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磊 《图书馆杂志》1999,18(2):39-40
古文献修复技术是我国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据唐人张彦远的顺代名画记》卷三记载:“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注:装背又称装演、装裱,即修裱)。”可见,远在晋代已有这项技术的萌芽。长期以来,随着修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提高修裱用糊的防虫防霉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以至“制糊”、“用糊”、“药糊”成为文献修复技术中各项专门的技艺。1 制糊 浆糊是修复文献不可或缺的粘合剂,浆糊的好坏直接影响所修文献的质量和寿命。修复后的文献如发生虫蛀、发霉、瓦卷、翘曲、中空…  相似文献   

2.
一、档案修裱及用纸原则中国档案修裱技术历史悠久,正如唐朝初期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所阐述的:“自晋代以前,装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褙”由此可见,装裱技术在中国至少已有1500多年了。它起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发展于明清,作为一项独特的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是档案界和书画界的一大瑰宝,享誉世界。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的两汉时期造纸术兴起,纸张的出现为档案修裱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并且随着纸张成为档案载体材料,档案修裱技术日益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太平御览》引《桓玄伪事》称,在东晋…  相似文献   

3.
古人常用黄蘖汁染制潢纸装裱经书字画,故得名“装潢。”书画妙墨又因边缘镶嵌绫、绢和锦等装饰材料,其形状有如水池,因而又将“潢”释作水池,名曰“潢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裱背也。”所以装裱又称:装潢、装池、装活、装背、装褫、裱褙和潢治等。  相似文献   

4.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6):F0002-F0002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李鸿章未刊函稿一批,已装为卷轴,轴长1100厘米,高29.2厘米,由彩笺四十三叶装裱而成,凡二十六札。卷内钤有印章六枚:一为“鸿章”白文方印,钤于卷首李氏题诗末;二为“肃毅伯章”朱文,“清宫太保”白文两方印,钤于卷尾题跋末;三则因此卷曾经日本人稻叶岩吉收藏,故卷首钤有“君山精玩”朱文方印,第二十六函末又有“稻叶岩吉”白文,“君山”朱文两方印。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函稿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李鸿章未刊函稿一批,已装为卷轴,轴长1100厘米,高29.2厘米,由彩笺四十三叶装裱而成,凡二十六札。卷内钤有印章六枚:一为“鸿章”白文方印,钤于卷首李氏题诗末;二为“肃毅伯章”朱文、“清官太保"白文两方印,钤于卷尾李氏题跋末;三则因此卷曾经日本人稻叶岩吉收藏,故卷首钤有“君山精玩”朱文方印,第二十六函末又有“稻叶岩吉”白文、“君山”朱文两方印。咸丰十年,曾国藩为尽速扫清皖境太平军,亲率大军进驻安徽祁门,不料被太平军“环绕祁门作大围包抄之法”而陷入困境,一连三个月从江西供应粮草的信道被阻,形势万分紧急。李…  相似文献   

6.
看书琐记     
日人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第九章论晋代美术,谓“当时泰西油画之法,亦输入中国,以蜜陀僧加油,与颜料配合,施于画面。考蜜陀僧为波斯所产,其名亦波斯语,盖当汉代之际,波商船往来广东贸易,晋时尤盛,佛教大师,法显西来,亦乘波斯之船,则油画之法,与密陀僧之药,或系当时传入乎?”按:此说大谬!汉晋之世,即公元一至四世纪,而西方油画之发明,乃  相似文献   

