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促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交流,由黑龙江大学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办,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月9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杰书记主持.  相似文献   

2.
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述早已汗牛充栋,但对其子学科马克思主义民众化的研究却踟蹰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实践层面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由"简"至"专"是顺应潮流之举,马克思主义民众化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对其一些基本范畴的探索有助于在更大的语境上展开言说.  相似文献   

3.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一种称谓表达与价值评判,又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品质特征,还关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为与践行方式,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行"之谓、"行"之实、"行"之倚。从"行"之谓到"行"之实,从"行"之实到"行"之倚,如一个链条那样相互衔接,将马克思主义由内至外、由对象性存在到主导性力量,由可以"行"到能够"行"、由"行"之根据到"行"之实现,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一幅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运行图景。"行"之谓是总结性概括、提炼性结论,"行"之实是内在性根据、根本性支撑,"行"之倚是关键性因素、决定性环节,三个层面共同诠释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与真谛。  相似文献   

4.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时起就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而来的。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理论研讨会2009年6月25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6.
赵永振 《教学研究(河北)》2005,28(3):240-243,246
“两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横的方面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从纵的方面看,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为主题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三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两课”教学过程中,要以一门为主,多门渗透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试用本),把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三个"再认识",规定为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对此,我们尚有一些不理解之处,现提出来请教.第一,"再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既然是认识,自然就存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问题.关于认识的客体,教科书规定的似乎很明确,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但细一想,又觉得似是而非.名曰《马克思主义原理》,不言而喻,就是要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整个客观物质世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50周年,2009年12月21日,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靳辉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新时期以来,这一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2003年,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心名誉主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担任,主任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校党委书记顾海良担任,副主任由胡德坤教授、梅荣政教授担任.中心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近年来,中心在校党委领导下,工作积极,活动广泛,取得了成效,形成了特色,也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谭顺  魏伟 《教学与研究》2007,(11):91-93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于综合地、整体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政出版中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第三次研讨会于2007年9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理论界与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对抗中,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得以兴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学"的恩格斯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方"马克思学"在恩格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其中的严重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性、“人的全面发展”手段意义与目的意义的统一性、“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实现过程的辩证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使命。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仅仅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相联系,而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学术化”、“书斋化”的传统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我们主张从文化的意义上“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这样,“书斋”中“纯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无疑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可非议,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根源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同时,还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伟大成果;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还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仍然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学术界 ,沃勒斯坦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 ,其所创立的现代世界体系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但是现代世界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和分析方法 ,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学术思想根源和分析方法根源 ,与马克思主义所提的资本主义生产贸易体系尚有不同。恩格斯所论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 ,并非是作为一种学术理念提出来的 ,但是不可否认世界体系论是西方学者借鉴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我们党也把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之我们党一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这就可以使我们通过研究和分析马恩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来发现我们的党民内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马恩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中得到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他们之间的关系遭到了各种歪曲和攻击性的研究。我们要回归历史事实,在追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过程中研究他们殊途同归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彰显他们珠联璧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尚未处于技术对自然狂热征服的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看到了人类的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解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解。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显著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