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黄冈市2004年中考语文题中有这么一道语言的实际运用题: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分) 这是一道“造句题”或“情景表达  相似文献   

2.
“书面表达”题是历年各地中考必考题,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从笔者研读的2003年30多份试卷的“书面表达”题来看,题型主要以短文类的写作为主,这说明对考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求考试时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针对标准化试题缺少从能力上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的不足,部分省市对这类考题做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以下就是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型: 例一:仿照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以“月亮”开头,写一段话(不超过46字) 例句: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这是一道从辨析和运用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掌握程度的仿写题。与一般客观题相比,此题更注重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出例句中比喻、拟人两种修辞,并运用这两种修辞对月亮写一段话。学生…  相似文献   

4.
陆秀筠 《学语文》2003,(5):24-25
联系生活 ,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 ,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语言运用题的考查 ,这是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它所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 ,代表着题型改革的方向 ,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解答这类语言实际运用题必须遵循以下三大法则 :一、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信息的传递尤其是要注意准确、扼要、清晰。简明 ,一句话 ,就…  相似文献   

5.
田春林 《高中生》2012,(12):6-7
从20112年高考来看,语用题的一重点在“用”上,即注重设题的生活情境化,考查考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描述(学生应具备在各种生活环境下,合理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王祥德 《考试周刊》2014,(15):12-13
<正>完形填空题是一篇文章部分被挖空后,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内容、上下文语境和隐含信息,进行补全的一道试题。它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即在特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根据所给内容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概括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完形填空题是历年中考的必考题型,一般设置10个空缺。大部分考生认为完形填空是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有的学生甚至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那么,如何攻克这一"顽敌"呢?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去做。一、掌握"敌方"情况,摸清命题特点、意图,做到"知己知  相似文献   

7.
历史科     
例1.97卷第2题(原题略) 〔评析〕该题创设了教材之外的新情境,题意明 确,设问角度巧妙、新颖,旨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的能力和有关空间概念掌握的准确性。审题时要注意“最早”二字。解题时先要知道桂林地处漓江流域,长沙地处湘江流域,继而判明这两者之间历史上最早 的水路交通应是秦朝开凿的灵渠,即可找到正确选项B。此题“活”而难度适中。它把考查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又考查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2.97卷第22题(原题略) 〔评析〕该题是一道材料解析式选择题,题干提供了教材以外的材料,要求考生确认所引…  相似文献   

8.
〈诊断〉该题是2004年高考江苏题中的一道,旨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答案为B,成语“玲珑剔透”形容玉雕工艺品外形的精巧和质地的透亮。笔者将此题用于学生的平时练习中,并抽样调查了约150名学生,结果发现只有48%的学生答对。不少学生认为“色泽莹润”与“玲珑剔透”意义重复,是错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人经常用我们熟悉的一种形式——广告来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和感悟能力。概括一下,考查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类。一、修辞型这类题的特点是命题者在题干和要求之外,还附加一个条件,即考生在设计广告时必须使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例题: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生活在厦门这座海滨城市的你,能否设计一则公益广告,突出海洋的价值,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004年福建省厦门市)解说:这道题设计得很有特色,是一道很好的开放性试题。一是体现了对生存环…  相似文献   

10.
“图表题”以其考查时政热点较灵活、以小见大等特点最能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高考题的青睐。图表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而考生对“是什么”类型题尤其感到茫然。下面笔者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中的一道图表题为例,  相似文献   

11.
高考完形填空题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推理、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诸多题型中对考生能力考查最全面的一个题。考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读懂这篇残缺的文章,理解并领会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章的内涵。这样才能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以及其它基本技能与常识,对每一道小题的选项作出尽可能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仿写句式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它以考查学生的准确理解、正确运用能力为主,既考查了学生对各种修辞的辨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怎样才能做好这类试题呢?我们认为应采取下面三个步骤:一.审题目。即审清题目对考生的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如: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式,以“北京”开头,写两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从题目的要求看须明确:(1)写两句话;(2)每…  相似文献   

13.
综观历年的高考,不论是MET还是NMET试题中,阅读理解题都是重头戏。此题阅读量大,测试点集中,考查角度灵活,既紧密结合基础知识又偏重对能力的检验。它不仅考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分析、逻辑、判断、归纳、总结以及综合联想的能力,还考查其阅读速度和词汇量。因此,做好此题是考生考试成败之关键。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方面要靠平时认真学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善仁 《中学理科》2009,(10):16-19
做“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通过掌握文章大意,运用所学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使文章的意思通顺、结构完整、逻辑合理的最佳选项。“完形填空”不仅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更是对学生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考查。它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到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参加了今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科的阅卷工作,评阅第27题材料分析题,感触颇深。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时间范围从古代到近代,跨度很大,考查的内容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看法的变化过程。是考查考生对中国历史基本国情的整体把握,是一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赢得了评卷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连贯题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以其全面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省市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但也因它的灵活多变以及考查能力的全面性,又成为众多考生望而生畏的一道"拦路虎"。尽管老师对于此题型也进行了专题的复习,考生对于注意的方面和角度也已经熟悉在心,但仍然效果不佳。在此,谈谈自己对此题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模仿句子造句,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它最早出现在1994年高考题中,1998、1999两年高考题中又连续采用了这种题型。从这三年的题目设计看,表面上是考查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二是考查句子的连贯承接;但实际上这种题目涉及到考生的分析审题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因此,这是一种考查考生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  相似文献   

18.
从“雅思”考试看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思”考试是一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语言测试体系,它要求考生能够真正地听懂、阐述清楚,而不是靠猜测得到高分。这便要求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完成句子”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自2007年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题型由英语句子、汉语提示和英语单词三部分组成。该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这种题从单词、短语记忆、语法运用、句意表达方面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突出考查了在一定语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才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的重要题型之一。它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果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就难以做好短文后面的问答题或选择判断题。现在就怎样做好“阅读理解”题,谈谈我们的体会与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