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1 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节课总有主干和末节 ,总有关键和平缓处。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 ,寻求关键点 ,抓住主干 ,设疑问难 ,引导学生不断揭露矛盾 ,分析和解决矛盾。所提问题必须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有思考价值。课堂提问还要难易适度 ,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 ,动一番脑筋后才能作出回答。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开发其智力。而难度过大 ,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 ,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降低学习兴趣。2 面向全体、联系实际原则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  相似文献   

2.
<正>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的设计和运用如果恰到好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质量和学生回答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像抛绣球,学生群起响应,对答如流;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如泥牛入海,学生面面相觑、默默无言。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固然有学生个体素质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教师对课堂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却是关键因素。所以,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一、注意问题难易程度,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问要难易适中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课堂提问:或是太深奥,即所问太难、问题过大;或是问题过于简单,即所问一目了然。这样的提问,要么让学生无法回答,要么使学生不假思索,调动不起学生的思维,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有的教师认为,只有用较深较难的提问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殊不知这样的提问反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所问不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那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应该提问一些难易适中的,让学生有所思考而能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因材提问就是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考虑到回答者的实际能力,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由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课堂提问如果运用不灵活,死板,容易产生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学困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使课堂提问盲目的片面的追求形式。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按课标要求教给学生新知识,也要避免无益的课堂时间消耗,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因材提问。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每个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思维的火花助燃。 然而,有些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差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而目前针对教师的提问,课堂普遍出现沉默现象。导致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恰当的提问行为,主要包括:不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学生难以理解提问的目的;所提问题开放程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当,问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语言不当、繁杂冗长,指向不明。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有:转换提问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提高问题的开放程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合理设置问题的台阶,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问简洁明了,提高问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张伟 《考试周刊》2011,(14):184-185
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优化化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充分发挥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认真备课,预设问题,仔细研究学生,提高提问技能等几方面谈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陈丽映 《考试周刊》2011,(65):87-88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讲,新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问,很多教师以为提问多了就是注重启发式教学,于是提问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探究的时间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精心提炼和设计,所提问题应该突出关键点、难点、重点、疑点,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变通性,要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反应了教育观的进步,但深入中小学的课堂便会发现,学生在具备较好的问题意识的同时,却缺少较高的提问能力,表现出所提问题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在从能提问走向会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区分学生的真问题和假问题,帮助学生确立起好问题的标准,帮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把所提问题明确化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训练。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积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笔者认为重点要控制好问题的三个"度":问题难易适度,提问时机适度,问题数量适度。一、问题难易适度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1.关注知识本身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好难度地理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过难或过易,最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力、思维力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就能顺利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过难,就会出现只有少数,甚至只有个别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而多数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对问题无所适从。如有的教师在讲太阳辐射时,提出“什么是辐射守恒定律?”,在讲水循环时,提问“什么是水量平衡原理?”,由于这些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当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若问题太易,则…  相似文献   

12.
顾明 《成才之路》2012,(30):13-13
正有效理答,是指教师能够认真听取学生的表达,敏锐地从学生所提问题中发现问题所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钻研、讨论切磋,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分析,做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导,使学生完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的目标。一、深刻反思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课堂教学的理答方式来看,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不强,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积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笔者认为重点要控制好问题的三个"度":问题难易适度,提问时机适度,问题数量适度。一、问题难易适度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  相似文献   

14.
刘胤翠 《云南教育》2001,(23):48-4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思路。但是,有的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有困难学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一发现某个学困生听课走“神”,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往往使学生手足无措,只得以沉默、垂手立正来弥补心中的愧疚。有的教师更是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 ,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 ,也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提问要注意辐射面 ,要立足于全班学生。教师要运用提问这个“常规武器”供学生共同思考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既要抓住点 ,又要顾及到面 ,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 ,又要顾及到成绩一般的和差的学生。要依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目的作用 ,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 ,有针对性的做出选择。在一…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角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沟通师生思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是诊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途径,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若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深入细致地考虑设问的时、量、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乃事半功倍之举。一、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难易适中。所提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与“卡壳”;所提问题太浅,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麻痹、倦怠心理。两者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掌握好设问的“深”与“浅”。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有些教师只在课程结束时提问,有些教师所提问题过于浅显,有些教师提问时问题表述不够清晰,还有些教师甚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而生动地适时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反复斟酌,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未经思索便能对答如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会削弱。过难的问题,学生绞尽脑汁也寻求不到答案,最后只好由教师回答,同样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正确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最好是既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也不能让学…  相似文献   

19.
陈顺富 《吉林教育》2008,(16):85-86
在传统的地理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解答问题,不可否认,教师的提问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教师提问却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的已知与未知和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并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所提的是学生所熟知的或超过了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全体与个体的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是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处理好数学教学中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条件,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好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准确明了,而且要问在点子上,使学生便于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