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6,(2)
写好新闻的反弹琵琶──青年报纸评奖随感文/北京·杨文增敬业的记者,总以写出打得响的作品挂怀,然而究竟能否如愿,却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记者的思想观念或日思维方式,是较写作能力、知识准备更为重要的一条。笔者从参加全国青年报纸好新闻的评奖中发现,有些获奖...  相似文献   

2.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5,(9):28-28
为提高全县新闻写作水平,内黄县委宣传部成立了“好新闻”评选委员会:今年7月9日,评委会对上半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过的新闻稿件进行评选,从500多篇作品中评选出了10件“好新闻”作品,并对这些“好新闻”作品进行讲评和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祁洁 《采.写.编》2022,(12):140-142
什么样的稿件属于好新闻?如何写出优秀、有冲击力的新闻作品?平日工作中,许多新闻记者都常常为此苦恼。能否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关系到职称的评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记者应如何练好“内功”,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文章以笔者近几年写过的几篇获奖新闻作品为例,对稿件的选题、写作角度及写作方法等一一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刻意求新,多出好稿,这是提高报纸可读性和在读者中声誉的重要一环。在最近举办的首届全国县市报纸好新闻评选中,我们送评的三篇新闻作品全部入选,其中两篇获一等,奖。当然,我们深知我们的报纸还办得十分粗糙,这点战绩的  相似文献   

5.
身为记者,谁都想写出独家好新闻并获新闻大奖,但是真正做到着实不易。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关键记者没有“慧眼”。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谈谈发现好新闻的点滴体会,以及如何“磨”亮发现的“眼光”。  相似文献   

6.
没有想到,一篇小专访竟有十几家报刊、电台介绍转载。更没想到,它会登上全国好新闻作品的大榜。但当时我就想到,这是一条地道的新闻,既然“捕”住了,就该全力写好。应该把这一鲜灵灵的新闻素材精加工细炮制,从思想到表现手法全新地托给读者,着力写出个性来。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令人瞩目。怎样才能抓出好的作品,写出好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加强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的竞争力呢?1987年5月4日,第八届全国好新闻(报纸部份)复评委员会的同志们,聚集在上海良友饭店,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股什么热,新闻界乃至非新闻界评选好新闻,似乎也称得上热门之一。尽管在读者,听(观)众中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新闻不多。但通过各种渠道“评”出来的“好新闻”却着实不少。不仅有全国好新闻,而且有各省好新闻,地市好新闻,此外还有什么卫生好新闻、法制好新闻,教育好新闻、体育好新闻、科技好新闻、财贸好新闻、企业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来河南日报工作7年了,有8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全省好新闻奖(其中两篇与他人合作)。我静下心想想,这8篇好新闻,有的属幸运,有的是“无意插柳”,也有一些是“有心栽花”。随便说两句可以,真要弄成文章,写出个子丑寅卯,既觉得理不出头绪,又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理性认识尚少,报社内又多是行家里手,好在“初生牛犊”,谈些个人的体会吧。一、脑子里要经常有好新闻意识我们工商处的几个年轻人私下议论起写好新闻,一说“事在人为”,一说“可遇不可求”。各  相似文献   

10.
好新闻年年评,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有的报纸每年上的好新闻多、档次也高,而有的报纸却上的少、档次也低?为什么有的记者、通讯员几乎岁岁都有好作品获奖,而有的记者、通讯员却与好新闻“无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深思。5月上旬,我有幸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评选活动,受益匪浅。最近,我又对评选上的113篇好新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深深感到:这些好新闻来之不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深入”才出好文章“评上一两篇好新闻,有啥了不起,我要是碰上了好的机遇,照样写得…  相似文献   

11.
时下好新闻评选甚多,从全国综合评选、分类评选、专题评选到行业评选、地区评选乃至单位评选,每年总数不下百种、千次。如同1980年我国首次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相比,真可谓“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达和对新闻业务提高的重视,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评选过滥,似成灾难,有得不偿失之势。 各种活动都有其目的。当年创始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目的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这里所讲的“新闻”是指狭义的新闻——消息)。因为,那时我国新闻事业刚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各传媒的版面、节目中,消息少,短消息更少,而且帮腔帮调严重,写得生动活泼的甚少,往往不堪入目,不受受众欢迎;通过好新闻评选,倡导“新、短、快、活、强”,实  相似文献   

12.
怎样写新闻?这是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一个“入门”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终身”的课题.因为,要把新闻写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创新.这里的学问不仅在于文字功夫,更重要的还在于遵循新闻规律,掌握新闻写作特点.全国好新闻评选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连年举行的. 第六属全国好新闻评选5月21日在成都揭晓,共有208篇(幅)好新闻作品入选.其中特等奖7篇(幅),一等奖5l篇(幅),二等奖86篇(幅),三等奖84篇(幅).这是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系统经过初评推荐上来的两千多篇(幅)新闻作品中,又经过复评和定评最后筛选出来的.这里入选和淘汰的剪刀差是1比9,两者均有老记者  相似文献   

13.
再谈多下去     
湖北日报自从1980年开始抓新闻改革以来,报社内外都很重视天津日报“抓活鱼”的经验,好新闻逐渐多了起来。不过这些好新闻,大部分不是出自记者之手,而是通讯员写的。这件事很值得我们专业新闻工作者深思一番。请看下面的事实: 1980年湖北日报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有两篇,都是通讯员写的;社内评出的28篇好稿中,通讯员写的12篇,通讯员和记者合写的5  相似文献   

14.
全国好新闻评选已进行了九届。从这次评选活动来看,不论是获奖作品或落选作品,都有个强化好新闻意识的问题。那么,如阿才能采写出好新闻作品呢?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有三条: 一要抓题材。抓不到重大题材,就写不出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好新闻作品。有人曾经反对这种看法,说这是“题材决定论。”对文学创作来说,也许“题材决定论”是错的;但对新闻来说,则必须坚持这一条,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新近变动的反映,没有重大题材,则写不出有份量的报道。这一条虽已被大  相似文献   

15.
陈太龙 《传媒》2002,(12):34-34
一张报纸的水平如何,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有好的新闻。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水平如何,要看他写了多少好新闻。 究竟什么才称得上是好新闻呢?综观历年全国及省获奖的  相似文献   

16.
写出更多好新闻,是每一名财经记者的梦想。从笔者多年的新闻实践看,相对而言,“小中见大”的作品获奖的可能性较高。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好“大”“小”辩证法,既是财经记者的基本功,也是斩获好新闻奖项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8.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19.
我们做新闻工作的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使你经常采访、写稿,也难得碰上一条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鲜“活鱼”,如果一旦碰上了这样的新闻,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一定会“倚马可待”,手不离笔,笔不离纸,快写、快发,争取早日见报。谁不愿写出一条震动社会、深得好评的好新闻呢! 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精品意识”,才能真正把好新闻写好。  相似文献   

20.
发挥强势办出特色──第七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作品评选概述贾汉,李光宇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作品评选去年是第七届。受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委托,我们有机会接触200多家参评报社寄来的1000多篇稿件,学到了别人的长处,确是一件幸事。过去,认为地市报纸是“小兄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