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得很大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小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钻研的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有些环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得很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钻研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果会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有些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得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提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钻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果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有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  相似文献   

2.
吴睿 《陕西教育》2006,(12):45-45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些使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联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应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实施校本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坚持“小题大作”的原则,选取自己实践体悟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小题大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且”和“或”可以把两个简单命题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新命题;“非”可以使一个命题变为它的否定.为了学好、用好这三个逻辑联结词,下面把它们聚在一起,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6.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有些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和目标,自以为是很时髦的。然而,从“教育最优化”的角度考察,笔者认为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一头热、两张皮。学校领导把教育科研视为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形象”的一种谋略。校艮亲自带头负责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任务,但他们把兴趣和精力主要用于课题申报,邀请众多教育“名人”来校讲学或参加课题论征、鉴定,大多数一线教师无动于衷,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把教科研作为额外负担。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些学校和教师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把教肯科研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分离,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  相似文献   

10.
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我们在解数学题时,碰到陌生的问题常设法把它转化成熟悉的问题,碰到复杂的问题常设法把它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在解斜三角形时,许多问题要通过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变“斜”为“直”。  相似文献   

11.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2.
朱霜琴 《科学教育》2006,12(5):28-30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简单的说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排列组合的本质是研究“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有序与无序摆放的各种可能性”。区别排列与组合的标志是“有序”与“无序”。有些排列组合问题,看起来差不多,仅仅是几个字之差,但实际上的意思却完全不同。如果不认真分析,很容易搞错。如果在教学中要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目的地加以辨析,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1正确区分元素和位置例1:(1)8个学生坐3把椅子,共有几种坐法?(2)8把椅子由3个学生坐,共有几种坐法?(3)8把椅子由3个学生坐而且…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改写”与“省略”有哪些区别?我觉得很难回答完整,请给予答复。———江苏张老师答:区别有三点。一、意义不同“改写”是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或用亿作单位的数,这样便于读写;“省略”是把比万或亿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二、方法不同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去掉,后面加一个“万”字或“亿”字就行了。例如:把950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500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  相似文献   

14.
张春 《考试周刊》2010,(20):72-73
小题大作一般被当作贬义词用,但面对语言轻飘、内容单薄的初中生作文,小题大作实在应该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理解。说“即小见大”也好,说“小题大作”也罢,这其中有几个关节点需要理清,概括一下,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贺杰 《中学理科》2006,(8):29-29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理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同学来说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条件有些隐蔽的情况下,更难准确地把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物质找出来.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某些看似简单,初始条件为零的物理问题,解决起来却颇为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零分解”的方法处理,简洁明了,直观而且深刻.所谓“零分解”法是把条件“零”分解为等效的两个或几个“非零”量分别处理,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求解得到的结果再合成.  相似文献   

17.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在多年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加法当作减法、乘法做成除法、加法计算忘了进位或多进位、减法计算没有退位或多退位等“低级错误”。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粗心”或“马虎”来归纳,主要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提到了日程上。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的,也有“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的,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学带来了难题。我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基础不好,甚至很差,两种学生起点水平相差太远,但他们却又必须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简单一些,那些水平好的学生就说懂了,不愿意再听,思想就开小差;但如果我把教学内容讲的深一些。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又跟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