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英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著名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然而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研究者,教师不免有着种种迷茫和惆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体是教师,教师以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为专业,教师的研究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存在。因此,教师更需要的研究思路应当是以叙事的方式。教师每天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命题。但是,当前"教师成为研究者"还停留在观念层面,没有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关键。教学视频切片诊断研究是选取典型的教学切片作为课堂分析对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一种课堂研究方法。其核心工作是聚焦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典型教学设计片断,分为选取教学切片、制作教学切片、诊断教学切片三个环节和教学视频切片呈现、定性、意义、标准、分析、总结六个步骤。教师掌握了"教学视频切片诊断"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我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失范现象。因此,需要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实质加以澄清和辨析,以便走出误区,消除失范现象。"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目的,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实践者与研究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人文课程研究"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响亮口号,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这个超越传统的先进理念迅即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中卷起千层浪,肇始于21世纪黎明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积极倡导这一教师新角色理论,并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用。当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教育科研引导课程改革和课堂有效教与学,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的共识。然而,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在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完美的教育理念在没有专业话语权的学校或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面前可望而不可及,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PCK概念的内涵这一概念最早由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提出,他认为构成教学的知识基础有7类,其中的"学科教学知识"逐步成为教师知识的重心与核心.学科教学知识是"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为PCK)的翻译,也有些研究者将其翻译成"教学内容知识"或者"学科教育知识".2010年上海的中学生与全球47万名中学生共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衍 《教书育人》2011,(6):68-69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1926年Bukingham在名为《教师的研究》(Research for Teacher)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教师有研究的机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严。"此后,不断有学者强调教师做研究的重要性。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他指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于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  相似文献   

7.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三教合一"教师培训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  相似文献   

8.
林苑 《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01-102
"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倡导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并相互促进。如何在教学中,更迅速、有效地解决和改进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实现教师自身从经验型到反思型教师的超越,是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教育行动研究"在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行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从探讨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及特点,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性和途径——教育行动研究。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具备了"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同时也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姜汉昌 《甘肃教育》2012,(16):22-23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探索行为依据的研究,一般由教育者,或者教育者与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过去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致使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不能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让班主任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让教师学会探讨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班级管理者走向研究者。一、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班主任是一所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教育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班主  相似文献   

10.
刘冰 《天津教育》2014,(5):44-4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感到无所适从。我认为,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提出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Z4)
一、任务型教学内涵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所提出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为理论基础。所谓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就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研究者在具体研究中,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兴趣、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对"教学环境"概念进行不同的解释和运用,如"班级环境"(classroom environment),"学校环境"(school environment),"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感知觉环境"(sensory enviroment)和教育的"微观生态环境"(micro-ecology environment)等.概括来看,它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现在,"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Buckingham,1926)也指出:事实上,教师研究并非专门领域,而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和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而且学者们围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焦点纷纷展开讨论。有学者认为,课程不是一项实现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和内容,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际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网站"(www.xqkc.com)的学术沙龙举行了主题为"教师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的网络研讨会.参与研讨的专家和教师围绕教师在课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研究的特点,如何提高教师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内涵:我们提出,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研究者,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是什么,与专业科研人员有何不同?幼儿教师的儿童研究要如何进行呢?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也称做教师行动研究、实践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探究,其目标是深入理解教学和学习,使教师成为更加认真反思的实践者,有效改进教学。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会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及其对幼儿的态度发生变化。它能够逐渐改善教师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就是"讲"课,课堂上教师"讲"几乎成为教师活动的唯一方式,人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叫做"满堂灌"(或填鸭式)。尽管专家们一直呼吁要改变"满堂灌",但现实情况是:"讲"仍然是教师的主要活动,"满堂灌"仍然占据着课堂!冷静分析一下,是下列原因所致。1.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解决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也就有了“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角色冲突。立足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这一冲突的表现及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角色冲突的原因包括历史上对教育研究和教师刻板印象的影响,社会期望与教师本身定位存在偏差以及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解决的策略包括教师要树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应明晰研究内涵,明确自我角色,找准教学研究点,积极进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0.
“5W2H”研究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骞  李善良 《辽宁教育》2002,(1):76-76,74
国外,尤其是美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教师是一个研究者".我国当下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骨干教师培训,也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事实上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是由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承担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以及开展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具有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