7.
唐代张彦远说:“颐恺之……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奔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曾经几年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不画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丑俊本无关于要害,人物的生动逼真,恰好在眼睛上。”东晋画家颐恺之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轰动当时,影响后代。他提出的重要绘画理论,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等,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传统修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裱”这个概念是60年代中期在档案界启用的。“修裱”,简言之即“修补”、“托裱”之意,其目的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托裱,恢复其原有面貌、增加强度、延长寿命。修裱不仅是破损档案修复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修复图书、字画技术的核心内容。图书界对图书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为“装修”,其技术关键在于对书叶的保护,修补、托裱乃是保护书叶的核心。文物界对字画修复技术惯用的概念是“装裱”、“装潢”、“裱背”、“装背”等,其技术关键在于对画心的保护,修补和托裱乃是保护画心的核心。因此,修裱技术对于修复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来说是彼此相通的。 我国修裱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有一个名叫虞和的人,对于修裱技术有过论述,后来宋文帝刘义隆的亲信、历史学家范晔也善于修裱,这两条材料就足以说明修裱技术在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虽然留下的著述极少,但经过1000多年的心授、言传、身教,这项技术在我国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国档案、图书、博物部门保护与抢救档案、图书、字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在为《崔东壁遗书》写的序言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小故事: 乔松年的《萝摩亭扎记》载着一段笑话。《穆天于传》中有一句“封膜昼于河水之阳”,“膜昼”是人名,“封”是封建。不意有一本“昼”字误书作“画”,作《历代名画记》的张彦远白以为找到一段画史的材料了,就在他的书内写道:“封膜,周时人,善作画。”张彦远是唐代人,那时刻印本恐怕还没有流行,他见到的《穆天子传》,只是手抄本。繁体字的“昼”与“画”,仅一笔之差;抄书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就文艺批评任务的话对我们的电视剧批评不无借鉴意义。他说“所希望于批评家的,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但曾几何时,不少电视剧评论文章却不痛不痒,甚而有些写评论的拿了制作单位的好处,就自然只能捧场。于是,一些不太  相似文献   

11.
仁与他者:再论传统文化的解读——回应江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莱维纳斯则说.胡塞尔所说的每一思想活动皆必包含的某些不为其自知的天真幼稚.只能由“另一个”哲学家——一个他者——来批判。当然,后者本身的问题也仍需要另一个他者来指出。“哲学因此而挑起了哲学家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趣事     
余光中在幽默散文《书斋·书灾》中云:“有的人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有的人看书必买,买了必不看完。” 余光中的一些文友均属借书不还的“雅贼”。他很想写篇杂文声讨这类借而不还,甚至久催不理的“孔乙己”式人物,可正当动笔时,发现自己也做过“孔乙己”。他自述道:瞧,书架上有一本《美国文学的传统》下卷,便是从同事朱立民教授那里借来的,“侨居”已多年矣。  相似文献   

13.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14.
苏武是宋代的大文豪。他在诗。词、散文、书法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后世论来诗,必称“苏、黄”;论宋词,则称“苏、辛”。此外,散文成就卓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笔力遭劲,与“黄、米、蔡”并称为“宋四家”。苏城生于宋仁宗景枯三年(1037),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这可说是一个“百年无事”的太平年代,但也是北宋王朝内外矛盾逐渐尖锐、积贫积弱的局势逐渐形成的时代。苏武少年时期便“奋厉有当世志”《墓志铭》。成年后更怀有强烈的政治改革的抱负和主张。但他的仕途却是极坎坷的。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  相似文献   

15.
唐诗与书法     
唐诗与书法是唐代艺苑中的两枝奇葩。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足以彪炳千秋,而且在人类文化史上,也会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诗的角度说来,鲁迅就曾说过好诗几乎为唐人作尽的话;闻一多在论及唐代诗歌成就之大时,也曾有过“与其说唐诗,毋宁说是诗唐”的宏论,在他看来,唐朝那个时代是属于诗的。从书法角度看,历来晋唐并称,意思是说,唐代的书法成就是在继晋代王右军父子为首形成的高峰之后的第二高峰。且不说  相似文献   

16.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赵孟烦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蝾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华盖集》中的《并非闲话(三)》中说到:“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譬如菊花如果是佳花,则他的原种不过是黄色的细碎的野菊,俗名‘满天星’的就是。”在这里,鲁迅希望文学批评家培养新生力  相似文献   

18.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相似文献   

19.
郭光华的新著《舆论引导 艺术论》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在渐成热点的舆论学研究中,在已经面世的为数不多的舆论引导艺术专著中别具格调、自成体系。 专著共分十章(含“绪论”、“附录”)。绪论部分概述舆论引导艺术的性质、地位、学科归属和研究方法。第一、二章分别研究舆论的定义、舆论的生成及其社会意义、新闻舆论在沟通、疏导和营构社会舆论中的作用。从第三章至末章“附录”,集中对舆论引导这门艺术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以探讨。就宏观层面而言,包括原则论和途径论两章,而中观层面──方法论则主要研究舆论引…  相似文献   

20.
王向峰教授最近出版的《美的艺术显形》一书,集中显示了他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编,即“艺术的本质与表现”、“艺术的接受与创造”、“马克思《手稿》的美学”,并以多章集中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