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厉平 《双语学习》2007,(10M):161-161,164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商务英语中。国内针对英汉语商务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的源领域以及目的域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英汉商务语篇中隐喻既存在文化共性,又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性。而这种跨文化研究对商务教学和商务活动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隐喻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研究、尤其是价值观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表达式的异同,试图揭示隐喻与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现象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以基本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对颜色词隐喻的目标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中韩两种语言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性,并探究外在的语言表达异同下的内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也是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隐喻是一种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的。通过对英汉习语中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解读,隐喻的认知语义和文化理据,其认知共性与差异性也都在英汉习语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汉民族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和差异的研究,证明人体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研究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隐喻角度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其跨域映射的认知机制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对隐喻性词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加强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余音 《文教资料》2014,(20):33-35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机制,在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指人类将自己在某一领域(原始域)的经验事实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领域(目标域)概念事实或经历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中美领导人在被访问国高校发表的公共演讲这一特殊但有代表性的政治语篇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选取语料共六篇,总结和归纳中美领导人演讲词在概念隐喻上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和认知方式,从外在形式看,概念隐喻存在于词汇、句子层面,语言中的隐喻表达不过是庞大概念隐喻体系的表层表现;从内在结构而言,隐喻是单向的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跨域映射,这种映射根植于人类的身体构造、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隐喻也适用于语篇层面的研究,它对篇章的衔接和连贯起着重要作用,是语篇组织的重要机制。文学语篇的组织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隐喻在文学语篇中有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围城》中的隐喻丰富多彩而又独树一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语料。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词汇语义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和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语言学中的隐喻是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经常通过动物隐喻来表达和阐释与自身相联系的生活经验。对"狗"喻义的研究,对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具体分析以及对现阶段"狗"隐喻特点的描述必将给其他动物隐喻和整个语言认知领域的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使用反映了人类的概念体系,人们借助对另一类事物的隐喻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战争因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日常语言中隐喻的重要来源。运用认知理论对英汉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战争概念隐喻的源领域特征,并通过阐释其向目标域映射的认知构建过程,以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概念去理解经济领域中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英汉经济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或相同的生物隐喻,两者有其文化共通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应合,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语篇的建构和理解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个思维认知的过程。从语篇的角度看,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既是语篇信息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互动认知的结果。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从语篇组织和语篇理解两个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演变的产物,动物词汇在人类语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内,以自建的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为基础,揭示隐喻“商务即战争”(BUSINESS IS WAR)在商务语篇中的表现形态,并在Halliday语域学说的视角下,进行了商务语篇与政治语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战争隐喻在商务语篇中构成了严密、完整、和谐的语义网络系统,极大地支持了商务英语语篇信息的构建和传达.与政治语篇相比,商务语篇的隐喻密度很小,源始域倾向于战争策略、靶等战争外围概念,而非杀戮、战斗等核心概念.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是语域学说中的语场和语式元素,与语旨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在商务英语语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商务语篇教学活动中注入培养隐喻能力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学习者了解相关隐喻理论的基本知识,又能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认知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隐喻理解力和表达力。因此,只要正确理解商务语篇中的隐喻,并着力培养学生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商务经济类语篇,提升对商务语言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英汉"UP-DOWN"/"上-下"空间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对垂直空间隐喻从源域到状态、数量、时间、社会等级等目标域的投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隐喻范围和意义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源于人类认知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差异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