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编辑手记——供青年编辑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编辑工作,不仅要“编”,而且还要“辑”。大凡编和辑都要动笔做些记录,这就是我们说的手记。手记的本意,是笔记、日记、札记之类,应用到新闻采访和图书编辑方面,就是指采编过程和审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的具有新鲜内容和心得、体会的短文。新闻采访中,这种文体较为常...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创造性的工作,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具有间接再创造的性质和隐匿性的特征。信息革命的浪潮深刻改变的不仅是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与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新闻编辑职业角色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新闻编辑除了要熟稔掌握组稿、编稿、组版、校对等传统技能,还需要拥有新闻策划、新闻整合等从事现代媒体采编事业必备的再创作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编辑再创作在提升媒体竞争力中的作用,然后论述了新闻编辑实施再创作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闻采编系统已经被各家纸质媒体广泛应用,电子原稿取代纸质原稿,这使校对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成为过去时,即那种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的"校异同"模式转化为"校是非"为主的模式。由于校对客体、方式及功能的转换,新闻校对工作也呈现出再定位的趋势——向编辑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波日报让即将走上记者岗位的人先做一段时间校对,时间两个月,作为上岗前的培训内容之一。实践证明,让新记者先做校对大有好处。首先,对新记者本人来说,有利于尽快熟悉采编流程,较快地进入角色。校对接触的是编辑编过的发排稿、照排室排的小样、总编签发的大样等,让即将上岗的记者做一阵校对工作,使之对整个编辑出版过程有所了解,并体味记者努力写稿、编辑精心编稿的甘苦,领教总编对具体稿件是如何处理的,提出了什么要求。这样,记者走上工作岗位后,采写的稿子就会比较到位。其次,让新记者先做校对,有利于提高报纸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业向纵深发展,许多新锐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了适应形势,抢占先机,各家报纸又争相扩版、增容。于是,一轮“厚度”大战如火如荼地上演了。校对工作也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向编辑化方向迈进。其特点是:校对客体单一化;校对方法通读化;校对功能是非化;校对责任明确化。总之,编辑化的校对工作较之于传统的“对字匠”工作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字核对,而是从对技术性差错的处理跨越到对新闻稿件内容以及整体版面的把握上。一定意义上说,校对已具有了部分编辑职能,成为编辑工作的延续和有力补充,因此,称…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与新闻采访共存于一个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版面编辑在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修改、校对、整理时,它的劳动成果是凝结在别人的作品中的,是不为人知的。编辑工作是一项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版面编辑可以通过编按专栏、  相似文献   

7.
《金融时报》每周六刊,对开12版,全国设有15个印点,金融时报社新闻的快速、准确的传递对于新闻媒体行业十分重要。报社记者每天传回报社大量新闻稿件。为了让这些稿件迅速出版发行,报社采用采编系统,使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在电脑上完成写稿、改稿、组版、校对、传送、签发的全过程,并能对稿件进行多项统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采、编、排、发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筱云龙 《大观周刊》2012,(18):132-132
作为新闻传播隘口的守将,新闻编辑已经由曾经的校对、改题、审稿、节目编排等向着对新闻采编负重要责任并运用现代化操作手段进行全局掌握的方向发展,这不但对电视新闻编辑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编辑个人,为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纸质媒体的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办公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数码照片技术和新闻采编网络技术,在新闻采编出版工作上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全国有2000多种报纸,大多数报社都利用新闻综合业务网(简称新闻采编网)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记者可以通过电脑扫描将新闻照片输入新闻采编网,处理成数字化图像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为出版部门编发照片提供信息;发稿部门通过采编网编发所需照片,使新闻记者和出版部门的采编工作都变得更加快捷、科学,大大提高了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新闻采编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新闻照片能够转变成为存储在采编网络中数字化的…  相似文献   

