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明治28年)夏,日军入寇台湾,进占台北。五月二十五日(6月17日),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于旧巡抚衙门举行始政典礼。十月四日(11月20日),日台湾总督府开“全岛平定祝贺会”于台北;发布台湾住民刑罚令、台湾住民治罪令、台湾住民民事诉讼令、台湾监狱令,筹设台北监狱,压制台民。台湾总督府代表日本政府,统治台湾达半个世纪。总督由现任陆海军大将或中将充任,隶属日本内务大  相似文献   

2.
日本占据台湾50年,为推行其统治之策,日本在台湾社会特意扶植了一批“亲日台人”,其中,辜显荣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在日本侵台当初,就充当日本侵台军队的“带路人”,而且在其后的生涯中,始终积极为台湾总督府“治理”台湾出谋划策。辜显荣为日本可谓“竭尽全力”,他通过与中国上层政治人物的一系列面谈及信函联系等方式,竭力诱惑这些人物“臣服日本”,永远充当日本的附属国。从辜显荣的部分信函可以看出,辜显荣确实为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大陆“呕心沥血”,凸现出中日近代关系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3.
译者对 原报告的标题进行了适当更改(详见附表)。 [4] 台湾总督府官方调查课:《台湾と南支南洋》, 台北,1935年,第1页。 [5]#12 [6] 同上。 [7] 台湾总督府  相似文献   

4.
黄新宪 《教育评论》2012,(2):135-137
一般而言,日据时期台湾职业教育又被称为实业教育。初期,台湾总督府在所谓国语学校中附设实业部,并相应开设农业、工业、林业、糖业等门类的试验场或讲习所,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之用。中期,随着《台湾教育令》的公布,为配合"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政策的实施,在职业教育方面实行双轨制,对在台日本人偏向实施商业教育,对台湾人偏向实施农业教育。从1922年开始,废止台日分校制,实行所谓共学制,此后,实业学校统一分为农、工、商三种。  相似文献   

5.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割让了台湾。大量的日本文人随着日本船坚炮利的强势武力来到了台湾,进而来到厦门。内渡后的施士洁于台人和内渡台人心目中地位始终相当崇高,密集往来于西岑、泉州、厦门之间。或调解互控纷争,或探亲访友,或宴饮唱酬。1904年施士洁受命任厦门商务总会坐办,后主办贡燕业务,因此施士洁在厦门交游更为广泛,不乏有日本文人与之交游。残酷战争的硝烟和乌云并没有造成中日民间的仇恨和老死不相往来,离台内渡的施士洁以开放的胸襟和气度,开始了和日本文人的交往、唱酬、对话。  相似文献   

6.
一、民主运动台湾总督一向是由日本陆海军将领出任,到民国8年(1919年)8月,才将总督府官制第二条“总督为亲任,由陆海军大将或中将充之”条文,修改为“总督为亲任”,为尔后文官总督的伏笔。这是日本政府审度内外时势变迁的新措施。久在武官总督专制蛮横压制下透不过气的台胞,抱了一线希望,幻想情形会好转一些。首任文官总督是第八任总督男爵田健治郎。他在施政方针中大唱“内地延长主义”,将警察人员担任支厅长的86支厅,改为47郡,郡守由文官充任。民国9年(1920年),“改革”地方官制,施行州市街庄制。次年又设置谘询机构“台湾总督府评议会”,修改户籍令,准许台人与日人结  相似文献   

7.
雾社事件日本殖民统治者视台湾土著族为“劣等民族”,称高山族为高砂族、蕃族。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早在1895年8月就“训示”。欲开拓半岛,首先就要镇压土著族。从1906年到1914年的9年间,日人开始“理蕃”工作,首先对北部山胞进行武力镇压。1910年又制定“廓清蕃地五年计划”,在总督府设立“蕃务本署”,在各地增设“蕃务课”(后改为“理  相似文献   

8.
综析台湾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1895—1945)。1919年创办的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设立的研究科是专为该校本科毕业者及校长认为适当者进一步进修提高而设置的,属于研究生教育的层次。这可算是台湾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雏形。成立于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随后成立的大学院(1935年),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专门机构,台北帝国大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台湾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萌生。台湾地区真正名符其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当在“光复”之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恢复和飞速  相似文献   

