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当地教育的碑刻文献,其中部分文字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亳州城内官学建筑的创始、修葺、改建等情况,通过这些碑刻文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明清时期亳州城内官学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规制也较为完备,形成了由学宫、文庙、书院等组成的庞大官学建筑群,这对深入探讨当地教育和城市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现象,是方言向普通话过渡的中间状态和必然产物,多数学者又称之为"普通话中介语"。以亳州普通话语音特征为考察对象,立足于亳州方言与普通话的音系差异,探讨亳州普通话声韵调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提高策略,以期帮助亳州方言区人们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学习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3.
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法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在法治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扩散效应和先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亳州市"六五"普法以及法治亳州建设纲要规划、从多方面实现法治亳州建设的经验,在理论方面,充分思考法治理论、相关问题以及需要完善途径,提出进一步加强法治亳州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亳州花戏楼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造型反映了亳州发展的历史文化。它在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具有珍贵的价值。随着亳州经济的发展,花戏楼成为亳州文化的代表,但又因为亳州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花戏楼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形式美研究首先阐述花戏楼的历史概况;其次论述花戏楼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最后对亳州花戏楼的艺术形式美进行探究。对今后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形式美研究提出更好的借鉴,让更多的人目睹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有关当地的历代碑刻文献,这些碑刻文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古迹、教育、河渠及历史人物等内容,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有些碑刻已不存在,依这些旧志才得以保存下来。有必要对这些碑刻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亳州城区周围及城内建有很多私家园林,与其他地区的古代园林相比,在造园选材、园中植物以及筑园风格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园林的兴衰变迁,折射出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发展,对考察当地社会变迁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人杰地灵的古都亳州,有一所书香满园、绿荫遍地、建筑风格独特的学校,这就是集小学、初中教育于一体的亳州九中。亳州九中是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项目学校。小学部现有33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学校通过读经典悟人生——征文和抄写大赛、国学经典演讲比赛、"经典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经典伴我行——晨读活动、"我和  相似文献   

8.
亳州剪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艺术再现形式,从岁时节令剪纸、婚嫁喜庆剪纸和祈福剪纸三个方面入手,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亳州民间剪纸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旨在提高人们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关注,当地政府部门要对亳州剪纸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采取在中小学开设剪纸兴趣班,请剪纸艺人进高校课堂,建立剪纸学习网站,编写剪纸书籍等传承方式,走"传承、保护、发展"三位一体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滁州、颍州、亳州诗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一生宦海沉浮,曾在安徽的滁州、颍州、亳州为官,他在三地的诗歌创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滁州、颍州、亳州诗歌的思想内涵具有同一性:寄情风物、赠答友朋、忧时爱民;其滁州、颍州、亳州诗歌具有发展性:体现了其诗风的逐渐成熟,展现了其心理状态的逐步嬗变。  相似文献   

10.
亳州花戏楼融北"晋"建筑风格与南"徽"砖雕艺术于一体,成为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探讨砖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加花戏楼的艺术魅力,对现代文明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开谢世于亳州安徽亳州三中李绍义高一语文课本中选有清代文学家刘开的《问说》一文。关于刘开的身世,尤其他的逝世情况,为一般人所不知,有必要作一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开,生前曾旅居亳州,并谢世于亳州,葬于城东郊芍花丛中。其墓木棺土冢,冢前...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8,(3):57-59
亳州方言熟语是当地文化最完整的折射,它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地理位置、民风民俗、传播途径等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亳州方言熟语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依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出开设方言类网络节目,定制方言类特色旅游产品等传播策略,以期扩大亳州方言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亳州中药材集群式供应链功能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亳州作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二、安徽省重要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药材产业集群。基于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背景,总结了亳州中药材集群式供应链的表征特点,从互竞、互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四个方面对亳州中药材集群式供应链的功能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亳州花戏楼作为清代戏曲艺术表演场所,建筑带有明清时代风格和徽派建筑特色,其形制、结构和历史变迁,反映着大清盛世亳州地方戏曲艺术演进的轨迹,印证着宋代以降以民间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俗乐形成、发展和繁荣,具有特殊的音乐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小凡的"药都人物系列"微型小说塑造了多样的亳州民俗文化。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美味可口、别具匠心的民间美食,还有已经消逝的民间习俗,形成了杨小凡微型小说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坐落在有"中华药都,华佗故里"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2011年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正在筹建。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5个、中药标本室、中药识别室、中药制药室等实验实训室98座,  相似文献   

17.
亳州山陕会馆位于亳州北关的大地桥南端,始建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6年),因大帝庙本是一座戏台,又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民间俗称为"花戏楼"。主要论述了花戏楼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砖雕、木雕、彩画等民间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安徽教育》2012,(1):4-4
【正】本刊讯2011年12月12日,副省长谢广祥在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江春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先后深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工业学校、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实地了解亳州市  相似文献   

19.
李建忠 《安徽教育》2011,(12):35-36
亳州地处皖西北,从商汤建都于此,迄今已三千七百多年历史,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世界级名人均诞生在这里。2000年5月,亳州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亳州教育事业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不断积累的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总结以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基础上,描述了亳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相关产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亳州三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各产业间互相推动的紧密联系,从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视角,提出建议以推动亳州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