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人员要有政策观念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笔者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作者平时不注意政治学习,政策水平较低,那就难免不在书稿当中有所体现;假如编辑人员再缺乏政策观念,审稿时就会使某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提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去,从而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政治损失。下面不妨就笔者审稿当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看看编辑人员掌握政策的重要性。在一本中学语文知识读物中,编者选入鲁迅先生1930年写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分析此文时,编者挖苦和讽刺了三十年代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笔者以为,当时梁实秋先生发表了《答鲁迅先生》一文,暗射鲁迅先生领过共产党的津贴,鲁迅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对梁实秋无情地予以抨击。这是完全必要的,在讲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语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是指口头语言 ,“文”是指书面语言。今天我们谈的“文” ,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文字 ,一层是文章。这样 ,语文的概念就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和文章 ,语文素养则是指对这三者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应通晓该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同时 ,科技期刊传播信息的载体是文字和文章 ,而编辑又是通过与读者、作者进行互动交流来实现其工作目标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的语文素养不容忽视。1 科技文章的编辑加工离不开语文素养如果说审稿是一个采“玉”的过程 ,需要…  相似文献   

3.
这里有几张画是批评有些文章的文风的.我既是一些文章的读者,又担任一点编辑工作,因而又算编者,不论是读者和编辑,最怕看那种空洞难懂而又很长的文章.写了文章总要人家看得下去,使人望而生畏,不愿意看,文章也就失掉了作用.但是做编辑的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看得眼睛发痛.这些画也算是代读者和编辑的呼吁.这几幅画还有毛病,给人一看似乎单纯在反对长文章.这就有片面性,因为有内容的长文章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关于编辑与作者互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依附性、隐匿性、评估性、完善性的思考 ,认为文章刊发时应随文注明责任编辑姓名 ,这样有助于编者、作者、读者之间进行交流 ,有助于提高编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也是尊重编者劳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人本思想是沈从文编辑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期的编辑实践,使沈从文对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在编好一份刊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他提出积极营造读者至上但并不一味迎合读者阅读爱好的编辑观;从人本关怀的角度,他提出关心作者、着力建立稳定的作者群的编辑思想;从职业操守的高度,他提出编者谨守职业尊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6.
编者和作者是什么关系?不少人认为编辑只是跑跑颠颠,收收发发,抄抄写写,剪剪贴贴,是为作者个人成名得利服务的,是“附属品”。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办期刊离不开读者、作者、编者。读者是主体;没有读者,期刊就失去了目的,也失去了生存条件。作者是源头,各种文章靠作者来  相似文献   

7.
《出版科学》2004,(1):44-45
武汉出版社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采取多种措施培训队伍,组织编辑语文知识竞赛是其中之一。现将该社2003年竞赛试卷选登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编辑从事的是文字工作,因此,专业无分文理,语文修养均为其墓本功。在“业务讲座”栏目中,本年度我们将连续选载刘叶秋先生之遗作—《编辑的语文修养》中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这部著作已由书海出版社出版,但抱憾的是,刘先生在有生之年竟未能亲暗其面。故刊载此作,亦是对著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受众意识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辑的读者意识,有诸多文章论及.有的提出要"强化图书编辑的读者意识";有的提出编辑要做到"心中有读者 ,眼中有市场"; 有的专门分析"读者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内涵";有的干脆提出了"创造读者"的观点.其实,影响图书销售和出版业发展的不仅仅是读者,更重要的是受众.编辑要有读者意识,更要有受众意识,甚至有编辑提出了"受众第一"的原则.因为,编辑活动追求的是出版物的最佳传播效果,其标志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受众.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越高,传播效果越好,获得的受众就越多,相应地,出版社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受众应该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这期刊载了胡乔木同志的一篇讲话,特向大家推荐。要开展编辑学的研究,要在大学中开设编辑专业,都是乔木同志首先提出的。本刊创刊号上就曾刊载了乔木同志《关于编辑学和在大学试办编辑专业》的一封信。本刊创刊后,乔木同志一直是经常翻阅的。这次讲话,又提到了本刊。这对本刊的编者、作者、读者都是极大的鼓舞。这期还转载了卢嘉锡先生的文章。作为著名科学家,在百忙之中,卢嘉锡先生还十分关注科技刊物的工作,并提出了他的看法。这是值得我们编辑同人学习的。卢嘉锡先生的文章原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我们转载,也是对兄弟刊物的创办表示祝贺和相互支持。有些兄弟刊物由于新办,或专业的面  相似文献   

11.
四、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报纸编辑美学除上述几个方面需深入研究外,还应结合编辑活动进一步探讨关系到编辑美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有;互、读者的审美需要。“对报纸来说,读者的存在是当然的前提”(租田洋一:《新回学低浓》)。对编辑来说,所把握的主线始终是读者,读者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因而编辑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读者审美需要。编辑的对象以什么给人以审美,读者的审美需要到底有哪些?一般讲主要有这么几点:及时而完整地了解国内外事实的真实变动情况;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准确及时的分析和解释;反映群众…  相似文献   

