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三读三议”法《一定要争气》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写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和留学时候发愤读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课文以“争气”为线索 ,结合典型事例 ,展现了童第周这位科学界伟人的风采。我们认为用“三读三议”的方法教学此文 ,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 ?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 ?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相似文献   

2.
傅余宏 《云南教育》2002,(31):35-36
《一定要争气》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配合课文的一幅图是描绘童第周在路灯下学习的情景。课文共6个自然段,分三部分介绍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说明了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外国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教学本课,应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和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明白课文中两次写“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思想教育。一、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运用课件或挂图,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定要争气》(六年制五册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 ,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难点是体会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抓住“争气” ,统领全文 ,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一、抓“争气” ,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教学中要抓住“争气”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疑…  相似文献   

4.
教法一三读三议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 ,所以他要争气 ,争取在第二学期把成绩搞上去 ;第二次是童第周到比利时留学时 ,由于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 ,而他又想完成一项连他的导师都没能完成的高难度试验 ,所以他要争气。课文所写的两次争气是有质的不同的 :第一次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课文中“一定要争气”这句话反复出现,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楚,而且不断深化着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得童第周自我“争气”,为国争光的形象更加鲜明。基于课文以上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扣住重点词“争气”作为教学的立足点,顺藤摸瓜,实现其教学目的。一、探寻“争气”的缘由童第周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书少,文化基础差,这是他争气的  相似文献   

6.
《一定要争气》讲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赞扬了他刻苦勤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两件事都提到“一定要争气”,都含有要有志向,要有自信心,要肯努力的意思。但两次“争气”在层次上、目的上又有所不同,即第二次比第一次要深一步,是为祖国争气,为中国人争气。通过两件事,理解童第周心里想的两段话,理解“争气”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定要争气”课文中第一次提到“一定要争气”是童第周经过努力取得优秀成绩后心里想的。教学可以由课后思考题直接切入…  相似文献   

7.
《一定要争气》 [作业分析] 《一定要争气》课后有三道作业题,总的要求是进一步理解“一定要争气”这个中心的。第1题有2个小题,是教学的重点。要指导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定要争气”这个中心,揭示了童第周的高尚的思想境界。第1小题,反映了童第周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单纯、朴素的志气。第2小题中的“一定要争气”的内涵,比第一个更丰富更深刻,童第周的品格也更高尚了。在指导时,要抓住童第周二次的“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定要争气》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中国人员争气的动人事迹.全文以“争气”为文眼,一以贯之,洋溢着童第周强烈的爱国志向和爱国豪情,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文眼“争气”,渗透爱国情志.一、抓“争气”,渗透坚志.课文一至三节,主要介绍童第周贫穷的身世和在中学刻苦求学的情况.全文先后三次出现“一定要争气”,第一次讲到“争气’,是在第三节.“争气”的意愿和信心是什么,坚强的意志和前进的动力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讲析这一部分教材时,可提出下列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1、童第周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里?他的思想成长跟家庭环境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问什么,怎样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作出精心安排,做到胸有成竹。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主要写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可贵精神呢?初读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课文讲谁要争气?争什么气?怎样争的?结果如何?此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第一件事时,可以先问:  相似文献   

10.
《新三字经》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德为先”,可采取以下渗透方法: 一、审题入手,先声夺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文眼提问,就会收到高屋建瓴作用。譬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我就设问:“争气”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课文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他两次“争  相似文献   

11.
复习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不是学期末的“算总账”,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密切相关,既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更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端正观念,讲究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一、系统复习,掌握复习方法1.以教材单元为单位归类复习教材的编排本身就有类别之分,如九册第一组课文侧重于写景类文章,第二组课文侧重于写人物,第三组课文抒情,第七组课文主要写动物,而且在第三、第五两组安排了“体会句子的含义”、“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样的训练重点,这本身就是以类相聚。需要注意的是应有“大局观”,如果一课一课再…  相似文献   

12.
围绕重点加强训练──第十二册第三、四组课文教学建议于永正江苏特级教师部编语文第12册第三组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一训练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读是写的基础。因此,教这一组课文时,首先要读好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奶奶要晒太阳”,第二部分写小林想办法让奶奶晒到了太阳。第二部分中小林给太阳、云、风三次打电话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郭定梅第五组[教材简析]本组有三篇讲读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飞夺沪定桥》《只有一个地球》,一篇阅读课文《我的新朋友——电脑》。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教材,明确意图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理清课文的条理,再通过学习“读写例话”加深认识,然后在“听话·说话”训练中把自己或父母做菜的顺序说清楚;在作文训练中,按一定顺序将自己一家人是怎样度过星期天的叙述清楚。其相对独立性表现在训练序列化,既是前阶段的提高深化,又是后阶段学习的前提。如本次作文要求按一定顺序写,写作前要运用第三单元学到的写作知识列出作文提纲,写作中要把主要事情写具体,这又为第七单元的写作“详写和略写”作铺垫。因此,在教学时要做到训练目标明确,既…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语六册第六单元是由两篇看图学文和两篇参观记组成。根据这组课文的特点,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课文的“顺序”入手,理清文路,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组材的方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特点。《送水》是按由近及近的顺序写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划出各自然段中的首句,即“蓝天下面的麦地里”、“村边路旁的几块麦地里”、“在割过的麦  相似文献   

17.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3自然段时,我在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等关键词语,感悟出司马迁的高贵品质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大胆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使人物形象刻在脑海之中,人物品质震撼自己的灵魂。如此处理,充实、拓展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即:读懂原文抓中心、选择重点作感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联系实际谈感受。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等课文。我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写感想的“小练笔”,让学生谈体会、说收获。  相似文献   

19.
语文第十册     
第五、六组:注意文章的细节。这是第五、六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它是第四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抓住文章要点,考虑周到”的深化。第四组只提出:“要抓住事情或事物的几个要点,要把与要点有关的情况考虑周到”,解决“使人信服”的问题,而第五组则进一步提出“要把能够突出中心思想的地方写得特别细致”,解决“使人印象深刻”的问题。第五、六组课文都是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八册作文训练的重点是继续练习写片段。要求内容具体、真实,不说假话、空话;要按一定顺序写,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师要围绕这一训练重点,联系有关课文,结合各单元“读写例话”,指导好本册7次作文和3次“练笔”,为写成篇作文打好基础。第一单元安排了一次写植物的“练笔”和一次记事的作文。“练笔”的范围及要求是“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写一个片段”。“可以写植物的外形,也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用途。无论写哪一个方面都要抓住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之前,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进行观察”。指导时要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