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严重创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发展与积极预防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系统性等;其主要内容主要有:生命自主性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挫折教育等;其主要教育策略有:强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兴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对情感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积极品格进行研究,从而挖掘出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共同发展,当前的核心工作是,各高等教育机构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念,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格,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面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及现实的冲突与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而出现““无聊”、“空虚”或“无意义”等精神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关分析,并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认知、情感、动机三个视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引领大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生命欲望,提升生命的质量,帮助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三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包含自然过程,同时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内容。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人们具备一个健康的生命观。在各种现实社会、环境的冲击下,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开展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助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在多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其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积极联系,以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意义价值,优化完善生命教育,实现正确生命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诞生背景和主要观点。然后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次.大学要重视学生积极生命体验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关爱和尊重生命教育,构建积极的生命教育模式,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幸福体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重点仅仅放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潜质的开发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只有在积极心理学领域重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才能最终达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96):182-183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更是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视的问题。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针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来探讨增加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主要是受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化、个体对生命价值的淡薄、家庭对敬老孝亲的淡漠、人类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层面对大学生孝道缺失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和理论从合理优化积极文化的社会风气、不断构建积极体验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科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孝道教育,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心智、完善人格等孝道基础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高校积极生命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倡导积极生命教育观念,转变积极生命教育目标,挖掘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建构积极型生命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职校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剖析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构建职校生生命教育需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积极性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提高家庭生命教育质量,拓宽积极生命教育途径,可以加强职校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吕利敏 《科教导刊》2020,(3):171-172
由于当代大学生常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积极心理学内容对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王云飞  向燕 《广西教育》2014,(19):96-97,131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难的原因有很多,从内因来看在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和素质不能改变和提高符合社会的要求,在外因方面分析,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生意义,注重发掘后进大学生的潜能,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及学生参与性。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对大学生后进群体教育进行新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生命意义感即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态度、目的和方向的看法。当代社会,研究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研究生常常感到无助、迷茫和痛苦,出现了"消沉"、"冷漠"、"空虚"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从引导研究生追求积极的情感体验、正视消极情绪、形成积极的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可引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意义观,更加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怀生命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素养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当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致使大学生心理状态不佳。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事情。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