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脍炙人口,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更是备受师生赞赏。然而,单就文章结构而言,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倒叙的,有言是插叙的,更有的则认为它的故事情节是“朦胧”美,只要随情“意会”,无须顶真“言定”,公婆之说,不一而足。我以为从教导学的角度讲,对文章的结构不应“朦胧”地“意会”,还是顶真“言定”为好。否则,大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3.
唐世明 《现代语文》2003,(12):26-26
一为了让作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家们大都喜欢在文中使用“设置悬念”这一绝招。此招用得好,可以点石成金,令人拍案叫绝;用得不当,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所选的《驿路梨花》一文,就属于后面一类。《驿路梨花》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我”和“老余”在深山里看见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正好解除了我们夜宿荒山的忧虑。小屋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米有水有干辣椒。“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和“老余”满腹疑团,这是作者设置的第一个悬念。接着一位瑶族老人走进小屋,“我”和“老余”都以为是主人回…  相似文献   

4.
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梨花真情在。赏《驿路梨花》,品“三味”真情。一、“三惊”吐真情。山很陡峭,“一座挨一座”,树林很茂密,而且又正值“夕阳西下”之时,“我”和老余正着急今晚住宿的事,突然发现了“梨花”,进而出现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这是一“惊”,是“我”和老余发自内心的惊  相似文献   

5.
《驿路梨花》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全诗如下: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  相似文献   

6.
彭荆风,名军旅作家,江西萍乡人,生于1929年,汉族,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人合写电视学剧本《边寨烽火》和《芦笙恋歌》,后拍成电影,受到好评。“革”中受到迫害,打倒“四人帮”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入选中学语教材的《驿路梨花》是作在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一篇作品。[编按]  相似文献   

7.
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是一篇立意新、构思巧、结构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堪称上乘的好作品。笔者认为:教学《驿路梨花》一文,若紧扣“五四三二一”,就能提纲挚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五四三二一”即:五件好事、四写梨花、三个悬念、二次误会、一行诗句。下面分别作简要阐述。五件好事(驿路梨花)主要通过“助人为乐”来展现人物群像的美好心灵,文章重点写了五件好事:解放军建盖小茅屋;解放军走后,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管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粮到小茅屋;“我们”和瑶…  相似文献   

8.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情节并不复杂,但寓意深刻,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文。我们认为,怎样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茅屋主人到底是谁?”和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人物高尚的心灵美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怎样围绕重点、难点来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讲解了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收复西京》,着重讲解了“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诗的含义和诗人写诗当时的情怀。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讲解课文之前布置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自查字典;又布置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 《驿路梨花》(原载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光明”文艺副刊)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我”所目睹耳闻的我国西南边鄙军民建设和照料山间草屋的事迹,热情地赞扬了他们学习雷锋,  相似文献   

10.
《驿路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悬念美的风采。当深山月夜 ,我们正为无处落脚而焦急不安之时 ,却意外地看到梨树林旁出现了一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茅屋 :竹篾泥墙 ,房门反扣 ,白木门板上用炭黑写着“请进”两个字 ,然而“屋里漆黑 ,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设问 ,恰是读者的疑团 ,领起全文的第一个悬念就自然产生了。“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和愉悦的心情猜测主人也许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 ,一个须眉花白 ,手提明火枪 ,肩扛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了。“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  相似文献   

11.
〔精讲要点〕1、以“我”投宿小茅屋的时间推移为顺序安排材料的结构方式.2、以梨花为线索托物寄情的联想方法。3、借助别人的见闻和言行来刻画梨花姑娘的间接描写.〔讲读步骤〕第一步:通读课文,理清结构,学习运用悬念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的方法.《驿路梨花》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叙事散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2.细读文章,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多层含义。3.深入研讨,理解文本深刻的人文价值。【课前准备】通读《驿路梨花》全文,思考课后“思考探究”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PPT: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相似文献   

13.
《驿路梨花》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质朴。教这样的课文,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让学生学一点构思技巧,以提高写入叙事的表达效果。《驿路梨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应当充分利用。在《驿路梨花》之前,学生读了《老山界》、《一面》等记叙文,学过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和《观察和记叙》,有了一定的记叙文的知识。学习《驿路梨花》,可以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读了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真有一种“映日梨花别样白”的感觉:那盛开的梨花,香气四溢,纯净爽心;那纯洁质朴、活泼可爱的哈尼小姑娘,心灵如同梨花一样洁净美好。这梨花,白得纯洁,白  相似文献   

15.
~~《驿路梨花》组画@蔡健~~  相似文献   

16.
《驿路梨花》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篇优秀散文,它立意高远, 构思奇特,文笔清新,在当代散文园圃里,是一朵异香扑鼻的新花。全文以二千余字的篇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而又写得波澜迭起,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是一篇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散文;是一首真挚赞美解放军热爱人民、赞美哈尼族姑娘等人的高贵品质、赞美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颂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的精神美,在这篇短小的作品中,象彩虹一样浑然一体地织成了一段绚丽的彩带,使人感动不已。驿路,就是古代供传递公文信息的马所奔驰的大路,路上设有供人马休息的地方,叫驿  相似文献   

18.
小说《驿路梨花》发表于1977年11月,同年12月香港《周末报》当即转载,并以《奇遇、精炼、夸饰》为题撰文评介,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该文选材构思的艺术特色。所谓“奇遇”,奇在妙用误会,悬念叠起,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开篇交代了这么一句:“同行老余是在边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音像媒体,把握作者情趣,实施审美移情激励。如教学《驿路梨花》,教师根据文章思路,以“山路茫茫难投宿—梨花盛开必有主—茅屋温馨谁是主—人人照料小茅屋—洁白梨花开处处”的抽拉片连环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山中行路人一起体验美—山中小茅屋给跋涉者的温馨感;一起寻找美—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一起欣赏美—花美、人美、心灵美;一起感悟美—雷锋精神之花处处开。边看图边播放诗化的描写,抒情录音朗读,以审美情趣,激励着学生心灵,碰撞出美的火花,受到美的感召。借助音像媒体,把握作品美点,实施审美探究激励。怎样以音像…  相似文献   

20.
读《驿路梨花》,有一种快感,有一种美感。美感快感何以形成?“隐含”促发。结构隐—悬念美作者先造迷茫陡峭的氛围,再道焦急紧迫的心情,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得到了温饱,撵走了饥饿和疲劳,表现了环境的美好,更显了社会的美好,使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满足舒适惬意的感觉,自然而然地产生感激报恩的心情,自然而然又会产生一种悬念——主人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