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献集邮,是个全新的概念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不是随意的名词颠倒,不是文字游戏。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集邮文献是“物质”,是集邮知识的物质载体;文献集邮是“活动”,是一种集邮活动。两者互相依存,互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拜读吴荣先先生大作《文献集邮先藏后用》(载《中国集邮报》总779期第6版,以下简称“吴文”),又回过头来重新拜读喻金刚先生大作《集邮文献的藏与用》(载《中国集邮报》总770期第5版,以下简称“喻文”),两位邮坛名家道出了自己对文献集邮活动的真知灼见,是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认真学习的。喻文强调只藏不用“是对集邮文化的一种间接阻滞”,“是不利于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大邮人集邮水平的不断 提高,集邮文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 大家的重视,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特别是近些年来,文献集邮已成为 集邮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类别。但 是,也应注意到,文献集邮不是仅靠 一些简单收藏活动就能获得成绩 的,而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可以独立 的集邮类别,是一种值得深入学习 与探讨的新领域。因此在文献集邮 中,树立正确的文献集邮观,及时正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5.
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定于7月16-17日在江苏南通 举行。这次论坛由全国集邮联学术工作部、江苏省集邮协会、 南通市邮政局联合主办,南通市集邮协会、江苏文献集邮研 究会承办,《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协办。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邮文化的普及和集邮活动的广泛开 展,各地关心邮学、注重邮品,对收集、研究和创作集邮文献  相似文献   

6.
北京文献集邮联谊会愉快地走过2004年,联谊会始终得到《集邮博览》杂志社的支持和关怀:主编林轩抽出时间亲自到会指导,编辑赵正建与联谊会共商联谊会活动大事。大家高兴地说:杂志社就是集邮联谊会的可靠后盾。联谊会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会员收获大,大家都热爱这个集体,称其为“文献集邮者的乐园”。 联谊会“围绕一个理念和两个坚持”开展活动。 一个理念是:始终抓住文献集邮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扩大会员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7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集邮联学术工作部、江苏省集邮协会、南通市邮政局主办,南通市集邮协会、(江苏)文献集邮研究会承办,《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协办的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在南通举办。全国集邮联常延廷副会长、许孔让副会长、刘佳维副秘书长等集邮界领导、专家和文献集邮爱好者120多人与会,并参加了“南通博物苑”邮票首发式、集邮文献调剂交流活动和(江苏)文献集邮研究会年会。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市第十二届集邮活动日期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集邮协会组织了一次“我读《上海集邮》”交流会(见图),与会者发言踊跃。 上柴邮协自成立之日起,即把集邮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他们认为,集邮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有益陶冶情操,决不是为了保值升值。因此,他们在开展集邮  相似文献   

10.
收集与集邮有关的各种文字资料。如报刊、书籍、论文等,被称为“文献集邮”好还是“集邮文献”好,集邮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使用上有时也相互替代。“文献集邮”(或者“集邮文献”)源于集邮,是从集邮活动派生出来的。现代邮政诞生于国外, 集邮活动也是由国外兴起的,因此伴随着集邮活动而产生的“文献集邮”(或“集邮文献”)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我们从国际邮展的评审规则对“文献类”展品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外来词的特点。实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间由于受“非典”影响,文献集邮联谊会暂停了二次例会活动。鉴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自7月18日起,文献集邮联谊会恢复活动。虽然在“非典”期间例会活动停止,但联谊会的工作并未停止,照常出版了会刊《文献集邮简报》,并为已经交纳了2003年会  相似文献   

12.
笔者涉足文献集邮的时间较短,对这项较高层次的集邮活动认识浮浅,在对集邮文献的研究和利用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想对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的收集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研究文献集邮,首先应弄清何为“集邮文献”。“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字资料,现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用电影来比喻,文献记录片是较完整的展现某一历史事件始末或某一人物生平的记录片,既有史料性又具有权威性。不是任何一部记录片都可称文献记录片的。而集邮文献,首先应对集邮者在研究工作中有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何谓集邮文献?《中国集邮大词典》诠释为:“有关邮品和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具体说,就包括了所有的集邮图书目录、集邮报纸杂志、集邮文字资料以及各类有关集邮的声像制品。每个集邮者都离不开集邮文献,集邮者要收集邮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6,(3):5-5
由宝钢集团职工集邮协会、《上海集邮》编辑部主办.东方封片戳研究会、易集藏论坛集邮网站协办的“普通邮资封片(1992-2005)研讨“评选”活动,将于3月4日举行开幕式和研讨会(为2006年上海集邮节宝钢分会场活动)。这是继2005年上海集邮节本刊与宝钢邮协联合举办宝钢分会场活动后的再度携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26日,《中国集邮报》在第11版刊出了一组文章,谈集邮图书出版情况。其中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文献集邮热是一种泡沫”。这组文章刊出后,引起了广大集邮文献爱好者的反响。为此,文献集邮联谊会北京小组于2004年2月20日例会活动时,就这一提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1日,由北京市集邮协会和宣武区集邮协会联合主办的“2002北京集邮论坛”在京举办。主题是“新时期,中国集邮新思维”。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华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秘书长盛名环、副会长许孔让、常务理事钱敏、副秘书长刘佳维、宣武区政协主席郑文奇、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朱祖威、常务副秘书长刘家琪、宣武区集邮协会会长张林侠、《集邮博览》主编林轩、《天津集邮》主编藏宪盈、《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以及在京的资深集邮家共六十人。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集邮图书就是集邮文献。但笔者通过学习FIP集邮文献评审规则和阅读相关权威文章,认为有些集邮图书不属于集邮文献,不宜当作集邮文献类别展品展出。如集邮杂文、集邮散文,尤其是所谓“闲情”类散文,都不能算集邮文献——尽管这类文章(集)曾出现在展厅里并获奖。林霏开的《林罪开集邮随笔三集》、郑启五的《集邮情感》等由集邮散文结集的图书就在“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分别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18.
集邮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类别——集邮人物研究。钟笑炉说:“言事物之变迁沿革者,谓之历史。”任何一部集邮史,都是记录集邮活动变迁沿革的主体——集邮人物的史述与评价。集邮人物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集邮活动的报道与忆述、集邮人士的自传或史传、集邮者的个人集邮文集、集邮典籍中的“集邮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对集邮人物的纪念性文章和对“集邮人物研究”的研究论文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集邮文献是集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说一枚枚封片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集邮,那么作为“记录者”的集邮文献则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集邮,集邮文献在各种场合为集邮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集邮活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2日,文献集邮研究会在南京召开201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就杭州全国邮展活动摄影、征文比赛、“我喜爱的2010年集邮图书”评选活动方案、《“稿”字邮票文献资料整编》、《沈曾华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暂名)的编辑出版、《文献集邮研究会集邮图书出版资助基金募集、管理及使用办法》修改方案、组团赴京访问集邮媒体方案、无锡亚展期间创新类邮展本会筹备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