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快捷性、互动性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便捷的互动方式,“网络问政”有利于社会矛盾的释放,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理念与方式的创新,有助于营造政府与民众互动沟通的良性政治文化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由于网络问政发展现状中存在着娱乐化倾向严重,非理性网络舆论蔓延等缺陷,建立健全网络问政机制,科学引导网络舆论倾向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林野 《华章》2012,(10)
自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政府开通了第一家政府微博以来,政务微博日渐成为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微博问政因此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管理方式.本文就微博问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是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倾听民意、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日益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构建地方政府网络问政模式的思路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立网络问政平台,畅通政府与社会沟通渠道;以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网民,保证网络问政持续推进;建立问责机制,协调、监管网络问政工作;切实做到“网上访民意,网下解民忧”。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讯媒体进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着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式。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的问政监督方式,增强了公众的话语权,使更多公众能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补充了原有的问政监督途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应对微博问政这一新型事物的时候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阐述地方领导在微博问政中应作出怎样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沟通技术手段,微博为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途径,并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智慧。虽然在某些层面上,“微博问政”的确促进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但如何实现微博问政和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何避免“虚热”的“做秀”行为,如何更好地促进党的建设网络化、信息化,并使“微博问政”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政治参与路径,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网络问政逐渐成为一个热词,这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政府创新执政方式的新期待.也反映出各级党政机关顺应和紧跟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始执政方式创新的新实践。今年,各地在网络问政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如广东省委举办“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云南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问政已成为政府执政、公民伸张正义的一种重要渠道。文中阐释了网络问政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广西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建设广西网络问政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数字化、媒介化,我国政府的网络理政模式也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借助数字媒介技术的“连接功能”逐渐建构起来的以数字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为基础,政民互动栏目为发展引擎,政务新媒体为“助推器”的网络理政模式,已实质性地将我国网络理政方式从网络问政、网络行政阶段推到网络理政阶段。但当前这种网络理政模式仍处于探索状态,各方面建设欠完善,因此,未来网络理政还需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健全理政模式,真正成为政府在当今的媒介化时代进行治国理政的好帮手与方便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到政府办事的好工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词语。"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作为网络问政首要参与者的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明确政府部门提高网络问政水平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高政府部门网络问政水平的对策建议,[1]这对于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政府信息公开与"网络问政"的内在关系,阐述政府信息公开对"网络问政"的积极意义,分析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对"网络问政"的影响,并从思想认识、工作实践、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促进"网络问政"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在转型期的中国悄然兴起,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网络问政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公民享受“四权”、应用“四权”、实现“四权”的最佳途径,推进着中国式民主向纵深发展。如何实现网络问、政的和谐良性发展,如何提高党的“执网”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微博问政顺应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需求,开启了网络时代官民沟通的新方式,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微博平台,打开了政务公开的一扇窗,增加了政府机构和官员工作的透明度,将官员的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也要看到,微博问政的风光背后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从建立舆情评判机制、微博问政的制度化、加强道德自律等方面完善微博问政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概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政府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对内蒙古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实践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问政方式相比,微博问政作为网络民主的发展延伸,具有特殊的优势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尽快构建微博问政长效发展机制,旨在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加快政府社会治理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基于对全国网络问政平台留言板公众关注与政府回应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双减”政策网络舆情在2021年8月、9月大规模爆发并主要集中在部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西部教育人口大省,其中家长留言和义务教育阶段诉求占比很高;机构退费难、政策咨询、机构违规、课后服务等是公众关注的重点议题,且在时空分布、情感态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中西部及部分沿海发达省份政府回应积极性和有效性较高,以“善治型”和“逃避型”回应模式为主。建议地方政府继续强化对“双减”政策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力度,提升对部分重要议题的回应性,切实解决公众实际诉求;综合利用各类网络问政平台,构建网络舆情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双减”政策舆情规律分析,以适时调整政策;将统一治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注重政策的本土化,兼顾地区教育发展实际和需求,科学、有效地推进“双减”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剖析了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失语、禁语、后语和妄语”的话语误区,认为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需要做到“建、引、规、纳”:搭建官民网络互动平台,疏通网络舆论场;善待意见领袖,善引网络舆论;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话语;广纳民意,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讨论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民主执政的新途径,也是广大网民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新选择,其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网民的理性互动。而现阶段网民非理性的问政不仅破坏两者的互信,更消减了网络问政的权威。探究了问政背景下网民的责任内涵,将责任内化为网民的自我约束,以期成为提升网络问政效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作为新兴的政治现象,其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逐渐显示出不可忽视的生命力和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阻碍了网络舆情导控与网络问政应对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常态化,并真正形成长效机制.本文在梳理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基本问题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舆情导控与网络问政应对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问题应对的制度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微博网民的视野狭窄、微博问政的热情不高、微博问政盲目性较大、微博问政客观性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微博问政宣传力度、加大微博问政引导力度、加大微博问政监督力度、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微博问政,充分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关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表现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引导型模式和官民结合型模式等三种主要实践模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则既包括科技推动、利益驱动、市场导向等动力机制,也包括政策保障、人才支撑、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