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秀凤 《文教资料》2013,(14):45-46,48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与阅读各自为阵,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巧用阳光评价,与学生进行互动,生成课堂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有效朗读中,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灯,而朗读则是电;情感是火,朗读则是风;没有情感的读是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情"与"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是学生自身感受和教师恰当指导相结合,做到不矫揉造作,又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朗读。但事实往往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练读和指名读的机会,教师忙于游走于形式中,忽略了学生情感朗读的训练,也没有给予恰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情感朗读水平提高不快。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走出种种朗读指导误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朗读习惯,留给学生更大的自我朗读空间,使情感朗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俗话说:勤妈妈养出懒孩子!同理,老师的包办代替往往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题刚布置下去,就告知学生答案,学生就丧失了思考的机会,也失去了可能获得的解题过程的愉快;提出问题不到3秒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读"的要求,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让学生"多读","不同形式的读",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朗读中,对学生的朗读不作指导,更没有作针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触发情感、引起共鸣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语言情感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朗读,就是要想方设法去拨动孩子们的“情”弦,采用多种手段使他们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在朗读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给足时间初读,“储备”情感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自读,要求学生能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如教学《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第一…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朗读指导便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后,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样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朗读教学,导致朗读不能融“导”“练”于一炉,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看似热热闹闹,可读前没有清晰的要求,读中没有有效的指导,读后没有积极的评价,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更没有用情去读,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9.
在我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整体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作为试验班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一、重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激发情感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则更能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为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以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及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语调,给学生作范读,以让学生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小八路》一文时,我作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进入了角色;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轻读、默读、自由读,让学生读在课文的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多么专心啊!”这两个感叹句和“一定”“准是”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一种对小八路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性、渐进性、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36):6-7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说明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凝结、情感的积淀。因此,要想把文章内在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就需要在学生与文章之间架设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朗读。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地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指导需要通过创设情境、以悟促读、适时评价等方法,激发孩子想读、善读、爱读,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14.
张秀霞 《宁夏教育》2014,(10):52-5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读,教学中教师要用扎实的读功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教材内容,读出文章的情感;要丰富学生的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朗读,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的。反过来讲,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而且,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朗读,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发音不准,二是唱读,三是漏读、添读或回读,四是读破词、读破句,五是朗读速度或快或慢,六是缺乏感情色彩。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让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对朗读的指导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主要表现为: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朗读成了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朗读方法指导少,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元方言背景下,针对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的一些弊病,教师必须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读好课文,乐读,会读。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我,抒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低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人境,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现在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读的训练,但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只追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很热闹、很花哨,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抓住文本的情感,进行朗读感悟;有些教师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请你有感情地来读读".这种现象在低段语文课堂中尤为明显.那么应如何优化低段感情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采用精讲巧读、以读为主的方法,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从朗读文本开始,解读和领悟《沁园春·长沙》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和形象美,让学生逐渐领悟伟人的情感美和形象美,实现了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读”领伟人风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朗读训练只是流于形式。据此,笔者就自己的观察、体会、做法列举一二,求教于方家。一、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读的目的性不强。教师让学生读了,但大多是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朗读,对于为什么让学生读,要读到什么程度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读的自主性不强,呈被动读的态势。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调动,无所谓主体性与独立性,从而落入“死读书”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