9.
日据初期,为达到巩固台湾殖民统治秩序、掠夺台湾经济的目的,台湾总督府第三任(1898-1906)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把教育作为政治的延续、军事的后援,对草创期的台湾殖民地初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整备,设立小学校、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施行三轨制差别教育,奠定了日后台湾殖民地初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少台湾学生前来大陆求学,他们学业有成,民族意识强,日后对海峡两岸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史的重要篇章。有案可查的最早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是林熊征、林熊祥、林凌霜、黄再得、卢国治、杨仲鲸等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到福建的福州、厦门两地就读。林熊征出生于台湾著名的板桥林家,晚清时前来福州求学,后毕业于当地的一所师范学堂。他的弟弟林熊祥,4岁时在厦门鼓浪屿的家中随举人出身的姑父郑星帆学习。有意思的是,郑星帆竟然用福州方言来教他识字。7岁至9岁,到…  相似文献   

11.
以日占初期具有近代化风格的台北宾馆(旧称总督府官邸)为例,探讨在日占初期移入台湾的施工技术及设计观念的具体现象,并籍此找寻日占时期台湾建筑构造观念中洋风建筑屋架中的结构弱点及其建筑技术中钢构工法的一般性看法。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台湾的传布是伴随着荷兰人的殖民扩张而来的。为了拓展远东的贸易 ,荷兰人在 16世纪初占领澎湖 ,并向中国请求互市 ,但遭到清政府官员的拒绝 ,乃转往澳门、厦门 ,后于 162 4年到达台湾安平 ,并在此筑城实行长期占领。这一时期的台湾居民 ,除由闽粤两省移民来的汉人外 ,还有原住民及一些在此贸易的日本人。荷兰人为垄断贸易 ,将日本人赶走 ,接着陆续占领了台湾南部的原住民区域。 164 3年 ,又将盘踞在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逐出台湾。当时的台湾原住民处于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社会 ,在农业方面亦甚落后 ,不知稼穑之法 ,一切作物任其自生自…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抗清时,即在厦门设储贤、育胄二馆。作为招纳贤才、培养阵亡将士后代的教育机构,它以经世致用、反清复明为教育目的。曾在储贤馆就学的陈永华在台湾创办儒学,参照明朝泉州的教育制度,建立台湾的教育体系,贯彻郑成功的儒学思想,以经学为教育内容、春秋大义为道德准则,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力图在台湾实现王道理想,进而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郑成功、陈永华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创建与影响,体现了闽台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湾历史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延续性,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仅见的。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以其灿烂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卷帙浩大的二十五史,对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确乎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历史著作除了可以代表中国之传统文化外,更是后世教育之所本,因而历史内容记载之完备及史观、史论均足以影响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而初等教育历史教科书中题材的选取,乃成为国民对认识国家及奠定国民精神最重要的关键点。一八九五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同化主义殖民政策的高压下,台湾总督府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厦门 WECL 英语学院由加拿大世界交流中心同厦门市教育学会、厦门海谊企业等单位共同创办,课程分英语语言.电脑应用、国际事务三个专业。教师全部为外籍人士,用英语授课。厦门 WECL 英语学院的创办源于一种偶然,或者说是一种缘分。厦门海谊企业董事长杨鹰的女  相似文献   

16.
黄新宪 《教育评论》2012,(1):114-116
日据前期,社会体育的发展营造了体育的风气,吸引部分台湾民众参与,出现了一批体育人才。但是,日据当局以行政力量控制体育运动的发展,通过武德会积极招募会员,举办武德祭与演武大会,及通过体育俱乐部进行具体运作,背后展示的是台湾总督府鼓吹"大和魂"的企图心。  相似文献   

17.
1842年8月,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厦门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鼓浪屿沦为帝国主义的万国租界。1858年后,英美等国资本家,首先在厦门创办一批工厂企业,雇用大批劳工,厦门就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最早诞生的地区之一。厦门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陈嘉庚创办新型学校,是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厦门迅速传播,以及我省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厦门原是一个海岛,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期的对外贸易要地之一。厦门人民具有光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早在1387年,明朝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派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造城堡,始称为厦门城(又叫中左所)。从那时候开始,厦门人民曾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倭寇侵扰的斗争。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扰活动被肃清以后,厦门的对外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明朝末年,西方殖民主义者荷兰侵占我国台湾并向我大陆侵袭,厦门军民曾进行过反抗荷兰侵犯大陆的斗争。随后,清军渡江南下,民族英雄郑成功又以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斗争,他收复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准备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范增平 教授     
1945年生,台湾新竹人,“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荣誉教授。1985年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并在大陆不遗余力地推广茶艺。兼任安徽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应邀在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讲学。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一束     
<正>●《台湾女性文学史》在厦门首发一部勾勒从古代至21世纪初年台湾女性文学的缘起、发展、沿革历史脉络的近百万字鸿篇巨制《台湾女性文学史》,日前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首发。出版界人士称,如此漫长时间跨度的台湾女性文学史叙述,在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