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中外,凡诗歌、散文、小说中总不免出现一些声色词,声色词的正确运用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它不同于雕章琢句和舞文弄墨的玩艺。本文拟根据笔者收集的一些资料,就汉英文学作品中的声色词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由此而带来的商业都市的繁华、市民俗文化的兴盛、声色享乐风尚的盛行对柳永的思想、生活作风及词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促成了其专力制词,而且影响了其词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被压抑已久的情爱心理适逢崇尚声色的晚唐五代,由于词体自身具备的抒写艳情的优越性,促使晚唐五代艳情词达到了全面的兴盛。这虽然有其媚俗性,但确是对陈腐呆板的封建礼教的一次猛烈的撞击,也是晚唐五代艳情词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最摄人心魄和最沁人心脾的审美新感受。  相似文献   

4.
“物色”一词原指“天色”、“形状”和“声色”。随着佛教的传人,与不少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概念的转化一样,“物色”一词原有的“天色”、“形状”和“声色”的涵义转化成客观事物的外境与人的内在感情色彩的相互融合,成为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境界”。《文选》“物色”赋单列一目,不独体现了“物色”的新义,而且集中反映了晋宋文人的自然审美观念,代表了从“假称珍怪,以为润色”的汉大赋到“假托真人,以为已情”的六朝抒情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俚俗词以柳永为代表,开始广泛运用方言口语入词。秦观处于宋代文坛雅俗对立的时期,在创作上,他受到市井文化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柳永明白妥溜的词风同时运俗为雅,在柳永的俚俗与苏轼的雅化之间,在词的本色上进一步深入开拓了人的心灵世界。他的俚俗词既跳出了倚红偎翠的声色享乐,又避免了过于雅化而脱离现实生活,维护了词的本色,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句秀、骨秀、神秀之我见——温、韦、李三家词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安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一 何谓“句秀”?很多人都看到它,“工于造语,极为绮靡”,看到了它“往往以非常繁缛的辞藻体现极为微小的意思”,看到它“是御前供奉,不能不刻意为之,故铺陈辞藻,富丽精工,雕镌声色”。 其实,在飞卿那些“神光离合,乍阳乍  相似文献   

7.
新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货殖列传序》是司马迁的一篇思想深刻、文采斑斓的经济学论文,很值得我们一读。但是,该文的某些注释还有些未尽人意。反复研读课文时,偶有一孔之见,未敢自是,因草就此文,谨陈鄙陋,以就正于大方。 (一)夫山西饶材、竹、谷、(纟卢)、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其中“声色”一词,在本课中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在“耳目欲极声色之好”这句中,课本注为“音乐和女色”。在本句中课本未作注,大概是同上注。人教社版《教学参考书》就是这样理解的: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这种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去生搬硬套的训释方法是不太妥当的。诚然,“声色”有“音乐和女色”的意思,例如:《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  相似文献   

8.
“物”这个词原意为“杂色牛”,如“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经·小雅·无羊》);后泛指“万物”,“事物”,《列子·黄帝》中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也可指环境、外物等,如“自其不变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李清照《声声慢》三个英译本中声色情韵的分析比较,说明古汉诗英译过程中,对原诗声色情韵的领悟与意象意境的重构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沈雄《古今词话》引沈谦语:“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以“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词坛地位之尊,只能充当“衙官”,而李后主“仍不失为南面王”,足见李煜在词史中享誉之高.谭献在《词辨评》中亦云:“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统观李煜词作,不过三十来首,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声色享乐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菩萨蛮》“花明月暗”;(二)清愁隐逸型,如《捣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这等于是同一语的重复,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受教育权的明晰概念。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权利”一词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英文中与权利相对应的单词为“right”。[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这等于是同一语的重复,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受教育权的明晰概念。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权利”一词大体上是消极的或贬义的,如“接之于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或尚仁义,或务权利”。英文中与权利相对应的单词为“right”。怎样界  相似文献   

13.
正推荐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蒋勋"读"画,令我很自然地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想起中学生时代第一次听到"通感"这个词。画里有声色,字里有乾坤,艺术有气味,"许多艺术工作者,是带着对气味的记忆,去写诗、去跳舞、去画画、去作曲、去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义表达的不同,比况表达式有比喻性和非比喻性之分;在比喻性比况表达式中,对形神声色的比喻是其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比喻性比况表达式的形神之比、声色之比的简单分析,指出它们在语法功能和结构形式方面的一般特征:形神之比以体词性词语和S X Y式为主,声色之比则以谓词性词语和X Y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两宋男性词人的悼亡词充满了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悼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深悲巨痛的笼罩下,因悼亡对象的不同而导致了男性词人情感指向的不同:悼念亡妻,庄重严肃,多写勤劳贤惠恩爱,不涉美色歌舞诗赋;悼念亡妾,亦庄亦"色",时涉美色歌舞诗赋,间写恩爱勤劳贤惠;悼念亡妓,声色并重,既写美色歌舞诗赋,又涉阳台"云雨"情事.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于大和三年(829年)分司东都后,离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加之洛阳的声色和诗酒生活吸引着他,在其晚年的闲适诗中更多地体现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他只关心个体生命的适意,沉溺于声色享乐,耽玩于交游宴饮,追求无为、避世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7.
浴海也许有特殊的经历吧,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构成了他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关注生态平衡,对生存环境(物质、精神、政治)的热情和投入,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聆听大自然的声响,对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情有独钟。大自然的声色物状每每兴奋他的神经,不时从他心里流淌出歌颂大自然、歌颂黑土地的精品。或文或诗(词),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形成了他乡土文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英语声色词作了分类、归纳,并阐述了它们的特点及实际用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声色迷离,容易使教师迷失自我,但是只要心里还有一方纯净,就能抵御诱惑。  相似文献   

20.
“以江月为文澜”的谋篇布局让《琵琶行》精妙绝伦,也给予了后人深入研究的独特视角,其典型特质随着时间推移而真实巧妙地转变,营造出广袤阔远的空间和澄澈冷寂的氛围。本文“声色”之美的审视与品读,需要我们探究“江月”三个阶段的动态文本影像建构、空间和色彩交织的静态文本影像呈现,尤其是“江月”与“琵琶”的声色互动、共融共生状态。此外,声色审美探究还需整合美术、音乐、物理和地理等高中其他学科的必备知识内容和学科思维方式,从跨学科视角对文本进行研习,是导向跨学科教学,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有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