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界》2020,(11):4-13
我国关于《新莱茵报》的研究,主要依据的还是60年前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卷和第6卷,这两卷存在篇目不清、没有署名等诸多问题,遗漏较多文章,甚至错收了一些文章,已收入文章有一些是不全的。本文依据最新的研究资料,详细考证《新莱茵报》1848年6月(出版首月)恩格斯写的新闻或评论,确认他有37篇(组)新闻在中国没有中译文。这些新闻有时效迅速及时、客观报道和立场并行、根据多国报纸呈现事实、善用反语反问修辞等特色。恩格斯既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表达观点,又根据多方信源叙述事实,客观、平衡地报道新闻,这些172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写的新闻和体现的新闻思想,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2.
吴瑶 《青年记者》2010,(4):73-7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工作是从创办《莱茵报》开始的,并且始终与新闻工作紧密联系,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人民报刊等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马克思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工作是从创办<莱茵报>开始的,并且始终与新闻工作紧密联系,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人民报刊等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马克思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那时,中国还不知道报纸为何物。1903年,报纸的名字从日本传到中国,可能只有极少的人看懂是什么,因为根据南方语音音译,叫“新意希野额西特”,而且被理解为杂志。1922年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唯物史观讲义中,首次在党内介绍了马克思的“《新莱因新闻》(Neue Rheinische Zeitung)”,提供了准确的德文报名、德文出版地“Köln”,汉字160个(其中5个字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8年席卷全欧的革命风暴中,创办了“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①——《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全称是《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虽然举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到处,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②随着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临近,报纸的语调变得叵猛烈和热情。最初不能一下子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无产阶级性质,在决战时鲜明地写下了。在革命年代,《新莱茵报》是德国最有威力、最有影响、最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的报  相似文献   

6.
[第一版头条通栏] 《新莱茵报》将于6月1日起每日发行.1 订阅价格:科隆地区一季度 1塔勒15 银格罗申.2 除科隆外,普鲁士其他地区2 塔勒3 银格罗申9 分尼.普鲁士以外地区需要加收邮费. 6月份只能与下一个季度(7月,8月,9月)同时订阅.这四个月订阅的价格是:科隆地区2 塔勒;科隆地区之外2 塔勒 25银格罗...  相似文献   

7.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8.
1849年2月7日和8日,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科隆市陪审法庭审理关于《新莱茵报》的两桩指控,一桩是普鲁士前检察长茨魏费尔的指控,一桩是六个被报道宪兵的指控。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法庭上为报纸进行了有力的辩护,最后陪审团宣布《新莱茵报》无罪。他们在法庭上为报纸所做的辩护,全文发表于《新莱茵报》,并随后出版了合集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得以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李斌  季为民 《新闻大学》2023,(1):1-15+118
主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编辑权和经营权的新闻实践,在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莱茵报》一直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如果只强调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不能完整理解该报的处境和立场。文章从报刊经营的角度去考证解读,以此作为研究《新莱茵报》的有益补充。面对资金短缺、激烈竞争、盈利压力等市场问题,马克思以市场规律制定经营策略,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是报刊在政治上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任总编辑的《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正式创刊。在编辑部成员中,有一位年青的德国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维尔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朋友和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在世界无产阶级党报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它为马克思的战斗一生树起了历史丰碑;为无产阶级政党创办政治性机关报提供了办报经验;为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战斗友谊书写了精彩篇章;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发展开拓了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12.
1845年~1846年,欧洲发生农业灾荒和1847年欧洲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市民和工人纷纷起义,法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把政权交给了狡诈虚伪的路易·拿破仑,革命成果被资产阶级窃取.当时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也缺乏战斗经验.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新莱茵报>应运而生,成为历史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  相似文献   

13.
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法国巴黎,再从那里流亡到英国伦敦.他在巴黎时就萌生了创办一家定期刊物的设想,目的在于总结欧洲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使革命年代产生的思想系统化.为此他在巴黎写信给流亡到瑞士的恩格斯说:“我已经开始商谈在柏林出版一种定期的政治经济杂志(月刊),写稿的主要应该是我们两人.”“我在伦敦创办德文杂志有肯定的希望.一部分钱已有保证.”“在伦敦我们将有事情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题外的话提起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大家部会欣然领受的,因为,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如果把问题提得具体一些,譬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上的文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对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皱皱眉头:“有必要吗?学得了吗?”回答是:“大有必要!用处很大。”道理不必多说。为了帮助同行的学习,我试图从一些具体问题上去作些介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吴功学、芮德法二位同志编纂的《新闻写作指南》,虽然是本参考读物,从编纂宗旨和内容看,却颇有分量,值得新闻界的同志给予重视。新闻写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新闻的写作。从大众传播学的原理来看现代新闻工作,新闻写作可以说是新闻这一专业活动的系统工程。任何新闻工作者,无论他写作何种体裁的文稿,都绝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更不会是逢场作戏的兴来之作,而是在长期积累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标的传播行动。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中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1卷出版,其中首次在中国公开了涉及马克思1842-1843年《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活动的6份文件。这6份文件中,最能简洁而清晰表明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便是《科隆市民关于继续出版<莱茵报>的请愿书》。然而,除本文第一作者2002年为这份文件写过一个600字的词条介绍外,再没有见到任何学研资料。本文谨对这份重要历史文件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8.
王旭 《新闻世界》2009,(7):92-93
在欧美等国的新闻事业史上,资产阶级报刊和无产阶级报刊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报刊.作为这两种报刊的典型代表,普利策创办的《世界报》和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本文主要从受众定位、资金来源、肩负的使命、语言风格、报道的侧重点以及编辑部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两份报纸的不同之处,认识资产阶级报刊与无产阶级报刊的特征及二者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高田 《东南传播》2021,(4):54-5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信息的传播、宣传、创作的新闻观念,是被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代的新闻论述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智慧.从新闻的发源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以《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成果为依托从使命责任观念、人民中心观念、党性原则观念、宏观视野观念、客观...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1)
<正>1848年2月,巴黎发生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诞生;紧接着柏林发生三月革命,普鲁士国王被迫同意组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内阁。在这种革命的形势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力量较强的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城市科隆,那里的同盟支部和民主派正准备筹办一张地方性报纸。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意在革命时期办这样一份地方性报纸,他们认为应该创办一份大型政治性日报,以影响莱茵省和全国。经过一天的商谈,同盟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