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教材第五册《光》和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十册《光的传播》都要求学生认识光源的概念:“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是我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并板书“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我认为这样教是不对的。因为“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有两点含义,其一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其二是指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擦燃的火柴、通电的电灯,而“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就包括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擦燃的火柴、没有通电的电灯等,这些物体在不具备一定条件时,就不能发光,所以就不是光源,因此,讲“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给‘光源’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并把太阳、‘点燃’的蜡烛、火柴,‘亮着’的灯泡作为例证。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光源’,是指正在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与‘能够发光’是含义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生:能发出光的物体都叫光源吗? 师: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光》,给“光源”下了这样的定义:即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并以太阳、点燃的火柴、蜡烛和亮着的灯为例证。这几个例证固然符合书上的定义,但定义本身有一定的缺陷。如月.亮和镜子在一定条件下(光的照射)也会发光,按照定义它们都是能发光的物体,那么月亮和镜子也可以称之为光源了。而事实上它们并没有列入光源。为此我想如果加上“自已发光”就能使定义完全一些。这样定义虽然完全了一些,但仔细想想还有一定缺陷。如  相似文献   

5.
教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光的行走路线》的时候,在引导学生认识“光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 “什么是光源?大家可以举例说明!”我引导同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所见 到的 现象 来给 光 源进 行 定义 。学 生 踊跃 发 言 :“我 们 地 球 上 的 光芒都是来源于太阳,所以太阳是一种光源”、“手电筒也能发光,所以手电筒是光源”、“萤火虫晚上能够发光,它是光源”、“蜡烛燃烧的时候发光,蜡烛也是光源”,“月亮在晚上发光,月亮 也是光 源”,一些 学生这样回答。 “不 对!月 亮不 能 发光 ,月 亮 不是 光 源 !” 立 刻 有 学 …  相似文献   

6.
许多光源都是由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如火,电灯都是。可是,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也有不发热而只发光的光源,这就是生物发光。人们风趣地称这种光为“冷光”。 世界上许多生物都发光,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也能发光。有  相似文献   

7.
一、光源问题 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宇宙中的恒星本身能发光是光源,而月亮和所有的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其它物体的光,所以不是光源.有些动物也可以发光,同样也是光源.  相似文献   

8.
新编小学自然课本,改变了过去的那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这就给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尝试。一、浅文深究有些内容,文字浅易,如不深究,学生往往会浅尝辄止。例如课文中是这样给出光源的定义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一个“能”字,说明物体发光不发光是绝对的。这就排除了不是发自物体本身的反射光,因而,月亮、镜子等就不是光源。又如:导体的定义,课文中是这样说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相似文献   

9.
考点1:光源的判别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如天上的恒星、闪电、萤火虫等都属于自然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发光二极管、点燃的蜡烛等都属于人造发光的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发出的  相似文献   

10.
┌──┬─────┬──────────────────────────────────────────┐│}、 │名称 │内容…说明 │├─┬┴─────┼──────────────────────────────────────────┤│光│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的├──────┼────────────────────┬─────────────────────┤│伶│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媒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 媒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小孔成像、…  相似文献   

11.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本课建议安排二课时授完。第一课时讲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第二课时讲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光源”时,可先让学生例举哪些物体能发光,然后从中抽象出“光源”的概念。学生举例时很可能将太阳、月亮一并称为发光的物体。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月亮本身不发光,它不是光源。在下面讲到光的反射时,再告诉学生月亮光是由太阳照射到月  相似文献   

13.
物理中考成败的关键有两点:第一,基本概念是否理解深透;第二,物理过程能否正确分析。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为此,同学们在复习迎考时,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一、强调概念定义。例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又有“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哪一个是定义?  相似文献   

14.
周鹏 《高中数理化》2014,(10):43-44
速度这一物理量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物理量之一,但也正是由于“过于熟悉”,以至于我们在教学和理解时多半是浮光掠影、支离破碎.现对相关问题作系统梳理如下. 1 应如何理解“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在高中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得慢.”这句话是否正确?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中通常会存在2种结论.结论一:这句话正确,因为我们引入速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结论二:这句话不正确,因为速度定义为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运动的物体在该段时间的位移为零(比如说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一周),则根据定义可知电子的速度就为零,照理就意味着物体没有运动或是运动得很慢,这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1 点光源的含义现行高中《物理》(第三册)P3右面棕色字:“如果光源很小,而它到我们的距离很远,这时可以把这个光源看做一个能发光的点,这样的光源称为点光源。”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是欠妥的。点  相似文献   

16.
一、“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其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做会发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分类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体验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2.能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在微机中演示(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各种发光物体的图片及实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发光的物体及其材料,每组准备一个手电筒,三块20×20cm的硬纸板并在每块纸板中间扎一孔,定位夹6个。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教室有什么不同?(教师事先关闭教…  相似文献   

18.
一、认识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是不是光源与光线的强度无关,关键是看它能不能自己发光。比如,太阳下闪闪发光的碎玻璃、波光粼粼的湖水、白玉盘一样的月亮、璀璨夺目的钻石等等都  相似文献   

19.
讨论教学工作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把问题“讲深讲透”,要让学生把问题“理解深透”。能“深”能“透”,当然是好事,但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因为它违反了教学的客观规律。一些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往往要随知识的积累而逐步形成。比如对力的认识吧,一开始,只能随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提出“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待学生  相似文献   

20.
力是中学物理力学问题分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入门知识,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对力的确切物理含义要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力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最初认识力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而感觉到的.墨子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推、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归纳出力使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由慢到快的原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准确的定义.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及其具体的物理含义.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呢?下面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