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反斗屋     
《中学生天地》2011,(7):71-71
靓靓、青青和见见三姐妹从妈妈那里得到了770颗糖果,她们打算如往常一样,根据她们年龄的大小按比例进行分配。以往,当二姐青青拿4颗糖果时,大姐靓靓拿3颗:而每当青青得到6颗时,小妹妹见见可以拿7颗。你知道三姐妹分别可以分到多少颗糖果吗?  相似文献   

2.
3.
“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下同)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比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材第31-32页例1和例2先用旧知识解题,然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列出议程解比例应用题,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4.
几何中有一些线段问题虽然不是比例问题.但运用比例来证却别具一格,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6.
万里 《数学小灵通》2004,(11):31-31,25
小林翻开刚发下来的数学作业本一看,有一道题被老师打了“×”,要求订正。题目是: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2小时行了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驶1.5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一共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小林是这样解答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是一种特殊的解题方法。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或一般应用题,如果运用比例法的思路去思考,其解法反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的数学课本中,《比例》这部分内容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应用题若能巧妙地应用比例,则能化繁为简,既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又可使解题过程简单,从而迅速求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几例示之.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比例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  相似文献   

10.
比例线段     
  相似文献   

11.
星期五上完数学课后,我答应他们星期天带领去郊游,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一放学就来到我家帮我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时代数学学习》2005,(9):F0004-F0004
0.618这一“黄金比例”,也出现在有关人体的许多艺术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学生由于受课本例题、习题的强因素的影响 ,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即一看到两个量的比 (如 :A∶ B) ,便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两个量的比转化为几加几分之几的形式 (如 :AA+B) ,这样在分析应用题时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为了破除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 ,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联想 ,夯实基础教师给出含有两个量的“比”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 ,为应用题…  相似文献   

14.
综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34份高考数学试卷,几乎卷卷都有1至2道导数与函数综合的解答题,许多试卷还将这类试题作为压轴题,分值都在12至18分之间,占总分比率的8%至12%,大大高于导数与其他知识的课时比例.这类试题有很强的思考性和挑战性,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导数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可以预测2007年,这类综合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不会减少,试题设计将会更加灵活,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5.
16.
小朋友,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这样的题目虽小,但要使判断达到较高水平却很难。确实如此,一般来说,判断正反比例的能力有三个级别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星期五上完数学课后,我宣布星期天带领同学们去效游,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我家。  相似文献   

18.
在与农村的小商贩做买卖时,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许多都是出在杆秤上.那么,杆秤与比例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通过故事说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