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莉 《基础教育研究》2020,(6):88-88,90
“原本性”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感知变得敏锐,能够发掘学生的音乐潜力,能够传承原初的音乐文化和精神。从节奏入手、从“声势”入手、从“游戏”入手,能丰盈学生的音乐感受,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原本性”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课堂充溢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陈美华 《江西教育》2022,(20):85-86
音乐的“具身认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样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记忆、思考、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促进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立美”和“创美”;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音乐学科的特质,将音乐学科的特质与学生的音乐认知心理链接起来,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形成对音乐情感的领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构建小学魅力音乐课堂的策略,如“引入多样乐器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多元魅力”“联系音乐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音乐超凡魅力”“关注音乐教育本质,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魅力”“鼓励学生音乐创新,让学生感受音乐灵活魅力”等,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世界的精彩与奥妙,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体验”是学生进入音乐的途径,任何一个音乐学习的阶段,都必须从音乐“体验”开始,以音乐“体验”结束。它表达了音乐教学的理念,彰显了音乐教学的价值,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聆听”与“律动”结合、“思考”与“创编”结合、“情感”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在亲历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葫芦丝引入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和”之谐、情之“悦”、理之“美”。引入葫芦丝教学能给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完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结构。但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葫芦丝容易出现气息的控制、乐谱的解读、吹奏的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葫芦丝教学,培养学生的“手感”“乐感”和“通感”,助推学生葫芦丝吹奏艺术不断进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带着音乐教材走向教师”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这样两种:一是“教师带着音乐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教材”。这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要特征,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始终摆脱不了“被动地学”,学生“不愿学、不乐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处于低迷状态。为此,“学生带着音乐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新模式便应运而生了。近年来,我对“让学生带着音乐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小学音乐…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课堂以学生音乐思维、音乐意识、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为关注重点,如何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真正动起来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步提升的核心。体态律动的引入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自身身体动作来体会和感受音乐内涵,这准确契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运动爱好,教师依托音乐让学生们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音你而动”,“音”与“动”的结合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感受了“律”,快乐地参与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8.
王建芳 《考试周刊》2009,(30):226-227
本文分析了“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并且探讨了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背景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除了仍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外,还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把高中音乐课的内容设置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大模块。既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求,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11.
从音乐的审美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用教师的“美”,去启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用音乐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审美要素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音乐本身所蕴涵的“美”来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 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热爱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灿烂。“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或许正因它的美,故而成为我国“美育”体系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也成为了教师进行美学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歌曲学唱、名曲欣赏还是音乐实践,都把目光指向了“速成”、指向了“功利”,于是“美”被隔离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伤害了学生对音乐的原始认知,更淡化了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为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改变现状,通过挖掘音乐内容的内在美和拓展音乐形式的外在美来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情感、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特点,构建“音乐认知”“音乐怡情”“音乐炼意”“音乐笃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方洁玉 《小学生》2023,(9):151-153
新课标中“音乐课程”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音乐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和课程内容。其中,“实践与体验”是最突出的亮点,它通过“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这四类艺术实践,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实践活动和审美欣赏体验中,让学生在增强对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好地通过音乐来表达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标准》目标明确地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诚然,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唱唱、说说、表演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美,让学生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体验方式中感悟音乐,以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为中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应当用音乐作品感染学生,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如今很多音乐课,都是在学生没有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理论教学,更多地注入了“语文味”“思品味”“美术味”……却远离了“音乐味”.我们的音乐课应该回归音乐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美.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观摩音乐公开教学的课例,我想谈谈音乐课堂中应怎样找回“音乐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仅靠单纯的聆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 ,必须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设计多种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动”中参与音乐、感知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学生的“动”———动口、动脑、动手 ,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理解音乐 ,从而获得审美满足 ,得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学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模式僵化、重心不突出、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教师要遵循“音乐为主,游戏为辅”“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三大原则,适时引入游戏支架,改善课堂教学,切实把握“灵活运用游戏方式、强调音乐元素应用、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强化学生相互协作”四大要点,紧扣“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总体设计游戏支架,进而将音乐与游戏有效融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音乐课中夯实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