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是跨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是矛盾的统一体。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重在使学习者具备多维文化视野,从而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则是在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中,能够尊重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不被异文化同化,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帝国的形成及其遭遇到的抵制 全球化进程中无论是资金的流动还是跨国公司的运作或是互联网络作用的实现都离不开人际交流,特别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之间的交流,人称这种交流为跨文化交际。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是英语。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步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46-4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是英语.英语几乎到了霸占世界传媒的地步,所以有人称英语为语言帝国主义。语言承栽文化,语言的霸主地位导致了文化上的霸权意识。文化霸权一旦形成就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像经济学家们寻求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一样,语言学家,教育学家们也试图在倡导一种新的英文变体——国际英语,这种国际英语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土,在文化上是中立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多向度审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心态,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方凌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35-38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人类道德挑战,大学的道德教育应当积极应对,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培养出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民族意识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和具体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异化翻译途径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渗透性是异化翻译途径的理据。汉译英采用异化策略是传播中华文化需要,构建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英译汉采用异化途径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达到丰富汉语语言、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唐彦妍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52-52,82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总是受着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它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今天。全球化趋势不再是幻想的现象,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社会发展和重树个人文化意识的趋势。它给英语教育带来了什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适应这种趋势?这篇文章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几点在外语教学与科研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广告所处理的信息主要为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日益趋同。虽然各国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性,但是人类本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都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就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共识。不同文化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是翻译中可能并且应该采用归化方法的客观依据。商业广告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行为,广告的“ACCA”的功能要求广告的译文必须接近读者,以读者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的课程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化”的问题与理论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不管人们对它采取批评还是欢迎的态度,都不得不承认,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它已经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生活和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的课程,作为选择、传播、创新知识的课程,也同样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87-9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对自身软实力的建设和维护。孔子以及孔子文化作为最有影响力、最为全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符号从16世纪末起被传播到国外,且日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孔子学院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事业和产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本文通过客观全面地解读孔子的符号特性,分析孔子作为当今中国对外传播中最有力量和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在全球理性化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怀疑论者和全球化的支持者的共同立场提出了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特点以及全球治理的内容等现时代许多根本性的议题。全球化正在重组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使得行使权力的地域和权力主体发生了变化,使得世界政治遭到新限制和国家权力遭侵蚀。虽然存在挑战,但由于多重政治进程共同发挥作用,创建世界新秩序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怀疑论者和全球化的支持者的共同立场提出了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特点以及全球治理的内容等现时代许多根本性的议题。全球化正在重组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使得行使权力的地域和权力主体发生了变化,使得世界政治遭到新限制和国家权力遭侵蚀。虽然存在挑战,但由于多重政治进程共同发挥作用,创建世界新秩序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法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英语语言能力,更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英语语用能力。采用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施麟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45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孔子的语境思想可以概括为因人而言,因时而言,因地而言,因事而言。贯穿其语境思想的根本原则是中和得义。中和得义原则和西方语用学的恰当原则表面相似,但也存在巨大差异。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进化论"适者生存"的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李晓琴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1):100-101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从加快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感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思考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研究的走向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在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英美文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晓峰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8(3):7-11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艺学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冲击,一方面是西方理论引入导致的西方理论话语统治理论界的局面。事实上这两个困境都可以归为全球化和民族化的矛盾,因此中国当代文艺学要创新必须注意民族化建设。然而,民族化对于中国文艺学并不是新问题,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倡导过民族化,但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民族化内涵也有所不同,只有解决好民族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文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知识界来说,全球化问题带来的期待与困扰只是中国现代化追求与焦虑的持续延伸而已。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而来的,是全球各种利益集团的权力与利益的摩擦与冲突。在这其中,文化传统既成为潜在的资源与优势,也成为某种维护群体生存的壁垒,因而中国现代文论家们力图在西化、现代化与复归传统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与协调。他们在文学理论领域所做的沟通中、西的工作就是这种平衡意图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艰难的工程,至今尚未完工。而且,这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的兑换与沟通容易导致对自我生存境遇的忽略。因而,在面对西方理论话语的时候,必须在理论思考之中引入第三个雏度——民族自我的当下生存境况,以此使得我们的理论思考成为民族传统的动态建构过程的一叶。 相似文献
19.
程然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0):2-3
所谓“全球化”,一般认为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的跨国化、一体化和协同化。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基本上是一个共识。全球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不仅是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需要应对的问题,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着从国外汹涌而至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文艺作品、社会理想、价值观念而漠然置之,固然不行;消极应付,也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对话”中去。这里所说的“对话”是一个阐释学的概念。加拿大著名教育学家大卫…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语境下考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针对其中存在的教育价值观不健全、教育目标的全球化取向不突出、教师缺乏全球素养、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目标的全球化,在教师教育中加强全球教育,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