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2.
南宋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中有一段很有名的故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东坡因问曰:“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须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1)  相似文献   

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4.
"早恋"与"来往过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不是‘早恋’而是‘来往过密’”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后,全国多家报刊及网站先后刊用。我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我提出的观点的重视和支持。但是由于有些报刊和网站选登的内容只表达了我的文章的一部分观点,因此造成一些读者的误解。如一位家长说:“教育专家说,不要用早恋这个词,应该叫‘来往过密’。我不在意叫什么,问题是念中学的男孩女孩来往过密,没有任何好处。教育部门要解决的是,让男孩女孩在这个时期专心学习,不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交作业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指着作业本上的"鄂博"二字问我:"老师,‘鄂博’是什么意思啊?"我心里咯噔一下,无言以对。这个词,我以前的确没有见过,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的脑子像陀螺一样飞速转动起来:这不就是一个词吗?今天借此学习一下,也没什么丢面子的,毕竟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我问他:"你这个词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小男孩笑着说:"我是从资料书上抄来的,不知道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相似文献   

7.
每月作文题     
《语文教学之友》2014,(11):F0004-F000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句曾经广为流传的名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一个词是‘我’”。然而当代作家毕淑敏却说:“我很重要”。对于“我”和“我们”,人们着眼点不同,因而强调的对象也就不同。“我”和“我们”,孰轻孰重?这自然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笑话     
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和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时,我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优秀’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呀,‘特级教师’呀,一点都不可耻,相反,这让我们都感到自豪,因为这本身也是我们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哪怕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  相似文献   

10.
教,还是不教     
在初语教学中,我发现《大纲》和教材的某些要求不相一致,也很不具体,很不明确,伸缩性较大。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一、不统一或脱节。例如:《大纲》要求初中一年级掌握词组最基本的四种:联合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和动宾词组。而在初二册《词和词组(二)》中却有“比如‘从北京’是由介词‘从’和名词‘北京’组成词组”,这是指的什么词组是很明白的。在初  相似文献   

11.
一位成功人士曾向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我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我失业了。经理对我说:‘你很幸运。’""‘幸运!’我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是的,你很幸运。’他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1、某,某也。这是注释的基本格式。解释的词在后,被解释的词在前。意思是某一个词当解释为另一个词。如:《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毛传:‘贯,事也。’ 2、者。‘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特别的坦不代词,它加在被解释的词的后面,组成‘某者,某也’的格式。古书注释中使用这种格式的不少。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郑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3、言。这个词加在解释的词语之前,组成‘某,言某’的格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滥竽充数》(苏教版第九册)。教师问:"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吗?"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问道:"为什么对齐宣王用‘死了’这个词?""这有什么好问的?人死了不用‘死了’这个词,难道还用‘活了’?"于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火苗在教师答非所问的调侃中熄灭了。  相似文献   

14.
"三优妈妈"     
戴玥带来了一本书,名叫《非常妈妈》。我看着那封面上的已归类妈妈,心想:我也来给妈妈归归类吧!我趁着妈妈晚餐睡觉的那会儿工夫,好好打量了一下妈妈。嗯,脑袋较大,应该是知识丰富,那就是‘智慧妈妈’。我轻声地说,生怕吵醒她。身材很好,也算‘漂亮妈妈’。我自言自语,性格也很可爱,当‘天真妈妈’也不错!对,我把妈妈归类到我自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9.11’事件"、"‘911’事件"、"‘9-11’对美袭击事件"之类的用法,开始大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中。实际上,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之表述形式,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属于不规范的表述形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9.11’事件"之类用法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九一一’事件"。对这类不规范用法的规范与廓清,对于我们肃清目前各种出版物中大量存在的诸如"‘九.一八’事件""‘3.8’大案"、"台湾‘3.19’枪击事件"等之类的不规范的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化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绮华 《小朋友》2004,(9):2004
三“么”魔法小时候,有一天我作文写不出来,妹妹看我苦着脸发脾气,一直问:“你要写什么?”“为什么写不出来?”“你可以想想怎样写?”我心情不好没理她,她却像饶舌的八哥一直重复这些问题,最后我不耐烦了,照她的句式大声回答:“我要写‘大扫除’、写‘为什么要大扫除’、写‘怎样大扫除’”我一说完,好像得到魔法似的,马上找到灵感了;而且发现这个“魔法”之后,大部分作文都是用这方法“过关”的。现在我就告诉你这个“魔法”吧! 我把它取名为“三么魔法”,简单地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词。  相似文献   

17.
才能可以用斗量,这是不是很新奇?古人是怎样把才能与斗联系起来的?我们不妨追寻一下成语"才高八斗"的来历。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明·刘效祖《词脔·沉醉东风》:"信口诌,说甚么才高八斗。"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  相似文献   

18.
作家萧乾曾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残废"一词来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