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章词作为一种特殊词体,从唐五代民间传唱到文人笔下历经流变,其风貌品格在北宋词坛上别开生面,至欧阳修联章词更加文人化。欧阳修联章词题材虽多为咏物、记事、抒情常见之类,但描物之笔极为细腻,篇章布局暗藏巧思;叙事写法不落窠臼,尽显联章体式之胜;抒情用笔惯用渲染,情绪反差对比强烈。欧阳修联章词体式上虽可见前人痕迹,但从名篇组词《渔家傲》中亦可见其翻陈出新之才,标新领异之资。  相似文献   

2.
先看两个句子: ①妈妈,考试一结束,我就来看您。③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徐珂《冯婉贞》) 这两个句子们都有“结束”,它的字形、读音完全相同,但其含义截然不同,①例意为“完毕,不再继续进行”;②例意为“整好装束”。这里,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联章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些联章词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些具备了代言与表演的特征,实是戏曲之先声,有些联章词反映了唐代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风俗人情,有些联章词甚至成了知识和思想传播的宣传性教材。唐代联章词直接影响了后代的联章词的创作,强化了诗歌的叙事性与表演性,为曲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5.
在古今汉语中,“一”都是数词,但是它的用法相当灵活,除了作数词以外,作动词、副词的用例也比较常见。一般《现代汉语》教科书在讲解复句,特别是紧缩复句的时候,都要提到“一……就………”的句式。在这类句子中,“一……就……”所关联的两个部分,有的是顺承关系,如:“鹅一看见他,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有的是条件关系,如:“他一来,就开会。”其实,这种句式也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形成的。古代汉语中,“一触即发”、“一拍即合”至今还有极强的生命力。“一……就……”的句式跟它们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往往会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固然好,但课文中的大多数词语,只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就能解释清楚,而且比生搬字典上的解释,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  相似文献   

7.
学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就可以解决。但也不需个个词语都查字典,只要注意语境,也能释词。例如: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火烧云》)这里“天空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就是“恍恍惚惚”的演绎,也就是对“恍恍惚惚”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联系语境释词例谈○李屏寅(瑞昌市实验小学)本着“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原则,教师要注意并善于联系语境。直接从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中,择取现成的材料解义释词。试举例如下。1.“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相似文献   

9.
阜阳方言中具有丰富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借助附加、复合、修辞等多种手段进行构词,其产生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到阜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反映了阜阳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  相似文献   

11.
释词方式,是语义学上训释词语的方式。传统语义学上释词方式主要有直训和义界,而笔记小说中所见之对释词现象,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探源。本文主要对笔记小说中的这部分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逆向释词     
屈指算来,传统的释词法已有十数种之多:用同义或近义词解释、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用否定副词“不”加反义词解释、用形象描绘法解释、用具体说明法解释、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法(即分析法)解释、用追本溯源法(查成语、典故的出处)解释、用比喻法解释、用直观法(眼示、手势、图示等)解释、用对比法解释、用扩充法(用词索分别组成两个复合词)解释、用由音及义法(由词的多音,引导体会词义的变化)解  相似文献   

13.
杜诗释词     
杜诗不仅措词多有所本 ,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而且自铸伟辞 ,多用口语 ,雅俗并存 ,错见杂出。一部杜诗 ,无异于一座丰富的语库。今就其习见词的特殊用义 ,以词书所未函 ,及新旧注所未注 ,或释之、注之而误者 ,凡 1 5词 ,排比其类而求其义。若内证能明者则以杜释杜 ;内证少者 ,或求其义之本源 ,或别求旁证 ,意在简明而能发明其义而已  相似文献   

14.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裨益。大方之家,勿以附骥尾而哂焉。障绰《叶净能诗》:“忽有一将军,身穿金甲,障上兜鍪,拔剑上殿,拟斩岳神。”(《敦煌变文集》,218页)  相似文献   

15.
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指在汉语发展中,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致使古今词义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常常被忽略,很容易以今义解释古义,造成误解误读。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弄准词义,以免简单地以词释义。下面对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简作例释。  相似文献   

16.
“超义词”例释理由在汉语学习中,有些词在特定的句子中,其词义在辞书中是无法查找到的。对这些词人们往往从句子角度将其归为某种修辞现象或语法特例来加以解释。例如:“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以至于对自己的事都一点也不敢豪横…...  相似文献   

17.
同义重用词,有的称为“重言”,有的称为“同义连用”。其特点是把作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单音词放在一起使用。它们分别使用时,往往各自保留其原来的词义,但连在一起使用时,它们又着眼于共同之处。取其整体意义, 教这种语言现象时,切勿搞字字落实,把一些按整体意义解释的词释得支离破碎,造成读通句子的障碍, 现结合教材,简作例释。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殂死亡;崩,古时也指皇帝(?)死亡,崩殂重用,只能看作一个词,解作一个词,解作“逝世”、“去世”。  相似文献   

18.
<正> “英雄辈出”不能写成“英雄倍出”“辈”的本意是一百辆车,也指分行列的车,《说文解字》:“若军发车百辆为辈”。由此引申出同一类,同一批。如杜甫《岁晏行》:“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成语“英雄辈出”就是指一批一批的优秀人物出现,而不是指英雄人物成倍成倍的出现。有的同志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本意,误认为是“英雄成倍出现”,所以将“辈”写成了“倍”。“装潢门面”不能写成“装璜门面”走在街道,或者是浏览一下报纸,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将“装潢”写成“装璜”的现象。“潢”  相似文献   

19.
<正> “环境幽雅”不能写成“环境优雅”《太原日报》八四年十二月八日第四版《友谊舞,洁白的羽毛寄深情》一文有“舞蹈优雅、轻松、抒情,参加人数不限”语。这里将“幽雅”写成了“优雅”是错误的。“幽”:深远僻静。如杜甫《有客》诗句“幽栖地僻经过少。”“幽雅”是僻静雅致。而“优”同“劣”相对,是优良、美好的意思。人们可能感到幽雅的环境很美好,所以将“幽”写成了“优”,这是不了解“幽”的本意而主观臆断造成的。“力挽狂澜”不能写成“力挽狂浪”“澜”指大波浪。如波澜壮阔;推波助澜。李贺《巫山高》诗句“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这里都不能写作“浪”,否则,很难表达狂澜喧天的景象。“浪”,指一般的波浪。如:  相似文献   

20.
南北朝碑刻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正确释读南北朝碑刻文献词语,对疏通碑刻文献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史,具有积极作用。这里“望菀”“归首”“孤融”“平反有悦”“婚母”“一湌之惠”等条碑志典故词,就是该时期碑刻文献词语的重要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