12.
文稿的编辑加工 (下) 任何出版物,可读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一篇文章,一本书,应当是易于理解的,读起来不吃力,不过分枯燥,不让人感到读不下去。如果一篇或一本文稿,距离这个标准很远,那就是不可取的文稿。或者不接受出版,或者,如果内容很有可取之处,编辑就应提出意见,请著译者修改以至改写。如果内容可取但可读性有问题但不太大,或者是局部或者某一方面而不是整体上的问题,那就属于编辑加工的范围了。有人开玩笑,把编辑叫作“文改公”,就指的这个。有时候,编辑真好像语文老师改学生的作文似的。谈到可读性,一个先决问题是读者对象。任何作品的著译者心中都应当有个明确的对象——这篇文章或者这部书是写给什么  相似文献   

13.
黄骥 《出版参考》2021,(11):86-88
编辑审稿是作者交稿后重要的审核、把关阶段.文章以高校英语教材为例,通过"三观三查"法,即宏观纵查、中观横查、微观细查,分析稿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修改方式,以期为编者写稿、编辑审稿提供一定参考,提高编辑与编者的工作效率,促进教材出版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第五章编辑语文水平的提高第一节读书求知的重要性读书与练笔,是提高编辑语文水平的主要办法,要结合工作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无论做什么工作,除去专业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但可能方面不同,有宽有窄,重点各异。当编辑,除去语言文字的修养之外,还得掌握有关文史哲的多方面的常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编辑有“杂家”之称。报刊文章和书籍的内容,涉及历史人物、典章制度、风俗掌故等等的不少。缺乏较广泛的知识面,在审稿时,于此就很难区别是非,决定去取。例如北京某报的《夕照寺与夕照街》一文中说:清代及民国时,寺内地藏殿镶有王安昆壁画《高松  相似文献   

15.
在每期的《新闻知识》上,都能看到“读者·作者·编者”和“评刊员之窗”这两个栏目,我觉得,贵刊这两个栏目办得好,它对于读者、作者和编者均有好处。好处之一,读者的心声能够得到反映。一个刊物办得怎么样,广大读者是最好的裁判。而读者的心声能否得到反映,则取决于编者的编辑思想如何。《新闻知识》的编者存  相似文献   

16.
王瑞琴 《传媒》2012,(10):64-65
正办报人常说,编辑报纸"无米难为炊",强调的是要有新鲜、准确、鲜明、生动的好稿件、好文章;从另一方面看,有"米"还需巧下锅,这里是说有了大量的好稿件、好文章,编辑还应当讲究编辑章法和技巧,力求提供给读者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文化大餐"。这里所说的技巧体现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笔者就近年来编辑《太钢日报》"热点关注"版的实践谈几点体会。精选头条新闻,让标题耀眼,打动读者"热点关注"版的稿源来自新  相似文献   

17.
在办报中,从总编辑到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读者的承认,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对社会的前进有所推动和促进。而找准编者与读者的共同点,做好共同点上的文章,才能把报纸办好。 找准共识点 在办报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者、编辑花费大量劳动,精心编发的认为是重型炸弹的新闻稿件,发出去却没有什么震动,引不起大的反响,甚至有的读者不买帐。这说明报纸的编者与读者对报道内容的看法有差异。某报社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就发展高效农业的宣传,抽调一位副总编辑带领几位得力记者,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采写了6篇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涉及三种人: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中,读者的概念最为广泛,指的是某种不那么确定的社会群体。读者的地位也最特殊,它是作者和编者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员),都不能无视读者的存在,都不能没有自已的读者观。编辑出版人员的读者观问题,关系极大。正确的读者观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里,尤其如此。编辑学上的读者概念广泛地说,凡是看到著作物的人,都是  相似文献   

19.
编辑要勤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羡林先生曾撰文呼吁编辑要多写文章。在《希望编辑多写文章》一文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我的不少老编辑朋友写出的文章都很有特色,其结果让读者和编辑自己都会收益不浅。”在这里,季先生表达了他对当今的编辑不写或少写文章的现状的担忧以及呼吁  相似文献   

20.
这里说的《毛泽东早期文稿》,是1995年出的第二版。卷末《修订重印后记》中说: “《文稿》出版后,编者、读者陆续发现一些错讹之处,借此重印机会,编者作了修订、更正。计订正文字标点49处,修改注释6条、文章标题1个。”(第742页) 可以知道,这比起第一次印刷的本子来已经有所改进了。我希望他日再印新版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所改进,就把我所见到的问题写下来,借编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