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2.
李琦 《早期教育》2003,(1):19-19
一开学,我到小班了解孩子的出勤情况。班上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孩子们看到我,立即把含在嘴里的手放了下来。这使我意识到保健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我萌发了走进班里给幼儿上卫生常识课的想法。于是我带着故事图片《小华为什么变瘦了》及蛔虫标本,以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不能把手放在嘴里,做到吃东西前、大小便后及手脏时要及时洗手为目的,来到了班级里。一出示蛔虫标本,孩子们有的尖叫,有的害怕,有的好奇,纷纷问这问那。我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认识蛔虫后,又边讲边出示图片:小华健康白皙和又黄又瘦的对比图片。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以老师为主导的集中教学形式,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学手段虽说也强调直观、形象,但多为教师通过一些实物、图片、模型来向幼儿讲授有关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当教师讲完故事之后,一般都要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幼儿的回忆和思考。但是,如果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妥当,或者教师总是“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这么一句套话,小朋友的情绪就会转向低落,原先高涨了的兴趣也会一扫而光,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问题就在于教师未能采用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特别是这些套话用得太多,令孩子们厌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高。前一段时间,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游戏的方式向幼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一】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6.
我们班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听说训练实验,实验的时间虽然不长,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听的能力,说话也初步规范化了。如教《小玲玲当检查员》,学生听我讲一遍故事后,就能准确完整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经过训练,学生不但能认真听老师讲话,还能认真听同学发言。如有—位同学说到自己的手绢上有两支大红花,有的同学马上就指出,花不能说“支”,应该说“朵”我让同学们互相纠正语病,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7.
复述法教师直接讲出故事的名字 ,然后让幼儿或集体或个别地复述一次或数次。该方法常在低年龄段幼儿中运用。例如 :给小小班幼儿上故事课 ,老师说 :“今天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迷路的小鸭子’”。幼儿跟念、复述“迷路的小鸭子”。回忆法教师先讲出故事的名字和整个故事 ,然后进行理解、表演、巩固环节 ,最后提问幼儿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让幼儿在基本掌握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回忆出故事名字。选择法可分成两种 :一是幼儿分组讨论产生多个故事名字后 ,由幼儿商定或教师选定一个最好的 ;二是直接由教师提…  相似文献   

8.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智力游戏中,我要求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添画小鱼,谁知许多孩子面露难色,不肯动笔。有的说:“老师,我没学过!”有的说:“老师,我不会!”面对这一意外情况,我非常冷静,临时决定以讲自编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说:“一条美丽的小河里面住着鱼妈妈一家。鱼妈妈每天都为它的鱼宝宝唱歌、跳舞、讲故事,他们生活得很快  相似文献   

10.
徐庆伟 《山东教育》2002,(33):59-59
幼儿具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相吻合的创造力,如果教学方法适合幼儿,就能使其能力不断提高。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扫除心理障碍。我曾拿一张柿子的教学挂图,问小朋友是什么?有的回答说是柿子,有的说是桔子,我面带疑问一声不发,好多小朋友不表态,琢磨老师的看法,等老师回答。在他们眼里,老师代表真理。如果我们平时留心一下小朋友之间的争论,为了压倒对方,他们经常这样说:“这是老师讲的,这是我爸爸说的。”成人的言论就是标准,他们迷信这个标准。一味崇拜“标准”是他们缺乏独立性的表现,使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受…  相似文献   

11.
一、边讲故事边提问。有些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关的问题,若待到故事讲完后再提出,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幼儿也不会怀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回答。我在讲故事时,注意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特点,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想问题,从而加深了幼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少幼儿园添置了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也开阔了幼儿的眼界,给教育活动增添了活力。然而,现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却又不知不觉地走入了“误区”。请看,有的教师在进行故事、儿歌等语言教学活动时,按下收录机的开关,让幼儿听故事或儿歌,接着就是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在干什么。幼儿回答不上来,就让幼儿再听一遍故  相似文献   

13.
一次,小班上语言课,内容是学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老师事先在活动角里布置好符合儿歌内容的教具。教学开始后,教师利用游戏形式引出『小手』,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手会做什么,接着带领幼儿到活动角里去实践。只见有的幼儿拿着梳子梳头;有的幼儿自己洗脸;有的幼儿给布娃娃穿衣;有的幼儿自己刷牙。幼儿兴趣极浓。老师在活动中观察,并请幼儿回答自己在做什么,幼儿基本上说出了儿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设计好的提问,能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一些意见。一、存在问题 1.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无助于思考。如故事《金色的房子》语言教学中,有的教师出示图片讲一次故事后提问:“这座房子漂亮吗?”“你喜不喜欢?”这些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7.
启迪幼儿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在语言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变以“讲”为主为以“启”为主随着全社会科学文化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的智力也在迅速提高。如果还按传统的方式教学,势必会压抑孩子们的智力萌芽。特别是孩子到了大班,认识能力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不等老师说完,他们就抢先答出来,插话现象也特别多。这说明幼儿的求知欲已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若不改进教法,让他们仍然吃老师嚼过的“馍”,孩子们必定感到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试探着改变了教学常规。在讲故事时,我打破了“老三遍”的框框,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故事由老师讲一部分,再让孩子们续编一部分;有的先让他们自己看图片编故事,然后由老师补充;有的从头至尾只讲一遍,便可达到教学目的、如:教《聪明的乌龟》,教师出示玩具乌龟引出课题,让幼儿讲讲乌龟的外形特征,理解动词“缩”的含义。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回答。老师  相似文献   

18.
看图讲述课怎么上,可以有许多教法,我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方面,谈一些体会。一、精心设计课的开始部分看图讲述课开始,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用较为奇特的语言,或以有趣的表演开始,让幼儿一开始就感到新奇,能专心地看图片和听讲。如我上讲述课《晚上》,一开始我就问:“小朋友,这张图片讲的是什么时候?”边说边闭上眼睛,同时双手合十放在耳旁,嘴里发出“呼呼”的声音。这样,全班幼儿都被我摹声绘色的提问吸引过来,纷纷举手发言,说是“晚上”。再揭示图片,孩子们发现图片上画的与他们的回答一样时,都很高兴。接下去,他们  相似文献   

19.
我什么都敢想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老师为小朋友讲了日本鬼子迫害中国人民的故事,孩子们瞪着愤恨的眼睛,听得鸦雀无声。讲完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班里一个平时最调  相似文献   

20.
大家爱清洁     
(一) 教学要求:教幼儿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教育幼儿爱清洁。学习词:害羞、干干净净。教学准备:桌上教具。教学过程: 一、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幼儿学讲两遍)。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上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