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宋家林 《江苏教育》2022,(95):37-41
传统的童年研究将儿童视为“未成熟”“发展中”的需要被社会化的个体,进而得到了天真的儿童、天然本性的儿童、自然生长的儿童以及无意识的儿童等诸多有关“儿童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人们的儿童观念及其教育实践无疑都受到传统童年研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童年研究的不足和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80年代,新童年社会学在批判和继承传统童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在认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为儿童研究、儿童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的那个城市叫成都,至今我仍认为她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成都自古就是烟花鼎盛之地,崇山峻岭包围中的世外桃源,钟灵毓秀的天府之国。荚蓉两开处,花重锦官城。  相似文献   

5.
童年     
李霞霞  陆军 《儿童音乐》2011,(12):32-32
正~~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童年     
干国祥 《教师博览》2006,(10):50-51
某学校要搞读书节,几千名学生的城市小学.被推荐给孩子的只有这么几本: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7.
8.
9.
10.
“复数的童年”是对童年概念本身多重意义的探寻,更是尊重童年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复数视野中的童年具有截然不同的形象:“非主流”的童年代表了与西方话语体系相异的童年,“不平等”的童年彰显了不同阶级中的童年,“没有儿童”的童年体现出成人操控下的童年,“消逝”的童年再现了电子时代中的童年。童年并非流水线上整齐划一的产品,利用多维的视角对当下的童年文化进行审思不仅有助于构建相对完善的童年概念,还有利于开拓丰富多元的童年文化,充分凸显童年议题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童年在社会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9日,中国图画书界殷切期待的首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在金陵最具悠久历史的南京图书馆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2.
童年     
1849年我14岁的时候,我们家还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堡,住在我父亲五年前刚盖的木房子里。家里有几个人住新屋,剩下的还住后面连着的老房子。  相似文献   

13.
童年的色彩     
阿华 《湖南教育》2005,(16):13-13
曾听老公细述他的童年趣事。少时的他天不怕地不怕,常带领他的那班小伙伴冲锋陷阵。山上、田野,到处都有他们的战场,掏鸟窝、捕鱼虾、捉螃蟹,一切有趣的事情他们无所不为。这种经历差不多是六十年代生人的集体记忆。闭上眼,我看到一个赤足少年在旷野里放足奔跑,山菊、野葵竞相开放,林子、草地、山坡次第让出一条路来。他们是山岗上来去自由的一阵风,每个细胞都充盈着属于童年的特有的快乐与幸福……每每此时,惊奇、艳羡之情就会涨满我的眼、我的心。却也有被羡慕的时候。暑假,跟两个侄女聊天,说起我儿时的故事。竹林里捉迷藏,徒步十来里去溶…  相似文献   

14.
赵铁民  方翔 《儿童音乐》2013,(10):37-37
  相似文献   

15.
16.
我的童年在辽北起伏的平原上度过.那时候的大平原实际上是被各色的野生花草覆盖. 那时候每个家庭大都有几个孩子,一聚就是一群.我们常常叫喊着冲进田野,一进去,我们便被花草吞没了.  相似文献   

17.
童年资讯     
《小学生》2014,(11):42-43
我们这个“微”世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微”字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单、微拍、微生活、微新闻……为什么这个“微”字会流行起来呢?因为“微”代表了小、可爱、精致的含义,在任何词汇前面加上它,就会有一种可爱而精致的感觉。所以,在这个“微”字当道的时代,大家大可以将自己的日记本命名为微日记,把自己的作文命名为微作文……“微”字当道,让我们都时尚地“微”起来吧!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小巷     
正~~  相似文献   

19.
成人拥有自己的童年经验,但这经验并不能直接促成成人对儿童此在经验的理解,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到儿童此在的童年体验当中,同时要认识到不可能从生命建构上反客为主,成为儿童童年的所有者这一现实。在这一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成人的童年与儿童的童年存在着不同的对话方式——零对话、成人主导的对话、相互理解的对话,而不同的对话方式带来的教育生态和成长结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糖果童年     
寒风  浦远鹏 《现代语文》2005,(11):39-39
现在的生活好了,总回想起儿童时代的一些事。那时家里穷,小妹还没上学,在家里打帮手,而爸爸长年在外务工,妈妈便在家忙得团团转,我却幸福地上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