大屠杀时说:“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远处风闻者不载也。”他根据身受目睹并进行“调查”后记录下来的清军在扬州战役中屠杀的人数是“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扬州市区至今人口不过70万人左右。文章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任丽丹  邵萍 《林区教学》2014,(6):116-117
苏中地区音乐文化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扬州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进行剖析,旨在使古老的扬州音乐文化融入当代音乐生活,从而更加充满生机地向前发展;通过对扬州音乐现状的分析,以期能对传承和发展扬州民间音乐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办人、倒头、难为、难顽、撩、应派。  相似文献   

10.
顾洁 《现代语文》2007,(12):69-70
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1.
戏曲曲牌结构经历代发展在昆曲的昆腔中得以成熟完善,无论单曲牌结构还是整体性曲牌结构,其艺术成就及结构特点都被戏曲曲牌体的其它剧种以及后来形成的板腔体剧种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扬州风月记》词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清代白话小说《扬州风月记》中“扛”“做拦停”“罢罢的”“该派”“汰化”“下午”六个扬州方言口语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扬州话来母字、泥母字的声母一般被归为一个音位[l],并且遵循洪音前读[l],细音前读[n]的规律。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一规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来母字和泥母字的声母读音分年龄段进行调查,详细地考察了其读音分布情况,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得出其发生交读的主要原因是受普通话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昆曲具有着古典戏剧文学的最高品位、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的“雅文化”,被称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相似文献   

15.
陆勤 《语文知识》2012,(3):27-29
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扬州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词汇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词义、词形、词源三个方面来考察扬州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揭示扬州方言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清代扬州评话《清风闸》中的一些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昆曲艺术是整个戏曲文化的一部分,同属民族音乐文化。昆曲艺术有其作为地域文化的特色,又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种。深入开展对昆曲这门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在更广阔范围内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梳理江苏百年各地昆曲传承及其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以促进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起”、“筑”和“波俏”是保留在扬州方言中的三个中古词语,分别是“兴建、建造”、“打”和“美丽、俏丽”的意思。通过对这三个词语的考释,为《扬州方言词典》做出部分补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标准语对方言渗透日渐深远,尤其是对方言语音的影响越来越大。扬州方言的语音也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归纳、分析扬州方言音变现象,可以看到扬州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音变趋势、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扬州方言核心词新老派变化结果显示,前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3%和38%;后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9%和48%.老派向新派变化过程中,出现向普通话靠拢趋势,以及词义缩小和色彩变化等特征.引起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三:社会发展、生活变化,语用心理,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