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节是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课题。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应当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是学习后面有关微生物分离、技术及培养的基础。本节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编入高中教材的,在教学中有一些疑问,现举几例并加以解答。例1在物理上,当大气压强为100 kPa时,沸水  相似文献   

2.
<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平板划线法"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内容之一,旨在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练习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及相关的无菌操作技术,高考考纲的要求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该探究实验涉及培养基的制备、平板划线操作、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1实验设计的目的性和科学性该实验操作较复杂、时间跨度大、存在安全性问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的一个课题。课程标准对此课题的要求是,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属于技能性目标,要达到独立操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许多高中生物学教师比较注重此课题的理论知识教学,却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学校不具备完成此实验的条件,如没有无菌超净工作台,无法进行无菌接种;没有高压蒸汽灭菌锅,不能对培养基进行灭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的基础,其基本操作技术是高中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笔者从教学安排到实验操作等方面提出开设该实验的建议及怎样组织实验。一、实验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它要求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同时也为微生物应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技术模块中是学生应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但由于该课题实验难度较大,多数中学实验器材不足、经费紧张等原因,在选择课题时都放弃该专题中的这个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实验室厌氧微生物培养装置通用性差、价格昂贵、不适合极端微生物培养及不能恒温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种实验室简易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装置,并将该装置用于严格厌氧微生物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Geobacter grbiciae及Methanosarcina barkeri 800的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以验证其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完全满足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设计及制备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可用于CO_2、N_2及H_2/CO_2等气氛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接种及培养,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技术"及"发酵工程"的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教材中“学习微生物培育的基本技术”是探究微生物的培养和对微生物认识的一个重要实验,如果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和繁琐,而且学生在一个课时做不完这个实验。笔者不断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隽 《中学生物学》2011,27(2):40-42
1教学背景分析1.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几种生物技术中的培养基成分和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0-61
培养基是人工培养(离体)生物材料的重要基质。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生物对营养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满足了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在建立一项新的培养系统时,首先必须配制合适的培养基,给细胞提供近似于自然的生存环境,培养才有可能成功。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植物的元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培养等需要培养基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1设计思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第四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1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教师按"应用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汪信 《生物学教学》2010,35(5):60-60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教材中关于微生物的基础实验,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确保培养基在制作和接种时不被其他杂菌污染。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教材所叙述的方法很容易导致污染或操作不便。现对其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苏教版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小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无菌操作技术和接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微生物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高中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装饰画》是高中美术课中一个内容丰富并能体现个性培养特色的教学单元。为了上好这一单元,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我将教学内容安排为2课时,本案例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13.
走近京剧     
向艳 《儿童音乐》2008,(6):72-75
授课课题:《走近京剧》(选自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梨园撷英》单元)授课年级:初二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通过老师讲述、学生模仿演唱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四种基本表演形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看、答、  相似文献   

14.
<正>微生物的利用包括"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和"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四项具体内容标准。本文将从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纯化方法方面来谈谈微生物的利用。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方法:(1)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抗性物质。举例:①加高浓度食盐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加青霉素分离酵母菌和细菌。(2)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举例:①培  相似文献   

15.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2第64页至66页 课题:“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一课时,课时安排:1个课时  相似文献   

16.
<正>1培养基原料的选择人教版《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附有配置培养基的成分和用量,但有的实验室中缺少纯琼脂,常用营养琼脂培养基替代纯琼脂制作培养基用于微生物培养。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使用标准MS培养基与营养琼脂培养基的效果差异。实验组:用营养琼脂培养基代替纯琼脂,按照教材标准配置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标准操作下接种后放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光照12 h。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科学史教育,是对众多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简介·同时,教材介绍的经典实验还蕴涵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素  相似文献   

18.
“化合价”说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第2课时) 1.地位和作用 化合价是是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重要依据,也是化学式意义的深化和拓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册"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在"健康"主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在教学安排上为2课时,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主动获取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第2课时通过具体的事例,以观看VCD与知识点落实相结合,巩固第1课时所学  相似文献   

20.
陈小丘 《中学生物学》2012,28(11):42-4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三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人体的呼吸"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2节"人体的呼吸"的第二课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