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校本教研"文化战略",以"聚焦课堂""携手行动""崇尚智慧"为核心,以"探寻文化基因-植入文化芯片、培育文化土壤一实现文化共享、积淀文化现象一打造文化品牌"为主线,构建起具有浓厚地方韵味的课堂文化、合作文化、研修文化,既是对教师主动成长的关怀和支持,也是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造就了教师成长的独特光彩,也有效地引领着现代学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省蓬莱市大辛店中学建于2010年9月,由四所乡镇中学合并而成,现有师生2000余名。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多个荣誉称号。课堂生命力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学校以张扬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情绪、推动师生交流的"生命活力场"原则,建立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分层学习"的"五五六"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了勇于探索、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良好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2,(33):2+89-90
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打造差异教育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局属学校,自1998年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建设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游泳为品牌的体育工作特色。2011年6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确立了"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打造"差异教育品牌学校"的奋斗目标,通过实施机构改革、制度重建、作风整顿、读书研训、名  相似文献   

4.
正植根和雅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学校山东省威海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875年;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79平方米;现有班级22个,在校学生1100余名,教职员工50多人。近年来,学校秉承"恩波共沐,和谐共进"的办学精神,注重打造"和情雅韵、践诺通达"的和雅校园文化,精心培育和美典雅的环境文化、和谐儒雅的教师文化、和乐卓雅的学生的文化、和谐儒雅的家长文化,坚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校园充满生长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  相似文献   

5.
正立本求真乐学超越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建于1943年,2000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转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现有66个班,40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学校以"本真教育"品牌为抓手,通过文化建构、教学引领等举措,推进学校的"本真教育"发展。一是构建"本真文化"体系。"本真教育"首要应是"人"的教育,学校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和未来发展,突出学生的公民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参考》2013,(11):F0003-F0003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地处风光秀美、政通人和的人和镇。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早已在人和大地生根、发芽、开花。根据这一地域特色,荣成三十五中早在2008年就确定了"和谐教育引领师生和谐发展"这一办学特色,即以和雅的育人文化为先导,以和顺的管理模式为载体,以和乐的互助课堂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雅的育人文化。学校注重提升教育的艺术和品位,使校园成为真  相似文献   

7.
红光小学加强"礼文化"建设,为学校德育注入新活力,继承传统学校文化,构建"礼文化"体系;创新课堂"礼文化"、课延"礼文化"、活动"礼文化"、环境"礼文化"等。通过新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三自教育"品牌学校的创建。  相似文献   

8.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秉持"为每一位孩子的快乐人生和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贯彻"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和谐统一"的办学原则,学校将文化培育与特色品牌建设相结合,尊重儿童的天性与个性,通过"适性素养、适才课程、适生课堂、适岗教师、适美校园"以及"适众治理"等六方面提升学校品质建设能力,努力为每位学生搭建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平台,让学生获得长足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刘益清 《广东教育》2013,(10):19-20
6年前,我校引进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从起始的单科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学校从行政管理、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随着一份小小的讲学稿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以讲学稿为平台,重构以学为核心的课堂文化什么是课堂文化,引用杨全印教授对学校文化的一个论述:即"在这儿做事的方式",我们把课堂文化解读为"在课堂上学生学的方  相似文献   

10.
王政  徐华 《中国教师》2014,(22):83-84
<正>学校理念是学校意识形态的总和,是学校的品牌之魂、立校之本,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我校在传承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丰富学校理念的内涵,以"海文化"为特色,以"海精灵"为灵魂,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团队精神、高效教学、宽容态度、规范行为为内涵,逐步形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埠小学"海文化"特色。一、聚焦课堂——打造高效模式1.优化课堂,高效模式初具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于春吉 《中国德育》2014,(15):66-67
正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小学(以下简称"金石滩小学"),位于国家5A级景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了"精诚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提出打造"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文化,以"四个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六个走向"(走向金石滩、走向金州新区、走向大连、走向辽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和"三个进入"(特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为途径,全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构建了全新的金石特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位于葛仙湖畔,毗邻华阳书院。学校秉承"正心"文化主张,坚持"一切教育,从心出发"的办学理念,以"树正德教师、育正行学生、建润心课程、构慧心课堂"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连续5年成功举办"江苏·句容与名师同行"及"江苏·句容现代班主任论坛"两大省级品牌活动,联手名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文登市环山路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针对师生来自四面八方、素养参差的实际,学校提出"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并把这一理念与"质量与和谐"两大主题紧密结合,创建以"绿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通过绿色管理、绿色师资、绿色德育、绿色课堂、绿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长足发展的不竭之源。"边缘化"初中在自我发展中,要有一种文化自觉,通过文化建设来寻找学校发展的动力、活力。着力在理念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进行文化建构,力促学校能尽快迈上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4,(20):F0003-F0003
正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始建于1928年。1996年迁至龙泉街1582号。学校占地36186m~2,有76个班,3958名学生.专任教师193名。学校确立了省级"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核心课题,坚持"爱悦润和"的核心价值观,秉持"百年石麟,中和致远"的核心理念,坚持"持中管理(和美校园、勤廉机制、和进团队)、和润育人(和雅课程、和悦德育、和润课堂)"办学特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确立了"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优势策略。学校以"和悦德育""和润课堂"研究为带动,加强学科德育课程和德育课程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情怡嘉园     
《人民教育》2012,(24):3
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6人,学生907名,共24个教学班。几年来,学校在"嘉"文化引领下,秉承"和谐共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全面育人,给学生一个幸福童年;以人为本,给教师一个发展空间;精细管理,创建一所名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嘉言嘉行嘉校嘉风"为发展愿景,精心谋划,用心经营。为全面践行"嘉"文化,学校明确了四条实施途径,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施框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长》2012,(7):1-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始建于1982年,是牡丹区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首批),山东省文明单位,菏泽市规范化学校。学校分校本部、西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教职工451人,在校学生7000余名。学校坚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以"追求卓越"为校训,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积极为师生幸福成长搭建平  相似文献   

18.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校融合企业文化,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零距离"就业。在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时期,高职学校要打破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依托,以校内专业实践为主的固有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要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提升高职学校教育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