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  相似文献   

2.
杨洋 《下一代》2012,(9):37-38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父母们可能认为,现在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相似文献   

3.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时下,诸如"真聪明"、"真棒"之类的夸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口头禅一样来表扬自己的孩子。父母当然是希望这样的夸奖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更快乐、更自信,他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在听到夸奖之后喜笑颜开或欢呼雀跃的样子,这个时候父母们也就更加深信这些夸奖获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父母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夸孩子"聪明"其  相似文献   

5.
潘多拉效应: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就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总想用东西戳一戳插座上黑色的孔.尽管父母会急急忙忙跑去阻止,但孩子还是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想方设法拿东西往里面塞.这是因为,父母对一件事不说明原因,只是...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天使般来到人间的时候,父母们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可是,没过多久,许多喜悦就变成了从未有过的烦恼。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自己家里的孩子却成绩平平;人家的孩子当上了小干部,自己家的孩子却被老师找到家里来“告状”;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费劲,自己家的孩子却怎么辅导也不见效果……每当这时候,您是否觉得在邻居和同事的面前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其实,如果您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现,孩子也有相同的感觉。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失败者,似乎永远与成功无缘。天下无数的家庭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难以言说的烦恼。北京的…  相似文献   

7.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8.
正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模样。如果家里的宝宝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说明父母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关心老人的,只有父母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宝宝才会有样学样。一提起自己的孩子,每位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激励家长看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2019年,《父母必读》杂志在网络上发起了第二届"我家有个好宝宝"故事征集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很多宝宝的故事被家长们记录了下来。宝宝们的善良、纯真、贴心让人  相似文献   

9.
<正>从懵懂学语开始,父母就常常教我:"我家住在安徽省砀山县××镇××村××队,父亲叫××,母亲叫××。"大人们这样教孩子是有用意的,据说是怕自家的孩子走失了或者被人拐走了,遇到好心人,能根据这些信息把孩子送回家。小时的我因为家庭住址记得牢,常常被大人们称赞为聪明。在大人们的夸奖声中,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常常问得父母和长辈们无言以对,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说:"你这孩子,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想知道答案,好好上学,书里面啥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所谓核心家庭,是指年轻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养育者,却没有养育经验,所以让他们养育独生子女,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若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照看孩子的经验,情况就会好得多。 惠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惠子是独生子女,在她小的时候,她的妈妈有意  相似文献   

11.
于雁 《中华家教》2015,(3):54-55
中国有一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孩子总是在身边守着父母是很难长大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舍得把孩子放出家门,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出门就意味着要让他经历一些事情。其实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亲身体验过了,记忆才会更深刻。所以从果子小时候我就经常创造机会让他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上学仅需一天适应期还记得果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到了学校门口,他有点茫然地说:"爸爸妈妈我进去了。"那一整天,我们都在担心他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每到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伤脑筋。有的孩子吃饭时东张西望,有的食欲不振,有的挑食偏食……那么怎样帮助家长们摆脱这些"烦恼",让孩子吃得好、吃得饱、吃得健康呢?镜头一妈妈把饭菜端到桌子上后,喊龙龙洗手吃饭,但是龙龙仍然在摆弄新买的小汽  相似文献   

13.
如今,最让父母头疼的事莫过于孩子的吃饭问题了:该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勉强来吃饭。有的孩子甚至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无奈就餐。年轻的父母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童年的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是胃口特别好;而如今,物质的确极大丰富了,可孩子似乎又没什么胃口了。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父母们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爱跟家长对着干!""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上述父母的抱怨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家长要针对孩子"不听话"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2,(7):56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与孩子能够心与心地交流。换言之,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赢得孩子的心。在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沟通的技巧,和爸爸妈妈们分享。孩子似乎没长耳朵"童彤,怎么把书扔得到处都是,快来收好!"爸爸对女儿发出了命令。此时,爸爸在客厅,孩子在她的小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讨论“你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反馈情况:●如果是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我会单独把女儿留在车上,甚至是让她单独坐火车,但是在中国我就不敢了。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仅仅为了锻炼孩子,丢了怎么办呢?———湖北沙市刘媛●我不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毕竟这太危险了。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也不愿意完全放开手,让他自己走路。牵着他、抱着他都是为了让他少受挫折。如果真的对他“漠不关心”,不仅会让他遭遇不必要的挫折,说不定等他长大了他还会来埋怨做父母的。———北京那姗●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顾不上照看我…  相似文献   

17.
多年担任小学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小,身心发展不平衡,给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每接手一个班级,到了五六年级,班上就会出现"谁喜欢谁""谁和谁谈对象"的议论;办公室里同事们也会开玩笑说:"我们班出现了一对儿."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则如临大敌:"某某经常给我们家孩子打电话,这是不是早恋呀?"正是因为对青春期孩子不了解,让教师和父母给小学生贴上了"早恋"的标签.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所谓核心家庭,是指年轻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养育,却没有养育经验.所以让他们养育独生子女,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若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照看孩子的经验,情况就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20.
马莉 《生活教育》2008,(10):36-36
马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小强在上初中.其学习成绩在班里位居末流。他对自己的学习似乎已没有了兴趣.更没有信心。他说要把自己的成绩赶到前面去.实在是太难了。看到与同学们这种巨大差距,他既心急如焚,又心灰意冷。恰巧我妹妹的孩子也上初中.人家的孩子在班上是尖子生.还是三好学生.我们就让儿子向他学习,争取赶超他。但是儿子缺乏信心。我们一让他去比.他就露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说什么"我怎么和人家比呀,人家天生就大脑聪明,而我的大脑笨。"哎,真是没出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