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传播技术、传播环境、传播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科普传播,本文重点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中的科普信息来源与科普传播要素,论述了信息化环境中科普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科普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发展,重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应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本文从图书馆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的必要性、可能及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席志武  徐有军 《编辑学报》2021,33(4):434-438
在融媒体时代,科普期刊作为科学传播和科普教育的核心力量,亟需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本文以2020年度50种"中国优秀科普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当前科普期刊的新媒体运营状况,并立足于用户思维、品牌意识、平台矩阵3个方面,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全面影响人民生活的新时代,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普图书出版应充分发挥传播媒介和支撑服务的功能性作用。文章简要分析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从新时代大环境、科技创新大发展和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等方面阐述科普图书出版发展的良好前景,以科普图书出版实践为例,以聚焦和垂直化为目标,探讨科技类出版社在科...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普及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科学知识,而是有意识地搜索跟工作、生活、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面对公众的科普需求,科普谣言漫天飞,轻则影响一个家庭,重则对社会生产造成恶劣影响。本文联系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关科普知识的传播,在分析科普搜索现状与根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网络科普谣言的治理现状和难题,从政府管理、推送机制、专家把关、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提出解决网络科普谣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晚报的科教新闻和科普宣传,在“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媒体的竞争,每一个因素都在强烈地冲击着晚报在科教新闻和科普宣传方面原有的优势地位,原来的优势正在被淡化,有的甚至转化成为劣势。作为晚报的科教记者和科普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与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的接触、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用科普新闻向广大读者宣传先进的科技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好形式。在几乎所有的专业报刊中,都有“科普版面”、“科普专栏”、“科普文章”。而“科普新闻”则更是普遍。为了搞好科普新闻的写作,我们应准确理解其概念,掌握其特征,运用好其写作特点。准确理解科普新闻概念科普新闻,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重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它把新闻和科普创作融为一体,既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学作品,又…  相似文献   

8.
刘明寿  陈燕 《现代传播》2007,(4):140-141
一、博客:科普传播的新载体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的科普博客作为博客家族的衍生部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谷歌搜索引擎中有关科普博客的查询结果有57.8万项.作为一种互联网上新兴的交流技术,"科普博客"的出现无疑带领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增强,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努力建设"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并将其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融媒体中心是宣传科普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融媒体中心可以引导基层舆论效果;满足基层群众的生活所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突破思维壁垒、接受市场考验,让媒体真正实现融合。本文针对目前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使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景象.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产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以反映时代生活为己任的新闻采写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从空洞无物的政治口号回归到贴近生活的实事求是;从“新八股”返朴归真为清新自然.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闻在变化中也产生了新的误区,在辩证思维的“度”的把握上,产生了一些盲区.下面是本人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以就教于新闻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短视频因其传播的优越性,被尝试作为科普的新途径.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基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科普方式开始与社交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科普类视频为例,分析自媒体科普节目的科普效果,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琨 《中国出版》2023,(5):47-52
“两翼理论”与树立“大科普”理念对新时代少儿科普创作与出版提出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新机遇。研究认为,“大科普”理念与全媒体思维应贯穿少儿科普创作、阅读、传播生态建设全流程,面向未来的少儿科普出版需回归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坚持系统性观念。进而提出三种创新实践路径:基于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美学教育融合创新的人文路径,以科学素质性别平衡发展为目标的性别书写路径,以及“双减”政策下推动校内外协作的少儿科普助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时代,科普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科学普及事业新的增长极。然而,“互联网+科普”是一种超前的理念,是一种方法和途径,更需要先进的科普传播内容。以生态文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科普”在信息化的时代迎来了发展的良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将通过信息技术从传统的科技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田,真正的做到了科学普及的润物细无声。本文通过分析科普场馆“绿色科普”在信息化时代的业态新变化,得出“绿色科普”的信息化之路是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是科技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科普工作者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让科普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时代,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4.
李锦 《新闻传播》2023,(8):59-6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日常接收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字增长,人与外界交换信息的层面、频率大大提高。全媒体时代对传统科普期刊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传统科普期刊编辑工作要加快转型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本文研究分析全媒体时代对传统科普期刊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传统科普期刊编辑工作的转型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1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年轻档案干部,要把不断地为自已"充电"放在首位,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生命的主旋律.年轻人有着思维活跃、知识面相对较宽的优势.但是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的今天,那种"一劳永逸"式的求知方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求知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年轻档案干部的毕生目标,学习将成为青年人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只有学到了真知,用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才能在政治上更加清醒和坚定,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在工作中展示能力和水平,在档案干部队伍中起到"二传手"和生力军的作用,推动档案事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科普工作有法可依,而时代的不断进步,又使科普工作的内涵和要求有了进一步拓展,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优秀通信科普文章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繁荣通信科普创作,大力向全社会普及通信新技术和新业务,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科普是科技知识普及的并称,也就是把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给大众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历史赋予“科普”以新的含义:他绝不仅停留在告诉你“是什么”这最初科普的基础上,也不满足于“为什么”这较高层次的科普,而是朝“怎样做”这更高层次科普迈进。故而,当代“科普”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普及,而是大于此概念。当代科普出版物也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一本书,而应朝多元科普全方位迈进。  相似文献   

19.
在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科普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非常重视,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这给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和促进科普出版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现根据我们对此的一些认识,谈谈树立科普出版质量观的重要性。 树立正  相似文献   

20.
一、科普刊物是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科普刊物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刊物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是青少年课堂知识的丰富、延伸和补充,"是第二课堂的第一道菜".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即第一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文史哲、天地生、数理化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这是首要的和必需的,但这远远不够.人类的文明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一条浩瀚的历史长河,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尤其是科普书籍和报刊,是青少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完善和强化课堂知识的良师益友,是青少年了解和认识人类发展历史和对其中起推动作用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产生注意和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快捷、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