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它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然而在实践中,很多记者把消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这一特点等同于"报道事情的概念而不讲具体的内容",从而使很多消息读起来空洞乏味,让读者望而生厌,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好的消息应包含四类事实  相似文献   

2.
普京"可控民主"与俄国新闻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6,(19):63-65
俄罗斯总统普京从2000年执政以来,在政治上坚持认为民主应该受到控制,在实践中实行可以控制的民主。在对待新闻出版的问题上,普京坚持新闻自由,但反对滥用新闻自由,主张新闻应当负责任。  相似文献   

3.
闻一 《全国新书目》2008,(16):18-19
普京的8年执政已经结束,然而普京时代并没有结束。普京的影响将继续存在,普京的力量将继续存在。普京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淡出俄罗斯的现实。一个作为总理的普京将会在未来的俄罗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8年普京是个谜,未来的普京依然是个谜。本文摘自《普京之谜》,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真实与真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地报道发生的事实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许多事情,媒体不可能都去报道,写什么不写什么,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总有个指导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真理。真实与真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实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是对主观认  相似文献   

5.
赵荣涛 《军事记者》2001,(12):18-18
院校报道因其点小、面窄等特点,常常被报道员误认为是报道的荒洲。两年前,我刚当报道员时,也常常因为院校里没有什么可写的,没有部队发生的事情多而苦恼。但两年的实践我发现,院校也有许多报道优势,只要你留心,新闻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13,(12):70-70
克里姆林宫新闻局12月9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撤销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据报道,新组成的“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将由俄著名电视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领导。普京还责成政府在一个月内采取成立新的新闻社的必要措施,把“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社纳入“国家战略企业”名单,负责在海外报道俄联邦国家的政策以及俄罗斯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上每天发生不可数计的事情,有些事情成为新闻,有些事情不成为新闻,这并不单纯以是否登报广播为准,而应当以客观事实是否具备新闻的基本因素为准。客观事实具备了这种因素,不报道也会在社会上传播;客观事实缺乏这种因素,即使作了报道,受众也不感兴趣,不予注意。这种因素,就是新闻事实的超常因素。新闻内容一般化的原因多年来,新闻界经常为克服新闻内容一般化而努力。大家感到,许多新闻内容平淡,事实一般,无鲜明特点,无独有个性,相互雷  相似文献   

8.
读报三题     
五里 《新闻三昧》2004,(4):20-20
翻开5月16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看到一幅大照片“大选角力普京胜”(新华社/路透),报道了大选中稳获胜券的普京在大选还未结束时,5月14日参观了俄罗斯拳击队,并与两届奥运会冠军得主奥列格、塞托夫在角力,联想到大选也是一场角力,故标题一语双关地点明“大选角力普京胜”,很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9.
新闻魅力是指新闻本身所生发的吸引力、凝聚力。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有魅力呢?不是的。有的新闻让人看了感到平淡乏味,有的感到好像在接受训教,还有的让人感到像听“王婆卖瓜”。类似这样一些新闻作品,就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不会有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对新闻魅力作一研究,对指导新闻实践,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事实的魅力是第一位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事实在前,报道在后,这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大者如海湾战争、丽江地震等毕竟是少数,而又是普通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无线接触到的。相反,一些看似小事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太明显,甚至不经点明连身临其境的人都不易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不在能否碰到,而在能否发现。下面笔者就十数年的采访所得,谈谈发现的方法和途径。1、转换视角,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一种氛围中,习惯从某种视角去观察事物,所以看到的景观往往没有什么变化,也就难以发现新闻,著变换一个观察的角度,就可…  相似文献   

11.
速览/国际     
《新闻实践》2014,(1):6-7
俄罗斯国有媒体大改组俄罗斯之声被撤销 2013年12月20日新华网讯:根据俄罗斯一项最新总统令,近期将成立新的国际新闻通讯社“今日俄罗斯”,它将在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总统网站近日发布公告说,根据总统普京签署的《关于提高国有媒体效率的一些措施》总统令,俄将成立新的联邦国有企业“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新通讯社主要任务是在国外阐明俄罗斯的国家政策以及报道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赵永华 《新闻记者》2011,(12):15-19
普京是一位善用媒体展现自我的国家领导人,他在国内的高支持率与他的媒体公关不无关系,他通过媒体展演的良好形象使其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喜爱。但是,在多元的俄罗斯舆论空间也存在着对普京执政的批评指责。2010年普京挂历事件很好地证明了普京媒体政治公关的成功和由此产生的强效果,同时也呈现出人们对普京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俄罗斯舆论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普京是一位善用媒体展现自我的国家领导人,他在国内的高支持率与他的媒体公关不无关系,他通过媒体展演的良好形象使其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喜爱。但是,在多元的俄罗斯舆论空间也存在着对普京执政的批评指责。2010年普京挂历事件很好地证明了普京媒体政治公关的成功和由此产生的强效果,同时也呈现出人们对普京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俄罗斯舆论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每逢我写了稿子拿给新闻干事看时,新闻干事总是说“稿子平淡”;倘若寄给编辑,编辑也会因其“平淡”不予编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克服稿件平淡呢?战士张正军张正军同志: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淡则无奇无趣无味无价值。因此,平淡确实是写作之大忌。然而,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平淡又是个常见病、慢性病,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急于求成。克服稿件平淡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只能靠自己在写作实践中摸索。这里,我只能提一些方法供你参考。一、事例要精选。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应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对于一些将要怎样和即将怎样的计划、打算之类的事情,如果不是确有把握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似应少报道或不报道。这倒不是说不能发预告消息,而是说不加选择地把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新闻来报道,不仅不合乎新闻的要求,也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新闻不像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那样题材广泛,新奇事多,显而易见,引人注目。要克服这种“先天”不足,需要培养以下三种采访能力。 一.在平淡的学校生活中平中见奇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生活确实平淡,那种一看就会发现的重大新闻素材很少见,更难遇到。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看到的情况,大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某某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带病工作,学生助人为乐,等等。在这类“平常事儿”中,有的校校有之,大同小异,的确难以写成什么新闻。但是,有些平常的事情,细细琢磨一下,就会看出它其实不平常,甚至光彩夺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平中见奇的能力。如《小学生书包有多重?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对某种特定生活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对蕴含其中的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贵在发现。在基层搞报道,最怕的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总感觉没内容可写。通讯员不同于记者,面对的新闻源只是本单位。如果在小单位当个兼职新闻干事,发现新闻确实有些难。因为部队的事情几乎一样,主题教育全军统一,军事训练按部就班,部队管理剧而复始,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突发的事件,其他工作都差不多。要想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写出好稿子,就需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在基层连队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新闻素材可以写成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广,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请问.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呢?河南新郑驻军某部对学胜刘学胜同志:这个问题在通讯员中是常有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熟视无睹,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经验的通讯员或记者一下来,就会接连写出有声有色的报道来,这时候你等才“醒悟”过来: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呀!自己怎么就没有写出来?于是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