10.
桂红星  李边 《新闻前哨》2005,(9):103-104
随着新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从业人员丢掉了他们的传统武器——纸和笔。记者使用先进的笔记本电脑传回稿件,文字编辑通过局域网修改传递稿件,组版编辑网上选稿编排版面,校对、检查人员也在网上校对稿件。传统意义上的“原稿”不复存在,校对功能发生变化,从“校异同”转为“校是非”为主,带有更多的编辑属性。校对环节有所弱化,劳动强度相对减轻,如何把好质量关,检查环节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检查工作的规律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1.
8月5日,浙江日报召开洪加祥新闻作品研讨会。这表明浙报集团对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视,鼓励记者编辑多写多编新闻精品,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集团总编辑杨大进到会并讲话,副总编辑陆熙、徐峻参加了会议。浙江日报采编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采编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副总编辑冯卫民主持。会上,大家对洪加祥的新闻作品和他深入基层、努力实践“三贴近”的采访作风等作了充分的研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许多报社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采编人员在网上写稿、发稿、签收稿件、编辑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告别了纸质稿件的繁琐,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采编网络化后校对工作的参照物(纸质原稿)已不复存在,这对传统校对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校对工作的内涵、操作方式和程序已发生了变化,校对该如何适应这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李曼 《新闻传播》2012,(9):185+187
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必须是名合格的记者,绝不只是面对电脑,编编稿子,组组版子,更应该"走转改","三贴近",这样对自身从事的编辑工作百益而无一害。从事多年的编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更有了编稿的底气。一、只有"走转改",编稿子才有底气作为编辑,因为工作所限,往往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来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脉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不少有价值的好新闻也常常因此被忽略。  相似文献   

14.
采编分开是目前一些电台新闻部采取的一种工作运行机制。采编分开,使采、编人员相对固定,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其好处不在此赘述。这里着重论述的是在采编分开工作运行机制中如何加强采与编的信息沟通,提高节目质量。笔者认为,架通采与编的桥梁就是建立新闻档案。一、新闻档案——有别于资料室存储的资料。新闻档案体现了资料的动态性、指导性。资料的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出版界一些热心的人士围绕“编辑有学无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无意于对编辑概念作任何界定,只从编辑角色转换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梳理出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并阐述21世纪市场经济中中国出版业改革的编辑角色转换模式。 一、书斋模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编,次简也。”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日编;“辑,车和辑也。”辑与集同,合也。可谓,编辑的本义即收集整理,按次第编辑之。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为编辑。编辑整理后的作品是经过精心筹划、选择、收集、整理和加工后的结果,体现了编辑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张瑛 《新闻采编》2005,(2):47-48
随着报纸网络化、无纸化办公的运用,一种新的采编工作方式也随之出现——编排合一,校检融合。这是一种工作的整合现象。编辑集编稿、组版于一身。对于校对而言,将脱稿工作,也就是以前的检查工序。从依稿“校异同”过渡为无稿“校是非”。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带动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校是非”成了工作的重心。在没有原稿的情况下,要保证校对的质量,提高全面综合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编、排、校分开使编辑工作与校对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承担,使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相适应:但实践中,对于部分科技期刊如高校学报,大多由于规模和财力限制决定了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置专职的校对和排版人员,而且编辑人员既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知识,又对作者的修改稿进行过审读和加工,所以由编辑同时担任校对和排版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新型报纸图片编辑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界 如 何建 立图 片 编辑 运行 机 制?此文 可帮 助 我们 开阔 思路 。作 者 借 鉴 国 外 的 报 刊 传 播 经 验 和 理 论 ,从 对 “新 闻 摄 影 ”的 概 念 解 释 、生 理接 受 规 律 、读 者 阅 读 习 惯 的 变 化 和 视 觉 心 理 等 几 个 方 面 ,说 明 了 重 视 并 大量 采 用图 片作 为 信息 载体 的 一种 必然 的 发展 趋势 。在 图 片编 辑机 制 的设 想方 面 ,作 者 介绍 了 写 作 、编 辑 、设 计 工 作模 式 ;在 图 片 编 辑的 职 责 、任 务 与 素质 问 题上 ,提 出了 一 些具 有操 作 性的 设想 和 建议 。本 刊发 表 此文 ,期 望进 一步 引 起报 界同 仁 的重 视,加快 建 立符 合各 报 实际 的图 片 编辑 运行 机 制。  相似文献   

19.
编辑,是由编和辑组成的。照《辞海》解释:编者,制作也;辑者,聚集也。按照编辑工作的程序来理解,我认为,编辑工作的前道工序应为“辑”,即收集材料(选择稿件);其后道工序才是编,即加工整理检校出版。可以这样说,“辑”乃“编”之基础和先决条件,无“辑”便无“编”可言,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在新闻宣传中,“辑”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固有的特性,它不再是单纯地收集材料,而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蕴涵了策划和组织的成分。但它又有别于策划和组织,策划和组织是一种总体的构思,宏观的把握,高屋建瓴。编辑收集材料,则是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编中文字校对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新华社对自己新闻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中文文字校对工作的要求也日趋严格。中文校对软件已成为新闻信息化中协助校对人员的常规工具,但校对效果却差强人意。利用中文稿件数据库资源,实现校对软件与新闻语料库协同工作,探索智能校对方向可有效弥补校对软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