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芃 《八小时以外》2010,(7):120-120
在这物欲横流、无处不充满利益诱惑的都市,我们有多少人曾感到孤冷失望?“爱情”这两个宇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奢侈的愿望。难道我们的时代已无处寻觅一尘不染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通过揭示歌德笔下维特这一人物的信仰体系,来反观他与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维特的爱情实际上维特信仰的栖居之所,从而使我们对维特的"信仰悲剧"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据说,只有内心炽燃着爱情之火的人才能来写爱情。但处于这种痛苦状态中的人是不长于思考的:他的智慧失去了自由,而为了从自己的感受中摆脱出来,理解其实质,研究、剖析和看清其目的、整体及种种微妙之处,必须仃这种自由。  相似文献   

4.
《成长》2005,(6):15-16
“未来的生活充满艰辛,我只有一个人赤手空拳地去面对。”——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不爱,不是不想去爱,而是无法去爱,甜蜜的青春里,爱情与贫穷怎会这样沉重?  相似文献   

5.
信仰     
胡展奋 《新读写》2010,(3):14-15
谈信仰的文章很多,但这篇文章最独特,它不是说教,也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从生活现象着手,或叙述,或议论;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论点——信仰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读写》2009,(5):152-152
得到的回答如下: 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给脚涂趾甲油了。于是我爷爷总是帮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丽贝卡(八岁)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爱情     
爱情,这个神秘的字眼对年幼的我来说还太陌生,或许我根本不明白那是怎样的感情。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持有一个似乎很成熟的观点:爸爸妈妈之间是没有爱情的,他们之间的婚姻只是为了给生活寻找一个依靠。  相似文献   

8.
李菲 《家教指南》2007,(11):55-58
情感走私,家庭不得安宁近几个月来,一些风言风语传到方丽丽耳朵里,一个跑采购的年轻女人缠上了主管生产资料的丈夫江武。为了拿到紧俏原料,三番五次地找机会接近  相似文献   

9.
男人是个哑巴,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了。他在县城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以给人补鞋谋生。那是一个冬日的中午,我到他那里修鞋。修鞋的人很多,有三个人在排队。我只好坐在他专门留给顾客的小板凳上边等边翻报纸。  相似文献   

10.
◇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使结了婚,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相似文献   

11.
前两天我读了佛罗姆著的《爱的代价》,震动太大了。原来爱可以是这样的广袤、深邃、博大,充满高贵的人性的光辉而又无所不在。看完了书,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一直在密室里长大的人,突然来到了外面,看到的是夏天最美丽最茂盛的自然,还有最灿烂的金色阳光。我心里非常振奋和高兴。可是合上书以后,又觉得沮丧。我不知道在真的生活里有几个人可以理解这份博大的爱呢。我已经长大了,该怎样去学习这样的爱的艺术,并在生活里努力得到它呢?  相似文献   

12.
李祖德 《今日教育》2009,(12):52-54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在以上几句话中,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一句作为你对爱的表达?这倒不是什么语言测验,也不是什么智力测验,而是一个关乎你对爱和爱的伦理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就是说,你是怎样理解并且实践你的爱的?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 《今日教育》2012,(Z1):93-95
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保持必要的距离。即使结了婚,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的。相反,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万  相似文献   

14.
家有老伴     
丁书亭 《老年教育》2008,(11):34-34
对于年轻人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家有老伴,才是一宝。  相似文献   

15.
一亲爱的,亲爱的妈妈:这是这学期第6封信了。你和爸爸终于肯出去旅游一次了,我是多么高兴。1998年14岁的我就骄傲地跟团去了那里,到了铜锣湾只知道傻乎乎地跟导游说,我不想逛街,我想去找古惑仔。我的记忆中,那油绿的阔  相似文献   

16.
鲁迅郭沫若爱情婚姻对其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婚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受着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态中,人们通向婚姻的道路是“父母之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实质就是包办婚姻,男女婚姻不能自主,只能依父母意志,而男女双方的感情、个人的选择是不必考虑的。鲁迅、郭沫若恋爱婚姻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于的晚清社会,人们仍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传统。在不具备现代婚姻的历史条件下,鲁迅与郭沫若都与家庭包办的婚姻对象成婚。1906年,留学日本的25岁的鲁迅被“母命速归”一纸电文,诳其回到绍兴,奉母命与一个旧式的小脚女…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2005,(8):8-9
不知为什么,我年轻时一想到爱情,必然想到革命牺牲。我觉得平凡的生活里不可能有真正纯粹的爱情。我当时心目中最完美的爱情版本是《牛虻》中的亚瑟和琼玛,悲苦,激烈,至死不渝。表面上共同为一个政治目标出生入死,是战友,是同志,内心却汹涌着爱的激流。讲到爱情,我就联想到亚瑟和琼玛他们那颤抖的心,深情的泪眼,两具爱得死去活来却又始终不能拥抱的身躯。  相似文献   

18.
张蔚霞 《时代教育》2010,(5):11-11,15
爱情是一个人们渴望寻求而又难以解答的谜;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20.
于倩 《八小时以外》2010,(3):120-121
当艾多多明白婚姻并非意味着单纯的风花雪月,而是需要营养、牺牲与妥协,当她的爱情想象与现实生活存在不可调和的沟壑时,便毫不犹豫地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