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审美能力是班主任人格素质"升级"的内在要素,班主任的教育幸福人生从提升教育审美能力开始。眼中有"美"。班主任要以教育的视角、审美的眼光去搜索生活中的美,即赋予生活中的美以教育意义。班主任的眼里如果多一点审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唯知识教育与为生活教育的阐释,指明教育之最终鹄的不在知识,而在生活,在美且善的生活;教育本身意味着生活,享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体验幸福的经历;教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使人能不断地创造美好生活;为生活的教育即是为"人"的教育,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教育看到人、回归人.因此,使教育拥有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便成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因此,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可使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韵律美;在课堂中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节奏美;通过创造最美和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最和谐的声音,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美的声音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8.
有了情感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生活中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欣赏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才能.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艺术"技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把美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语文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一.创设情境感知美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设置情景,"情"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可见,美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是用来培  相似文献   

11.
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俄国伟大的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如果你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美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请以"与美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2.
实现语文课上的审美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以阅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以想象拓展文字的意境美;以移情再现描写的色彩美;以剖析彰显文章的结构美;以感悟内化作者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3.
席伟英 《时代教育》2012,(18):99-10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也是孩子"感受美"、"再现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教育过程更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创新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绪以及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审美的能力及视野。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0):144-145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艺术"是一个很奇妙的词,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是艺术的根,而教育是美术的魂。而美育便是将心理教育,思想品质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本文即是对高中美术教育的美育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把幼儿美术创作定位于"生活教育"视野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探究美,而且利于他们基于现实生活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本文秉承"生活教育"理念,着重指出幼儿美术创作主题要衔接生活、创作环境要借助生活、创作材料要取自生活、创作评价要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支"活"画笔。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美"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是什么?这里指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感受、鉴赏,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创造美的能力。美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儿童美育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美"出发,以学校长期坚持的教育哲学"澄心教育"为基点,开发了"澄心立美"课程,链接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未来,丰富儿童的审美知识、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规范儿童的审美意识,让儿童从了解"什么是美"走向"成为美的人"。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生活需要艺术,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充满艺术感的服装教学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适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