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1860年,太平军诸路合围,大破清廷的江南大营,并且乘胜东进,连克丹阳、常州、无锡等地,扎营于枫桥,锋芒直指苏州城廓。姑苏百姓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天军到啦,忠王来救我们啦!” 人们争相传颂的忠王便是太平天国军中杰出的青年统帅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广西藤县人。1852年参加太平军,在历次征战中,屡建奇功。为表彰他对天国事业的忠诚,天王洪秀全曾亲授书有“万古忠义”的锦旗一面,并加封他为忠王。此次忠王率兵东征,身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3.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大厅的门框  相似文献   

4.
罗尔纲先生所著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中,谈到忠王写自传的动机,他认为是‘企图用自传去打动曾力藩释放他,以恢复太平天国。’他的理由是:‘太平天国实力不但是完整的,而且是方兴未艾的。’‘忠王是太平军统帅,太平天国全军拥护他,广大人民拥护他,他跟捻军又有深远的联系。’因此,他认为,‘忠王采取伪降藉图复国,这一方式是适应他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四册课文《公输》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教材对“知而不争”的注释为: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段话的翻译为:“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据此,教材编写者对句中三词“争”、“忠”、“强”的解释分别为“据理力争”、“忠诚”、“坚强”,笔者以为这种解释有待商榷。先看“争”这段对话是以楚王与公输间的君臣关系为前提的,“据理力争”隐含着“坚决,不退让”的情感态度,若公输因与楚王意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7.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不仅在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也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关切。秋假期间,我校看到报纸上有关的讨论文章的学生,开学后就问老师:“忠王怎么成了叛徒,是真的吗?初中历史课本上不是明明说他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在天京陷落被俘后被曾国藩杀害的吗?”以后报刊上又连续发表了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在学生中谈论的人也更多了。大家一直要求老师发表意见。经与领导研究,认为,既然  相似文献   

9.
做 了 班 主 任 , 就 像 踏 进 一 块 花 草 丛 生 的 园 地 , 有 梦 幻 , 更 要 有 护 理 的 爱 心 。   怎 样 使 这 块 园 地 春 意 盎 然 , 充 满 朝 气 ?怎 样 能 将 这 些 孩 子 领 进 知 识 的 殿 堂 , 学 会 做 人 ?那 么 , 请 接 纳 我 的 一 些 体 验 吧 , 它 或 许 能 助 你 一 臂 之 力 呢 。   无 论 是 什 么 样 的 学 生 , 你 给 他 的 应 是 忠 告 、 建 议 , 而 不 是 冷 冰 冰 的 命 令 。 因 为 一 旦 有 了 命 令 , 师 生 情 就 开 始 死 亡 。 因 此 , 尽 管 他 们 已 经 是 你 的 学 生 , 你 也 不 …  相似文献   

10.
民间歌谣作为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太平军将领立志、述怀、宣传、鼓劲的一种方式;表现了革命将士顽强的革命斗志及将革命进行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太平军将领的爱戴之情,民间歌谣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政治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捻军旗制——兼与罗尔纲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纲先生认为捻军“并没有自称为‘捻军’,他们打的旗帜就是太平天国的旗帜,不仅在赖文光把他们改编为太平天国的新军后是如此,就是当他们只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而不听太平天国的调遣时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一面什么‘捻军’的旗帜。”他还主张取消捻军番号而代之以“太平天国部队。”本文拟就捻军没有自己的旗帜说,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罗先生。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江西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是太平天国前期主要经略基地,因而也成为其农村政治实践的重要场所。1853年到1858年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农村政治表明,太平天国当局有意识依据定都天京后战略任务的转变而改变旧的统治方式。“照旧交粮纳税”就是这种统治方式转变的自然过渡形式。由于江西太平军将领留恋征贡方式的旧习惯,干扰了他们刷新传统地方行政的努力。同时江西太平军还遇到乡官缺乏地方行政经验的难题。太平天国在江西农村的政治实践,即使是不完善的,也仍然因其艰难的尝试和摆脱旧习惯的愿望,而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傅望华 《初中生》2004,(7M):70-71
“君恩似海;臣节如日。”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  相似文献   

16.
陈玉成(1837-1862),是太平天国后期叱咤风云的年轻将领。他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忠实执行洪秀全的革命路线,东征西讨,无坚不摧,狠狠打击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武装,稳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兴局面。他对革命事业丹心耿耿,坚决维护革命政权内部的统一,反对分裂,怒斥投降,表现了气壮山河的革命气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古及今,多少仁人志士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作为,写就了一首首言简意明的“家训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值得学习的光辉形象。近代学者王湘绮先生,学问渊博。他为家人写了一副语浅意深的联语:“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休。”著名作家老舍在女儿出嫁后,非常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于是,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间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儿要去抗日前线,临行前,将军鼓励他奋勇杀敌,亲笔书写一联:“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对待儿  相似文献   

19.
韦俊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胞弟,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参加了金田起义,进军江南的战斗,在西征中战功赫赫,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天京事变后,被任命为后期太平天国五军主将的右军主将,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物,但后来他叛变革命,成为天国的叛徒,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人们极少谈到他,文学界对太平天国后期的其他五军主将都有研究,唯独对这位五军主将没有专文谈到过。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他后来叛变了革命而否定他以前的功绩。本文拟对韦俊作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